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暴雨中的乡间公路(胡续冬诗歌)

《暴雨中的乡间公路》是诗人胡续冬创作的诗歌。

目录

作品原文

离开县级风景点的黄泥路

把他们的心肠搅得稀烂。

县、乡两层西装干部一团和气

继续讲解龙须草和扶贫。


他们中间有人悄声叮嘱:千万

不要露出方言马脚;有人狠狠地

吸光了香烟里的困,把刚才

三流瀑布的小型壮观憋进肺里,


攒成下一段瞌睡的旅游资源。

一路平庸,几丛拐弯抹角的苞谷

草草遮掩着山区农业的私处,

并为他们的扯淡平添了瘦巴巴的


田园气象。“乖呀,好鸡巴大呀!”

从大柳乡的乌云到渺茫的城关镇

暴雨二话没说,从司机的公鸭嗓里

滚落下来,伤透了陪游干部的心:


他们体谅不到,反而盘算着

如何借机绕开县委的苍蝇酒席

赶回市里。但雨水残酷、山路痛苦,

政策疏松导致泥土下塌,河水漫溢


随便闯进道桥工程的财务漏洞。

大雨点砸痛了他们的鬼把戏,

面包车在河沟里的黯然熄火

更是掐灭了他们闪烁不定的


游民快乐。暴雨在倾倒沮丧——

“尻他妈,回不克了!”一声

本地尖叫终于戳穿了他们

由市委熟人的电话伪造的北京身份。


2000.7.29于鄂西北

作者简介

胡续冬,诗人、学者、随笔作家。本名胡旭东,江湖人称胡子,1974年生于重庆。1991-2002年间求学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2003年创办了北大新青年网站,2003-2005年赴巴西执教,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长期为《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等报刊撰写专栏和文化时评,随笔结集有《浮生胡言》、《去他的巴西》。曾在CETV-1和CCTV-6主持谈话节目。

胡续东的诗歌风格:诗歌既是个人对世界的隐秘、特殊的认识,同时又是对这种认识本身的偏移:词语的活力、想象的热情将篡改部分现实。而当一种综合性的诗艺最终形成,另一个世界和我们全部的生活必定会在诗歌中相互虚构不已。[1]

胡续冬诗歌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充满了游戏化与狂欢性的语言表述。与其说他是在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意义表达,还不如说他是在搞一场彻底的语言实验,在创作的实践中探究诗歌中的语言到底可以放纵到什么地步。当然,语言的戏谑与狂欢化的表达一旦失去了意义的指向,那么所剩下的就会仅仅只是一堆毫无价值的文字符号,而在胡续冬游戏化的表达之下有着鲜明的价值判断与精神诉求。胡续冬强调在时代变化的情况下,诗歌应该主动采取一些策略以跟上传播和流通模式的发展变化,改变诗歌读者锐减的问题。他认为应该“从诗歌自身的组织调度、呈现方式等角度入手,调整诗歌与公共的关系。”

这种调整在胡续冬的诗歌当中就体现在他改变了诗歌板起面孔、故作高雅拒绝阅读的姿态,他从最基本的语言方式入手,放弃了过于正经的所谓“雅”,采用富含时尚与流行元素的“俗”。这种改变使诗歌有了实现从漂浮的空中回到大地的可能,也使诗歌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2]

在胡续冬的诗歌当中,充斥着大量的世俗生活的事物与情趣。如在《去老邱家看老鹰乐队的VCD》当中,他这样写道:“如在东门外一带,在小脚侦缉队的旱烟袋/把一段廊桥遗梦烧完之前,羊肉串摊上/形而上学的迷雾使得骑往加州旅馆的单车/险些误入塔里木。[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