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何抗旨不入四川?處理方式很圓滑,讓咸豐皇帝看不出瑕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曾國藩為何抗旨不入四川?處理方式很圓滑,讓咸豐皇帝看不出瑕疵
曾國藩是一個非常忠於朝廷,忠於皇帝的人,但他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抗旨。
可能很多人都有疑問,曾國藩不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嗎?怎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公然抗旨呢?
曾國藩並沒有愚蠢到對抗朝廷的地步,他的處理方法很圓滑,讓一向多疑和挑剔的咸豐皇帝都看不出任何瑕疵。
從這一點來看,曾國藩確實是一個官場老手,他總能在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找到應對方法,讓自己成為人生最大贏家。
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這一年,曾國藩49歲,隨着湘軍實力不斷壯大,曾國藩名滿天下,成了朝廷非常依賴的人。可是,曾國藩在朝中的地位並沒有得到提升,除了有一個兵部侍郎的頭銜外,手中的權力並不大。
經過和太平軍的多年較量中,曾國藩也清楚地看到,自己要想取得更大的功績,將太平軍消滅,手中沒有實權,將會非常艱難。不僅在籌集糧餉問題上,處處受地方官員的掣肘,就連跟隨他輾轉南北的將士們,要想得到升遷,都十分困難。
這一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離開金陵,帶領大軍開始遠征。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厲害的角色,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讓清兵聞風喪膽。
石達開此次遠征,帶領了30萬大軍,而且,意圖也十分明顯,他要進入四川,建立太平天國新的政權。
四川天險,如果石達開一旦入川,後果不堪設想,到時,要想將其剿滅,就十分困難了。
此時的曾國藩,發現有兩個機會擺在他面前,他決定給自己爭取更大的升遷。
曾國藩 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於講「道德」說「仁義」,對程朱理學推崇備至。太平天國進軍湖南時,被任命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舉辦團練。後來組建起一支具有正規軍規模的地主武裝團練——湘軍。咸豐四年發布《討粵匪檄》。 率湘軍出省作戰,為清政府收復失地。為了強化鎮壓力量,他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新式槍炮。咸豐十年(1860年)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