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景信乡位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县境东北部,行政区域面积169.88平方公里,辖5个村公所,50个自然村。最高海拔1525米,最低海拔1065米,年均气温19.1℃,年均降水量1633毫米,年均日照2050小时。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小麦、大豆、豌豆、花生、油菜籽、茶叶、甘蔗等。景信是全县油菜、玉米主产业之一。境内景冒煤矿,是全县唯一的产煤基地。[1]

目录

基本介绍

该乡地处娜允镇东南边,距孟连县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孟连县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踞县城18公里。东邻澜沧东回拉巴乡,南邻娜允镇,西邻娜允镇,北邻谰沧东回、拉巴乡。瞎回俄村、景冒村、糯各村、朗勒等5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3348人(2017年)。

景信乡海拔1090米,年平均气温17.8℃,年降水量1551.2毫米,适合种植甘蔗、茶叶、稻谷、咖啡等农作物。2007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013.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9元。该乡属于贫困乡,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

历史沿革

1954年设孟连傣族拉枯族佤族自治区。因旧为孟连长官司地,故名。1959年改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2000年,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辖2个镇、5个乡:孟连镇勐马镇景信乡南雅乡富岩乡腊垒乡、公信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859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孟连镇34190勐马镇111109景信乡12946南雅乡7990富岩乡12639公信乡13729腊垒乡15990。

2001年,全县辖3个镇、4个乡:娜允镇、勐马镇、芒信镇、景信乡、南雅乡、富岩乡、公信乡。2006年,撤销南雅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娜允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7年,常住人口13348人 。

自然资源

旅游文化资源 :在距离乡政府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神鱼池"。在这个池里的鱼都只有一只眼睛,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不会生孩子,有一天农妇来到这个池子,看见里面的鱼的眼睛都是鼓鼓的,她就很奇怪,把鱼带回家煮了吃,没想到她吃了后不久就生了一个小孩,农妇为了感谢神鱼,每年的那天都到鱼池里放上很多鱼,祈祷神鱼保佑他们平安,丰收。一直流传到现在,每到4月的时候,人们就自发的聚居在那里,放很多的鱼,然后让童男童女下去捉,保佑他们五谷丰收,全家平安。

矿产资源:景信乡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等。

林业资源:有森林面积1.61万公顷,覆盖率为41℅。

农业资源: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0832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28883亩。粮食总产量达510.08万公斤;人均有粮408公斤。

养殖业:全乡有生猪存栏10638头,出栏8140头,大牲畜存栏2407头,出栏698头,实现畜牧业产值725.57万元。[3]

农村经济

经济数据

该乡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13.0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868.78万元,占总收入的76%;畜牧业收入725.57万元,占总收入的1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7170头,肉牛666头);渔业收入9.95万元,占总收入的0.3%;林业收入38.54万元,占总收入的1%;第二、三产业收入370.23万元,占总收入的9.7%。农民人均纯收入1479.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为主。

发展重点

生产发展要达到:

基本口粮田地:人均不低于1亩;2、产业发展:甘蔗面积达1.5万亩,茶叶面积达1.5万亩,咖啡面积达0.3万亩,小香蒜0.4万亩,砂仁面积达0.3万亩,水果基地0.1万亩,包谷制种基地0.2万亩,籽种基地0.1万亩;3、畜牧产业:人均存栏1头猪,户均出栏3头肥猪,户均存栏1头牛;4、茶地户均1亩。

生活宽裕要达到:

农民人均有粮450公斤以上;2、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30元的速度递增;3、实现组组通闭路电视,通程控电话和无线电话,户户住上安居房和杀上过年猪;4、所有农民实现医保;5、适龄儿童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乡风文明要达到:1、实现通路、通水、通电;2、实现组组通文明卫生路,村村有文化室;3、农村"十星级文明户"争创率达100%,文明村组创建率达70%;4、每个村,每个村民小组至少有一个厕所;5、遵纪守法,构建社会和谐,力争实现"无毒乡"的目标;6、人人都能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村容整洁要达到五化:

村组环境达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1、新农村建设与文明村、生态村创建相结合;2、每个组必须有一个垃圾池;3、每个组要抓好四旁绿化和庭院绿化;4、每个组每周至少打扫二次环境卫生;5、要树立人人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每个家庭保持宅内外整洁。

管理民主要达到:

村村必须有村规民约,组组必须有组规;2、村务、组务每季度公开一次;3、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做好每一件社会公益事业;4、坚持做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5、每次召开群众大会,必须享有民主权利人员达2/3时方可开会。[4]

特色产业

该乡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种植业、养殖业主产业全乡销售总收入319.2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0%。该乡目前正在发展养殖业、茶叶、咖啡、蚕桑、小香蒜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养殖业、茶叶、咖啡、蚕桑、小香蒜等产业。

招商引资

2007年,为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乡加大了 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了4个茶厂和一个咖啡加工公司,为景信乡的发展做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种植茶叶面积达9433亩,采摘面积7146亩,销售量为489100公斤,销售收入为11998502元。种植咖啡为2075亩,投产面积为828亩,销售收入达4214600元。

扶贫开发

2007年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 金到户,立足本乡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完成了45个社300户农户的茅草房改造。[5]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乡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乡有2053户通自来水,有165户饮用井水,有50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9.1%)。有2610户通电,有69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57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9.5%、26.7%和60.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6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97户(分别占总数的 48.2%和30.4 %)。

该乡到县城道路为通路;进乡道路为柏油路路面;乡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01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乡共拥有汽车35辆,拖拉机229辆,摩托车976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862.5亩,有效灌溉率为1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807.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5亩。

到2007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5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33户.全乡有3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1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1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1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7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乡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7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789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还有65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社会事业

人口卫生

该乡现有农户3020户,常住人口13348人(2017年),该乡以拉祜族、傣族、佤族为主(是傣族、拉祜族、佤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5433人,傣族4321人,其他民族2436人。

到2007年底,全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411人,参合率90%;享受低保4人。群众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638平方米,卫生所面积为3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0人,该乡距离县级卫生院18公里。建有公厕2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9个,建有乡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2个,人畜混居的农户117户,占农户总数的5%。

文化教育

该乡距离县级中学18公里;建有小学5所,校舍面积9040平方米,拥有教师79人,在校学生1158人,距离县级小学18公里。目前整个乡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67人,其中小学生1158人,中学生209人。

全乡建有文化活动室30个、图书室2个、业余文娱宣传队3个,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2004年评为县级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等。

社会保障

乡社会保险:到2007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1702人,参合率96.7%,筹资121850元,住院补偿5人次10360.6元,门诊补偿3806人次,门诊补偿27622.9元,有效地解决群众无钱看病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全乡享受低保56人。五保户8人。

政务公开

全乡政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村级政务管理、财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到2007年底,该乡以签订农业承包合同262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7150亩。有固定资产363.8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等方式公开财务。

基层组织

该乡建有党支部8个,下设4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52名,其中:农村党员276名,女党员61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221人,男党员194人,女党员34人。

乡政府由党委书记、乡长、党委副书记、副乡长、纪委书记等组成,下设回俄村、景冒村、朗勒村等5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建有团总支6个,团支部26个,共有团员664人。该乡团总支2004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团总支、先进集体等。[6]

民族民风

全乡主要生活着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汉族等多种民族。傣族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还有出名的"神鱼节"。在泼水节的这几天,人们相互泼着水,谁被泼得水多,那就是受到的祝福最多,在这一年你的运气就是最好的,在最后的一天,人们穿上最漂亮的傣族服装,在高升和火化的照耀下,烧起篝火,跳起最好看的傣族舞蹈、"马鹿舞"。神鱼节的那天就更热闹了,当哨子响起,所有的人都冲下河里,人山人海,场景非常壮观,到下午就把鱼做菜,搞一个百筵席,你可以从头吃到尾。佤族有"摽牛"和"新米节"。"摽牛"的时候,姑娘们围着跳起木鼓舞,甩头发舞,然后让最有威信的那个人用标枪杀牛。拉祜族有"葫芦节"等等。每一个节都和我们汉族的过新年一样的热闹,只要你进到寨子,他们都把你当作最尊贵的客人,用葫芦装的山泉给你洗尘,端出他们的民族特色菜,跳起他们的"三跺脚",让你感觉到他们的热情与奔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