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詒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曹詒孫 |
曹詒孫,中國現代蠶業科學家、我國蠶體病理學家,家蠶病害防治研究的奠基人[1]。他首創配製「防僵粉」用於防治僵病,發現石灰漿對消除病毒具有特效並推廣應用於養蠶生產,應用並研究「滅蠶蠅」藥物防治多化性蠶蛆蠅病等,有效地控制了蠶病的發生和蔓延。他對家蠶膿病環境誘發機制的創見,糾正了前人的學說,發展了蠶病理論。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蠶體病理學家
出生日期----1905年5月20日
出生地點----江蘇省吳江縣震澤鎮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家蠶病害防治研究
逝世日期 ----1993年9月21日
代表作品----值得倡導之蠶病消毒劑——漂白粉
人物簡介
曹詒孫,1905年5月20日出生在江蘇省蠶桑重點產區的吳江縣震澤鎮。震澤四周是「七里絲」產地,蠶絲業十分發達。18世紀前,世界主要養蠶國家都沿用中國傳統養蠶技術。產業革命以後,法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大力興辦蠶業教育和研究機構,在遺傳育種、蠶病、科學養蠶和機械繅絲各方面均有重大進展。鴉片戰爭衝破了中國的自然經濟,英、法、美、德、日資本家相繼在上海開辦機械繅絲廠。土法生產的「七里絲」質量不及廠絲,對外滯銷,價格下跌。農村養蠶則由於蠶種質量低劣,蠶病蔓延,直接影響到蠶農收益。日本在19世紀中葉明治維新時代,曾把發展蠶業和鼓勵絲綢出口作為富國強兵的國策,重視科學養蠶制絲,出口生絲已超過我國,占世界首位,而我國墨守成規,技術落後保守,導致生產不振,蠶絲業面臨衰落危機。當時還在小學讀書的曹詒孫,受到親友和老師的影響,萌發出學習蠶桑先進生產技術,振興家鄉蠶絲事業的願望。16歲高中畢業即考入江蘇省第二農校(今蘇州農校),1925年畢業後,獲得庚子賠款學費補助考入日本國立鹿兒島高等農林學校(現鹿兒島大學前身)蠶科學習。留學期間,常得悉家鄉蠶農因蠶病蔓延而歉收;又讀到孫中山先生1894年《上李鴻章書》中有「今年擬有法國之行,從游其國之蠶桑名家,考究蠶桑新法,醫治蠶病,並擬順道往游環球各邦,觀其農事」等語,激發了曹詒孫攻讀蠶病防治,報效祖國的決心。1928年畢業後,他立即赴東京考入東京高等蠶絲學校,跟隨立岩亨先生專門研究蠶體病理學。在此期間,淮陰農校唐荃蓀先生屢屢來函促曹歸國任該校蠶科主任,共同為開發蠶桑培養人才。曹詒孫遂於1930年回國赴淮陰任教。當時淮陰一帶蠶農栽植的是野桑,飼養的是土種蠶,產繭量很低,質量也差。曹詒孫在任教期間,利用教余和假日走訪學生家庭,宣傳發展蠶桑生產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鼓勵農家推廣湖桑,勸養改良蠶種,還親自傳授科學養蠶技術和防病知識,為發展淮陰地方蠶桑生產不辭辛苦地奔波。如今淮陰蠶桑生產已很興盛,曹詒孫在30年代播下的技術種子起了先行作用。
擬訂蠶業法規,控制微粒子病蔓延
1931年,曹詒孫調任江蘇省蠶絲試驗場原種部(揚州)主任,目睹當時蠶種生產混亂,導致微粒子病等疫病蔓延,嚴重危害蠶絲生產。關於微粒子病,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早在1870年已查明其傳染途徑是由帶有微粒子原蟲的母蛾,通過胚子傳染給下代的,從而發明了袋蛾採種法,用顯微鏡檢查母蛾,嚴格淘汰感病母蛾所產蠶卵,取得了預防微粒子病的顯著效果。為了儘快提高蠶種生產質量,控制疫病蔓延,曹詒孫提出採用巴斯德發明的方法,抽提各蠶種製造場的蠶種母蛾盒,集中進行微粒子病率檢查,同時着手擬訂「蠶種製造條例和取締法規」。法規規定除集中檢查微粒子病率外,還要審查蠶種場是否具備制種條件;按養蠶制種設備能力核定一期最大飼養蟻蠶量;檢查原蠶性狀及健康狀況;審查種繭品質。符合規格的核發制種許可證。這一法規的擬訂,為江蘇省蠶種生產的監督管理打下了基礎。以後經過不斷補充修訂。逐步使蠶種生產納入了質量管理的軌道,農村微粒子病獲得了有效控制。
首創防僵粉,防治僵病
1932年,曹詒孫調浙江大學農學院任蠶體解剖及病理學講師,後調南京中央農業實驗所任技正,專門從事蠶體病理學研究工作。30年代江浙一帶僵病猖獗,農家損失甚巨。當時沿用國外的防治方法,用福爾馬林液或冰醋酸噴灑蠶體進行消毒,雖取得一定效果,但應用還不普遍,且蠶座淋濕有礙蠶體衛生,更不能連續使用。曹詒孫急生產之所急,集中精力研究新的防治方法。經反覆試驗,終於在1933年首創應用水楊酸及硼酸等固體粉末,用陶土稀釋後製成固體消毒劑——防僵粉。用於蠶體防僵消毒,非但防僵效果顯著,且可多次連續使用,對蠶體生理無害。經推廣應用,僵病終於得到了有效控制。時至今日「防僵粉」的成份雖已多次變更、改進,而「防僵粉」已成為蠶農習慣應用的專門名詞。此後,他又對漂白粉在蠶業上的應用及其成份的簡易檢測方法作了深入研究,推動農村養蠶中重視進行有效氯測定,合理應用漂白粉,從而收到了消毒防病效果。
1937年曹詒孫調任江蘇省蠶絲試驗場場長,統管無錫錢橋試驗部、揚州原種部及蠶種取締部、鎮江及江陰桑苗圃。當他希望為提高蠶種質量管理,推廣科學制種、養蠶、培苗、栽桑技術作出貢獻之時,抗日戰爭爆發。不久,江浙蠶區相繼淪陷。曹幾經轉輾來到上海租界,在江蘇省蠶絲專科學校任教達6年之久。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曹仍任江蘇省蠶絲試驗場場長之職,並奉命接管鎮江、無錫、蘇州等地蠶桑機構。抗戰期間,江蘇蠶絲事業遭到嚴重毀壞,桑園荒蕪,絲廠被毀,蠶種場零亂破敗。當時曾由省內蠶絲界著名人士20人組成蠶業改進管理委員會,由建設廳長任主任委員,曹詒孫曾一度兼任副主任委員。他雖然有志於較快恢復發展江蘇蠶桑生產事業,但由於當時政治腐敗,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全省蠶桑生產仍陷於衰敗境地。
革新消毒技術,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蠶桑生產極為重視,制訂了「積極恢復,大力發展」的方針。江蘇省為發展蠶業科學,成立了無錫試驗場。曹詒孫被聘為該場技師,專門研究蠶病防治。他經常深入蘇南蠶區,調查研究,了解蠶桑生產和蠶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傳授防病技術。1951年,無錫試驗場、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系和上海繭絲檢驗所等單位合併,在鎮江市組建華東蠶業研究所(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曹詒孫被任命為研究員、蠶病組組長、病理研究室主任,從事蠶病理學研究。從此,他有了安定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專心致力於蠶病科學研究。
曹詒孫一貫注重應用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他經常親自參加實驗,收集第一手資料,並耐心幫助中青年同志,對他們嚴格要求,循循善誘,使他們逐步成長為新一代的蠶病專家。蠶病研究室的同志在他的領導下組成一個非常團結的攻堅集體,首先開展了膿病多角體的溶解性及傳染規律研究,測定了膿病病原多角體對多種理化學刺激的抵抗力,發現了升汞消毒對多角體病毒沒有消毒作用,遂在養蠶消毒中廢棄不用。又發現石灰漿對多角體病毒有強力殺滅作用,而且取材容易,價格便宜,他提倡採用石灰漿消毒蠶室蠶具,創製了石灰漿消毒法,對控制蠶的病毒病起了很大作用。進而又研製成功賽力散防僵粉蠶體消毒和賽力散石灰漿、福爾馬林石灰水蠶室、蠶具消毒新方法,成為當時蠶種生產和農村蠶繭生產消毒的基本方法,並普及全國各蠶區,直到停止賽力散的生產後,才逐漸改用其他藥劑消毒。他對漂白粉液散卵面消毒方法的試驗成功,克服了一貫使用福爾馬林液消毒散卵後存在的消毒卵結塊,影響孵化等問題,使用漂白粉液消毒的散卵,消毒徹底,卵粒光滑,且孵化率高,為全國蠶種場全面採用,延至今日,仍是蠶種散卵消毒的唯一方法。由於曹詒孫的蠶病研究成果在提高蠶繭生產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績,1956年被評為鎮江市先進工作者。
農村養蠶減產或歉收的原因主要是蠶病為害,其中尤以膿病為多。50年代末,為了探明當時日本蠶病學界流傳的膿病可以由高低溫衝擊和葉質不良誘發的理論,開展了膿病環境誘發機制的研究。經過多次實驗終於提出了家蠶膿病環境誘發的新見解。實驗證明,環境誘發膿病的實質是:蠶體經受不良條件的刺激,使正常生理機能紊亂,導致蠶體抗病力極大降低,被環境中存在的極微量病毒感染而發生膿病。從而得出徹底消毒可以防止蠶傳染病的發生的觀點。根據微量病毒感染的新學說,制定了消滅病原、切斷病原感染途徑為中心的結合防治技術規程,以此指導農村養蠶生產,狠抓防病消毒,就能有效地防止傳染性蠶病的發生,使我國蠶病的危害得到了控制。現在全國每盒蠶種的產繭量已比建國初期提高一倍以上。
防治家蠶多化性蠅蛆病獲得成功
家蠶多化性蠶蛆蠅病的預防,千百年來都是應用蠶匾上蓋紗布,或用扇子驅趕和裝紗門、紗窗等被動的預防方法。50年代後期,遼寧省柞蠶飾腹寄蠅蔓延,柞蠶生產面臨毀滅的境地。中央農業部組織科研、教學、生產單位協作攻堅,1963年得出用藥劑防治飾腹寄生蠅方法。在遼寧蠶業研究所取得藥劑防治效果的基礎上,曹詒孫受到很大鼓舞與啟發,迅速應用在家蠶多化性蠶蛆病的防治上,從藥劑稀釋濃度,添食方法,添食次數,到安全劑量等一系列研究,制訂出一套實用的藥劑添食防治多化性蠶蛆蠅病的技術,並親自深入農村進行大面積試驗。蠅蛆病防治效果達99%以上。這一方法很快在生產中普遍應用,從而徹底防治了我國家蠶多化性蠶蛆蠅的危害,是蠶病防治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從此也掃除了室外養蠶蠅蛆病危害的隱憂,促進了養蠶事業的發展。
「文化大革命」中,曹詒孫儘管受到種種不公正的對待,但他堅持學習新的科學知識,關心蠶桑生產。他深深地感到我國的蠶桑生產技術還比較落後,科學研究需要迎頭趕超,防病技術還要深入普及,蠶病中還有許多未知要去探索和許多高峰要去攀登。粉碎「四人幫」後,年逾古稀的曹詒孫心情格外舒暢,時刻關心病理研究室的工作,經常不遺餘力地來室指導,還積極與日本蠶病專家聯繫,開展學術交流,繼續與日本宇都宮大學岩下喜光教授合作,開展有關空頭性軟化病病原性狀、細胞寄生部位等研究,進一步從細胞病理組織形態等方面,確認空頭性軟化病病原是濃核病毒,為發展蠶病理學作出了新貢獻。 曹詒孫知識淵博,對養蠶技術改革也很關注。50年代初期,農村及蠶種場主要採用高溫、多回、薄飼的養蠶方法,一晝夜給桑達12次之多,勞動強度大,而且費工費葉。曹詒孫首先在所內推行電氣炕床育,每日給桑減到3—4回,以後又在農村逐步推廣。他還經常翻譯文獻資料,介紹日本的省力養蠶技術,對指導我國養蠶技術研究和推動養蠶技術改革起到了積極作用。他先後去新疆、四川、河南、河北、廣東、廣西以及遼寧、黑龍江等省(區)科研、教學、生產單位,進行講學和考察,對當地發展蠶桑生產、蠶業研究方向、課題設置等,坦率地提出有益的建議。鄰近的安徽、山東、浙江等省,更是經常邀請他去幫助解決養蠶生產中出現的蠶病問題。他總是不辭辛苦,深入農村實地調查研究,受到蠶業界的讚譽。1979年我國建立學位研究生制度,曹詒孫對培養蠶病研究接班人非常熱心,不顧由於長期高血壓帶來的行動不便的後遺症,承擔了蠶桑專業蠶病防治的首批碩士研究生的招收和培養工作。
曹詒孫從事蠶業科學研究、教育、管理工作60多年,他為我國蠶桑事業、特別是蠶病防治,蠶體病理學等傾注了畢生精力,奠定了蠶病科學研究的基礎,培養出一批批具有較高水平的蠶病科研、教學工作者。他的嚴謹治學、循循善誘、開拓奮進的精神,在蠶學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曾在國內外單獨或與他人合作發表學術論文、報告等著述20多篇,在蠶桑生產、蠶病防治技術和蠶病理論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他還承擔《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蠶業卷》的顧問和蠶病篇主編,以嚴謹的學風,科學的態度,認真負責的精神,反覆查對資料,和撰稿人一起為完成蠶病篇盡心盡力。
由於曹詒孫對我國蠶業科研和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曾被推選擔任江蘇省五屆政協委員;中國蠶學會一、二屆常務理事;江蘇省蠶桑學會一、二屆副理事長,三、四屆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顧問等職。
中國現代蠶業科學家、著名的蠶病專家、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研究員曹詒孫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1993年9月21日下午3時45分在鎮江逝世,享年89歲[2]。
榮譽
1905年5月20日 生於江蘇省吳江縣震澤鎮。
1924年 畢業於江蘇省第二農校蠶科。
1928年 畢業於日本國立鹿兒島高等農林學校蠶科。
1928—1929年 在日本東京高等蠶絲學校研究蠶體病理學。
1929—1930年 任淮陰農校蠶科主任。
1930—1931年 任江蘇省蠶絲試驗場原種部主任。
1931—1932年 任浙江大學農學院講師。
1932—1937年 任南京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
1937—1938年 任江蘇省蠶絲試驗場場長。
1939—1944年 任江蘇省蠶絲專科學校教授。
1946—1949年 任江蘇省蠶絲試驗場場長。
1949—1951年 任無錫蠶業試驗場技師。
1951—1993年?歷任華東蠶業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研究員,蠶病理組組長,病理室主任,顧問等職。
1993年9月21日病逝於鎮江。
主要論著
1 曹詒孫.值得倡導之蠶病消毒劑——漂白粉.農報,1934,1(29):782—784.
2 曹話孫.我國土蠶種之微粒子病毒.農報,1934,1(10):229—231.
3 曹詒孫.漂白粉蠶體消毒法.農報,1935,2(3):438.
4 曹詒孫.白僵病的預防法.農報,1935,2(14):478—480.
5 曹詒孫.防僵粉試驗.農報,1935,2(3,4):1219—1220.
6 曹詒孫.蠶體硫磺熏煙之可否試驗.農報,1935,2(36):1314—1317.
7 曹詒孫,馬德和,李榮琪等.西力生防僵試驗.蠶業科學通訊,1956(1):10—18.
8 曹詒孫,馬德和,王坤榮等.福爾馬林卵面消毒.蠶業科學通訊,1956(2):32—36.
9 曹詒孫,錢元駿.家蠶胃腸型膿病的研究.蠶業科學通訊,1957(1):11—14.
10 曹詒孫,李榮琪.家蠶魚滕中毒的研究.蠶業科學通訊,1957(2):29—35.
11 曹詒孫,李榮琪.家蠶「666」「223」中毒.蠶業科學通訊,1958(2):100—103.
12 曹詒孫.談談夏秋蠶期的蠶病防治.蠶業科學通訊,1959(3):140—141.
13 曹詒孫,王坤榮,錢元駿.空頭性軟化病病原的研究.蠶業科學,1963,1(1):36—38.
14 王坤榮,錢元駿,曹詒孫.家蠶膿病軟化病隱性感染的研究(I)·五齡起蠶低溫衝擊及五齡期高溫飼育的蠶病發生與稚蠶期接種血液型膿病病毒的關係.蠶業科學,1964,2(4):299—303.
15 曹詒孫,李榮琪,陸雪芳.毒消散蠶室蠶具消毒法的研究.蠶業科學,1965,3(1):1—8.
16 曹詒孫,錢元駿,王坤榮.家蠶膿病軟化病的環境誘發與病毒感染關係的研究(I)·五齡起蠶低溫衝擊及福爾馬林藥液添食後的蠶病發生與病毒感染的關係.蠶業科學,1965,3(2):73—80.
17 曹詒孫,吳友良,王坤榮等.家蠶血液型膿病的潛伏期和感染率與病毒感染時期及感染量的關係.蠶業科學,1965,3(3):174—179.
18 曹詒孫,王坤榮,錢元駿.家蠶膿病軟化病隱性感染的研究(Ⅱ)·五齡起蠶低溫衝擊及五齡期高溫飼養的蠶病發生與蟻蠶感染胃腸型膿病及空頭性軟化病病毒的關係.蠶業科學,1965,3(4):250—254.
參考來源
- ↑ 【今日人物】5月20日,那些出生和去世的名人大家 ,搜狐, 2020-05-20
- ↑ 曹詒孫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