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景哈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景哈哈尼族乡是景洪市两个民族乡之一,1984年5月从勐罕公社划分出来成立曼洪区,1988年2月区乡体改成立曼洪哈哈尼族乡,1990年乡政府搬迁至景哈村所在地,同时更名为景哈哈尼族乡。[1]

历史沿革

景哈乡原称为彻里路地。明隆庆四年(1570)名景哈,是土司制度下的一个勐级行政单位,属版纳景洪。清沿明制,设团正,归普思沿边行政总局之第四分局。民国18年(1992)属车里县之勐罕区辖。1953年1月,属版纳景洪勐罕办事处辖。1984年5月7日,从勐罕公社划出一、七两个大队和二、六、八等三个大队的部分生产队建立曼洪区。1988年2月,曼洪区改为曼洪哈尼族乡。1990年政府迁至景哈村附近,并更名为景哈哈尼族乡。

行政区划

至2005年,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706人,其中哈尼族占62%,傣族占27%,布朗族占1.4%,其他民族占9.6%,人口自然增长率6‰。

景哈哈尼族乡是1984年5月从勐罕公社划分出来成立曼洪区,1988年2月区乡体改成立曼洪哈哈尼族乡,1990年乡政府搬迁至景哈村所在地,同时更名为景哈哈尼族乡。全乡辖景哈、莫南、坝那、戈牛、搭亥、土鲁6个村委会,49个村寨,驻有橄榄坝农场第三、第四作业区和10个市直属单位。

地理环境

是景洪市唯一的哈尼族乡。地处市境东南部,距市府允景洪城陆路、水路分别为29公里和42公里。东隔澜沧江与勐腊县关累镇相望,西与勐龙、嘎洒两镇相连,南至南阿河中心河道为界与缅甸一衣带水,国境线长达34公里,北与勐罕镇毗邻,东南北三面被澜沧江、南阿河环抱形成狭长的葫芦岛状。辖区总面积398.8平方公里,山区面积达39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5%,仅有乡政府所在地周围面积为6平方公里平坝,占总面积的1.5%;是典型的山区乡。辖区境内平均海拔600余米,最高峰为卧马汉峰,海拔1470米,最低海拔为243号国界桩处(澜沧江与南阿汇流处),海拔为485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5℃,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5.4℃;年均日照1692.7小时;年均降雨量1336.6毫米;湿度80.82%,全年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5~10月为湿季)。[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已利用土地面积30万亩,占总面积的50%。森林覆盖率达77%。

水资源

属澜沧江水系。全乡水资源拥有量为1.9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

景哈乡辖区内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辖区内拥有2个溶洞,一个是戈牛溶洞,洞内景点丰富,景观奇特,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一个是巴勒原始白骨洞,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我乡森林资源丰富,有7000亩的卧马汉原始森林,还有丰富的中草药植物,可以充分体验原始森林的韵味。

境内溪流纵横,中缅界河南阿河具有很高的边境游开发价值。

山区哈尼山寨风情和民风民俗及民族节日(哈尼族的"嘎汤帕节"、"耶苦节",傣族的"泼水节")有待开发。

人口民族

全乡总人口15216人,其中农业人口14631人,占96.00%。有哈尼族、傣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等11种民族,其中哈尼族占全乡人口的61.00%,为主体民族;傣族占27.00%;布朗族占1.40%;其它民族占10.60%,人口自然增长率7.04‰。

经济情况

2008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78亿元(按现行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80万元;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15350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71.00元;农民人均有粮301千克;

景哈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资源优势在橡胶产业、南药产业和热带高中档水果产业的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2008年全乡橡胶面积达24.80万亩(开割面积10.20万亩),人均橡胶面积达12.00亩以上,干胶产量8790.00吨,橡胶产值15200.00万元;成为景洪市的橡胶种植大乡,走出了一个以橡胶为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为全乡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以砂仁种植为主的南药产业在市场价值日益提升的前提下,产品数量和质量逐年改善,种植面积达2420.00亩,产量达到49.30吨。以沿江一带热带水果基地为代表的景哈水果品牌效益逐步产生了较大影响,所产的具有代表性的有澳洲坚果、东柿早、荔枝、甘蔗等。

2014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亿元,同比增长4%;人均生产总值2.12万元,同比增长2.8%。实现第一产业产值2.51亿元,同比下降1.2%;第二产业产值0.28亿元,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产值0.68亿元,同比增长17.4%,三次产业比重为72.3:8.2: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同比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41亿元,同比增长1.5%。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余额3.27亿元和1.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4%和1.02%。农民人均纯收入12188元,同比增长4%。

第一产业

2014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294亩(主要以玉米和稻谷为主),总产量300.36万公斤,与2013年相比分别减少23.8%和30%。其中:大春作物种植面积7130亩,产量234.42万公斤;小春作物2164亩,产量69.98万公斤,由于橡胶、香蕉和坚果等产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随之减少。巩固橡胶支柱产业。全乡现有民营橡胶25万余亩。其中开割16.82万亩,年干胶产1.92万吨,产值1.88亿元,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加3.7%、5.7%、-28.1%,因全球经济不景气,橡胶产值减少近三成。完成全乡1.5万亩的环境友好型胶园示范建设,提高植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投入30余万元,发放有机肥440吨,安装杀虫灯50盏,完成1000亩的中低产茶园改造工程

扶持规模生猪养殖户1个、规模蛋鸡养殖场1个、规模养羊户6户、规模养牛户2户。养殖业迅速发展,生猪存栏5274头,出栏1582头;牛存栏192头;家禽存笼6.6万只,出笼5.3万只;全乡水产面积589.9亩,产量353.9吨。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在巩固橡胶支柱产业地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产业结构,发展其它特色产业,改变单一产业现状,降低单一产业风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进龙头企业,扶持、培育种植大户,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一是继续推进"坚果之乡"建设工程,帮助提升高寒山区致富工程,累计发放全额补助坚果树苗13.67万余株,新增种植面积6800余亩,辐射带动15个村小组,现全乡坚果种植面积已达23000余亩。二是盘活其他产业。在打造"坚果之乡"的同时,逐步扩大以石斛、砂仁、魔芋、牛、羊为主的林下产业经济形式,

特色产业

橡胶产业:胶园面积达247550.00亩,开割面积102050.00亩,干胶产量达8790.00吨。

蔗糖产业:甘蔗(水果甘蔗)播种总面积200.00亩,总产量达800吨。

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5000亩。

社会情况

文化教育

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1所。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条件建全乡有文化站1个,文艺表演队一支;网吧3家;音像出租店3家;电子游戏室5家;打字复印室2家;12块篮球场。2008年进行了全乡性的文艺汇演一场;开展30年改革开放,20周年"乡庆图片"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乡人民群众文娱生活。教育教学条件建设逐年加强,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集中办学有新突破,小学从20个教学点整合为16个,其中完小5所;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中小学享受率100%;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在校生3343名,其中中学生845名。中学入学率100.00%,小学入学率99.7%,中、小学辍学率分别控制在2.5%和0.2%以内。

基础设施

集镇建设。加快集镇建设步伐,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完成了中心广场、给排水、电网、街道绿化照明等工程建设,投资 350 万元的中心集贸市场投入使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乡49个村寨实现村村通路,48个村寨通电,46个村寨通水,49个村寨通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小二型水库两座,农田水利设施36件,水利化程度27.8%。

卫生

有卫生院1个,如今已开设内科、儿科、妇产科、外科、检验科、B超室等六个临床科室及辅助科室,共有医务人员42名,病床位50张。住院部现已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积极开展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卫生监督等工作,疟疾发病率比上年下降80.00%,全民健康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100.00%,切实解决了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