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水流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曲水流觴-(100種中國符號-15)

宋代蘇軾的「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座上皆豪逸」,寫的就是山陰城東晉豪逸蘭亭雅集的風流韻事。[1]

「曲水流觴」源於周代盛行的每年三月「上巳」(上旬的「巳」日),由女巫在河邊舉行為人們除災祛病的儀式,叫「祓除」或稱「修禊」。禊有清潔的含義。後來,古人把修禊與踏春、遊春融為一體,便有了臨水宴飲之風俗。  [2]

這項活動主要是一些文人聚會的活動。在院子裡挖一條小河,然後讓僕人在河的上游將酒杯漂浮在河面上,當酒杯漂到誰的面前時,那位就要去做一首詩。如果做不出的話就要去罰酒。這「曲水流觴」和詩詞大會聯繫起來,始作俑者是書聖王羲之[3]

「始作俑者」

公元353年3月3日,這一天是上巳節,有一個重要的禮俗——「修禊」。修禊是古代漢族的一種民俗,季春時,官吏和百姓都到水邊嬉遊,舉行消災祈福儀式,後來慢慢演變成文人雅士集會的活動。

時任會稽內史的右軍將軍王羲之,召集謝安謝萬孫綽王凝之王徽之王獻之等四十餘個達官顯貴,文人墨客,在蘭亭修禊後,飲酒賦詩,舉行別開生面的詩歌宴會。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中,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眾人列曲水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即興賦詩並飲酒, 否則,罰酒三杯。這就是所謂的「曲水流觴」。[4]

「天下行書第一」

宴會上,名士們共做詩37首。王羲之匯集各家詩作,酒醉興起,當場寫了一篇文章,紀念這次雅會。

於是,舉世聞名的324個字的《蘭亭序》,又稱《蘭亭詩序》、《蘭亭集序》橫空出世。這篇書法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一」。[5]

《蘭亭集序》文采燦爛,雋妙雅迪,書法更是遒媚勁健,氣勢飄逸,被後世推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6]

傳頌千古的名跡

傳說王羲之是於酒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此序,通篇28行, 324字,凡字有復重者,皆變化不一,精美絕倫。其文章成為六朝唐文之範本,收錄於《古文觀止》。

序中記敘了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合的歡樂之情,也抒發了作者對好景難留的無奈及生死無常的感慨。

《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後的二百七十年間在民間珍藏,後唐太宗從民間賺進御府,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愛不釋手,稱其書「盡善盡美」,推為王書代表,命供奉搨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及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臨摹,以賜皇太子諸王近臣,唐太宗死,《蘭亭序》原跡殉葬於昭陵。[7]

現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千百年來,從文學、藝術以至發展到經濟領域,「蘭亭雅集」現象成為一種時尚,經久不衰。[8]

集會典範

蘭亭集會的風雅精神,也成為後世文人騷客傾慕不已的集會典範。後世文人也有類似的活動。

如北宋時的「西園雅集」,完全模仿王羲之那個時候的形式。[9]

明代「杏園雅集」,他們的集會就完全模擬宋代的場景,所以「杏園雅集」整個形式和「西園雅集」是非常接近的。[10]

風骨、雅趣,在山水之間,在筆墨之間,在杯盞之間.....

一泓墨池、一個蘭亭、一場雅集,跨越千餘載,至今念念不忘......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

「曲水流觴」這一雅俗也流傳到了日本,1983年,清明前夕,福岡縣書法美術振興會、西日本電視台、太宰府天滿宮聯合組織了「曲水之宴訪華團」。

專程到蘭亭朝聖王羲之,與紹興書法家一起進行「曲水流觴」、飲酒斌詩和書藝交流,足見曲水流觴這一習俗和會稽儒風流傳之廣,影響之深。[11]

視頻

品讀 《蘭亭集序》東晉 王羲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