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荻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曹荻秋中国共产党。

简介

姓名:曹荻秋,籍贯:四川资阳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成都师范大学。同年任中共温江县工委书记,参加领导广汉起义。

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

人物简介

曹荻秋(1909年8月1日~1976年3月29日),名聪,字仲榜,号健民。 四川资阳县南津驿和平街人。

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原上海市市长。

人物生平

1924年,考入资中中学。

1926年-1930年,就读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系,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在党的培育下,成了"高师"及成都学运骨干。

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担任成华县中心区委宣传部长、川西特委宣传干事等职务。

1930年,被派往广汉任中共特委书记,同年任中共温江县工委书记。

1930年10月,参加领导广汉起义,宣布广汉苏维埃政府成立,还代理主席,兼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

起义失败后,辗转于重庆,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

1931年3月到上海,任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秘书。不久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总会党团书记,并参加上海民众救国会党团工作,还组织上海学生赴京请愿,并任总指挥。

1932 年3月17日夜,曹荻秋在昌平路英租界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

1937年8月经党组织营救,被释放。出狱后即投身抗日救亡工作。

后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委副书记,负责领导上海文化团体党的工作。

1938年2月,在武汉参加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工作,任联络部长。

后任中共鄂西北省委、豫鄂边省委宣传部部长。

1939年10月,曹荻秋随刘少奇赴豫皖苏边区,参加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工作,兼任中共皖北特委书记。

1940年底后,历任盐阜行署主任、苏北行署副主任等职务。

1942年仅盐阜地区组织人民就达上万之众。

1943年,日伪联兵2万余进行"扫荡"时,他深入到群众之中,与人民患难与共,坚持抗日,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以后,曹荻秋在领导苏北人民坚持敌后斗争中,又为建立江淮解放区做出了贡献。

1945年后,先后任中共盐阜地委(华中五地委)书记,

中共盐阜区委书记,

盐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政委,

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盐阜区华中工委宣传部部长,继任西南服务团团长。

苏北军区政治委员和江淮区党委书记、江淮军区政治委员,

华中行政办事处副主任。

1948年11月,任华中支前司令部政治委员。

1949年2月任华东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员。

1949年6月,任上海西南服务团团长随军南下。

1949年11月起,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三、第二、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三书记,重庆市副市长、市长。

1955年11月调上海,先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市长。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兼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十人小组组长,市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

文革中,曹荻秋被打成了"叛徒",遭监禁达6年之久。但他不屈服于"四人帮"的淫威,坚信党和人民一定会胜利。

1976年3月29日,曹荻秋含冤辞世,终年67岁。

1978年4月,"十月春雷"后,经中央批准,中共上海市委为曹荻秋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个人轶事

再广播,影响就不好

曹荻秋生前十分注意廉洁,非常热爱劳动。在他工作过的盐阜,他带头参加生产劳动,经常在蔬菜田里松土、施肥、浇水,还抽时间学习纺纱。他到上海工作后,依然保持了这一优良作风,经常去浦东农村摘棉花,去宰牛场清除牛粪、打扫卫生,去工地参加劳动。

时任上海市建委副主任的罗白桦回忆道:1959年秋的一天,曹荻秋身穿一套蓝布中山装,脚穿一双半新的跑鞋,和市人委办公厅的一些干部乘一辆大客车前往彭浦机器厂工地劳动。到工地后,工地负责人就请曹荻秋先到办公室休息。他说,不必了,我们是来参加劳动的,你就分配我们干活吧。工地负责人就安排年轻的抬黄沙和石子,安排曹荻秋和几位年纪比较大的领导干部清扫现场。曹荻秋笑着说,我们是来劳动的,不能点缀点缀,工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这时他看到工地上堆放着一批几米长、茶杯口粗的生锈钢材,工人们正在刮锈,于是他拿起刮刀,蹲在地上,同工人一样干了起来。工地负责人在劳动期间,几次请曹荻秋到办公室喝茶休息,但都被婉言谢绝了。当工人们都休息时,曹荻秋依然没有休息,他围绕工地边走边检查工地的各种情况。这时,工地负责人过来对他说,工地上的广播要播送市领导来参加劳动的消息。他立刻摇摇手说:"这不行啊,我们来劳动为什么要广播呢?我们应该和工人是一样的。工人上班坐公共汽车,我们是坐大客车来的,已经和工人有距离了,再广播,影响就不好了。"

我们心中真正的共产党人形象

曹荻秋在主持上海市人委工作期间,市人委先后有盛丕华、金仲华、赵祖康、荣毅仁、胡厥文等党外副市长。他在工作中自始至终和他们合作共事,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他不仅关心他们的办公条件,而且在党员市长会议上多次指出,如何发挥党外副市长的作用,是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副市长分工负责制,在处理党外副市长分管的工作时,凡有写出来的书面报告,一概送党外分管副市长审核、处理与签发。需要在市长办公会上讨论和决定的重大问题,他总是认真听取分管的党外副市长的意见。他还按照职责分工,请党外副市长单独主持市人委有关会议和各种座谈会,处理各自分管的工作。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曹荻秋对党外人士的生活十分关心。他经常直接过问党外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和其他著名党外人士的生活情况,详细听取有关部门对他们副食品供应的汇报。他还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单独访问和接待各界党外人士,听取他们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时还亲自指示有关部门解决这些党外人士的生活困难。每逢节日,他都要指示有关部门对著名党外人士嘘寒问暖,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盛丕华逝世后,他不仅亲自处理盛丕华的善后事宜,还安排了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在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秋冬,他不顾自己受到冲击的艰难处境,依然关心党外副市长和其他党外著名人士的安全,要求市人委办公厅负责人一定要设法保护几位党外副市长。

曹荻秋与党外人士肝胆相照,精诚合作,深深感动了广大党外人士,赢得了他们的赞扬和尊敬。有的党外人士感慨地说,曹荻秋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形象,不愧是执行党的统战工作的典范。

他和我们群众真贴心啊

上海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副食品供应十分紧张,猪肉与水产品等都要凭票供应,每人每月只有二两猪肉,蔬菜供应也十分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曹荻秋提出,把郊区种植蔬菜的农田,从原来的十多万亩扩大到四十多万亩,蔬菜上市量要保证平均每天维持五万担左右。他动员财贸部门组织大批人力与物质下乡,帮助郊区种菜和养殖。1962年春节前夕,他亲自到南京与合肥请求支援,从而保证了上海人民在春节期间的猪肉和花生的供应。

为解决工人的住房,曹荻秋和市人委的有关领导亲自查看住房设计样式,实地研究评定,落实分批建造。为减轻农民负担,经他提议,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降低农村小学学费的决定。为解决妇女的就业问题,他指示有关部门,组织家庭妇女办起各种社会服务事业。1960年,全市由家庭妇女办的托儿所达2100多个,入托儿童13万。此外还办起了里弄食堂和各种生活服务站,从打扫卫生,到修补缝洗,应有尽有。这样,既增加了妇女的收入,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

曹荻秋虽然身居领导岗位,但始终情系广大人民群众。1965年,他在协昌缝纫机厂蹲点,不仅在车间与工人一起劳动,而且主动与工人亲切谈心。一次,他长时间地与一位工人交谈,先征求他对工作的意见,再亲切询问他的家庭情况……这位工人事后说,曹荻秋市长对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就像亲人一样,他和我们群众真贴心啊![2]

社会评价

"他是一位廉洁奉公、平易近人的好领导"

曹荻秋对工作任劳任怨,在生活上平平淡淡。他从不讲究排场,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平时用餐,与家人一起吃普通的饭菜。他对子女管教非常严格,要求他们生活上保持艰苦朴素,对人要讲礼貌。孩子们的衣服都是母亲做的,往往是哥哥姐姐的衣服穿旧了再给弟弟妹妹穿。孩子上学读书,除了来回路费,他从不给零花钱,自己的公车,从不允许接送孩子。他常对孩子说,你们不要因为自己是干部子弟而有优越感,不能靠父母,要靠自己。他还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并教他们在院子里种瓜果蔬菜,带他们到农村参观,为他们传授农业劳动知识。

曹荻秋对子女严格要求,对干部则十分关心。他坚持任人唯贤,从不通过私人关系安排干部。他要求干部重视时事政治学习,有的时候他会亲自给他们作报告、辅导学习、解答问题,以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他总是叫下级放手工作,并给予充分信任和支持。凡在曹荻秋领导下的干部,都能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曹荻秋身边的秘书、警卫人员与司机都觉得他不仅事事以身作则,而且十分平易近人。秘书没有结婚用房,他就腾出自己的两间房子给他们住。他很注重警卫人员的文化学习,不仅请妻子石斌教他们学文化,而且还安排时间让他们脱产学习。他对司机总是和蔼可亲,尤其尊重司机的劳动,上车前总会把鞋上的尘土擦干净。

许多接触过曹荻秋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谈到老首长,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他是一位廉洁奉公、平易近人的好领导。"[3]

曹荻秋
曹荻秋
原图链接 来自360网]]
出生

(1909-08-01) 1909年8月1日(115歲)
:

四川省资阳县南津驿和平街
逝世 1976年3月29日(1976-03-29)(66歲)
国籍 中国
别名 名聪,字仲榜,号健民
职业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