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娥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曹娥碑,是東漢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曹娥廟內的石碑,為元嘉元年(151),上虞縣縣長度尚悲憐曹娥的孝義,立碑紀念之,命其弟子邯鄲淳為之撰寫碑文,文采精妙之極,有絕妙好辭之稱。

相傳度尚原請魏朗撰文,然而魏朗佯作未成,而要度尚轉請別人,其實魏朗想要等待別人作好之後,再提出自己的文章,以抬高身價。當但魏朗閱讀過邯鄲淳的文稿後,大加讚賞,而將自己的底稿毀掉。碑之既立,加以碑文妙絕,自引得憑弔者如雲似潮。

蔡邕在其流亡生涯中,遠跡吳會,聞《曹娥碑》,徑訪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讀,題八字於碑之背面:「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意義不明,據《世說新語》之說,曹操與楊修才解出此八字實為謎語,暗含「絶(絕)妙好辤(辭)」四字,楊修還比曹操理解得早。

此碑名震天下,亦跟邯鄲淳為書法名家有關。晉代王羲之,宋代王安石女婿蔡卞等人,亦紛紛摹寫碑文。尤其是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的字本,堪稱傳世精品。

「孝女曹娥」的傳說

曹娥是上虞著名的孝女,漢安二年(公元143年)的端午節,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主祭船被浪打翻,曹娥的父親曹盱落水身亡,人們許久都沒有打撈到他的屍體。曹娥當時年方十四,她在江邊大聲哭喊着尋找父親,一直尋至第十七天仍不見父屍,便投入江中。相傳五天後曹娥抱父屍浮出水面。此事傳開之後,人們爭相傳頌,此江被命名為曹娥江,所住村鎮為曹娥鎮,又建曹娥廟,立曹娥碑以做紀念。西漢劉向所撰《列女傳》曾記載此事[1]

「曹娥碑」的流傳

《曹娥碑》碑文的撰寫,是在曹娥去世八年以後的事。東漢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縣長度尚對曹娥「悲憐其義,為之改葬,命其弟子邯鄲子禮(即邯鄲淳)為之作碑」(《會稽典錄》)。原碑已損毀,不存於世。

《曹娥碑》之所以名震天下,也和書法有關。在碑文風靡全國之時,晉代書聖王羲之,宋代著名書法家、王安石女婿蔡卞等人,亦紛紛摹寫碑文。 東晉昇平二年(358),右軍王羲之到曹娥廟以小楷書《孝女曹娥碑》存廟,後由新安吳茂先為小楷碑文鐫石立廟,後來又為好事者取去,不知去向。傳說右軍小楷碑文,輾轉流傳入宮中。韓愈文邊題字,僧懷素小草其中,宋藏於德壽宮,元觀於奎章閣,宋高宗與明宣宗御書讚賞字體秀勁清麗。這就是被歷代視為珍寶的「曹娥(晉)碑」。此碑文墨跡本,今藏遼寧省博物館[2]。但令人惋惜的是,書聖王羲之摹寫的碑刻早已佚失,其書寫的碑文,曾被刻成法帖,現存曹娥廟內的是蔡卞摹寫的碑刻。

視頻

曹娥碑 相關視頻

《國寶傳奇錄》之《曹娥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