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曾國藩被石達開打敗後,為何獲得重大升遷?有道行的人不會吃虧

曾國藩被石達開打敗後,為何獲得重大升遷?有道行的人不會吃虧

曾國藩被石達開打敗後,為何獲得重大升遷?有道行的人不會吃虧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在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的身上,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他在和太平軍作戰的過程中,每次失敗,不僅未受到朝廷的懲罰,還每次都獲得不同程度的升遷。

曾國藩的這種待遇,讓官場上的很多人羨慕。當時,有很多人都因為抵抗太平軍不力,不是被革職,就是被問罪。

可曾國藩為何每次都能安然無恙,自始至終得到朝廷的信任呢?

這和曾國藩熟悉官場文化,懂官場運作有極大關係。總之,有道行的人,不會吃虧。

被石達開打到投水自盡

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45歲的曾國藩奉命追擊太平軍,並進入了江西鄱陽湖地區。

太平軍的統帥是年僅24歲的翼王石達開,他是太平天國的創始人之一。

曾國藩帶領湘軍進入江西後,打了多次勝仗,不僅士氣大振,而且也變得驕橫起來,根本沒有把年輕的石達開放在眼裡。

在曾國藩的眼中,石達開就是一個「銅臭小兒,毫無知識」。

可是,石達開雖然年輕,但在太平軍中威望很高,他不僅是當時的武術大師,還是一位軍事奇才。

曾國藩進入江西,在控制了長江上游後,決定攻下九江。

九江是長江上的軍事要塞,按照曾國藩的部署,只要拿下九江,就可以直搗太平天國的老巢金陵了。

可是,石達開很快就識破了曾國藩的意圖,將活動在九江和鄱陽湖周圍的太平軍全部調集過來,足足有兩萬餘眾。

雖然在兵力上,太平軍要稍微少於湘軍,但石達開卻充分利用曾國藩瞧不起自己,而且湘軍勢頭正旺的優勢,趁機利用,讓位於鄱陽湖內湖的太平軍在和湘軍水師的交鋒中,且戰且退,將湘軍水師引誘到鄱陽湖深處。

此時,天色已晚,湘軍水師精疲力盡,無力返回,只好在鄱陽湖內找了一個港灣停泊休整。

石達開見曾國藩的湘軍水師中計後,在鄱陽湖的湖口架起了兩座浮橋,阻擋了湘軍水師返回和外面救援的路線,並對湘軍水師發起了總攻,導致鄱陽湖中的湘軍水師戰船幾乎全部被毀。

同時,沒有了湘軍水師的護衛後,石達開命令太平軍在月黑風高的時候,潛入湘軍大營,用噴筒火炮猛烈地燒湘軍戰船。

曾國藩毫無準備,自己的戰船也被太平軍攻入,不得不跳江自殺,幸好被身邊的侍衛救起,才保全性命。但曾國藩船中的所有文件,以及皇帝賞賜的黃馬褂、佩刀等,全部落入太平軍手中。

這一仗,曾國藩的湘軍水師幾乎被全部被摧毀,而且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乘勝追擊,一舉拿下了黃梅、廣濟等4座城池。

此次失敗,被曾國藩喻為人生中的最大恥辱。敗回到南昌城後,曾國藩開始一邊收集潰部,一邊向朝廷請罪,等待朝廷的責罰。

湘軍損失慘重,作為主帥的曾國藩難辭其咎,不過,他不僅未受到朝廷責罰,還獲得了升遷。

曾國藩 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於講「道德」說「仁義」,對程朱理學推崇備至。太平天國進軍湖南時,被任命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舉辦團練。後來組建起一支具有正規軍規模的地主武裝團練——湘軍。咸豐四年發布《討粵匪檄》。 率湘軍出省作戰,為清政府收復失地。為了強化鎮壓力量,他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新式槍炮。咸豐十年(1860年)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