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曾士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士峨
曾士峨0.jpg
出生 1904年--1931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字迪勋,号广泽
职业 军人
知名作品 英勇作战,身先士卒

曾士峨(1904年--1931年),字迪勋,号广泽。1904年生,湖南益阳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入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学习,同年9月随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营参谋长。1931年9月8日,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他率领敢死队冲向敌阵,壮烈牺牲,年仅27岁。[1]

生平简介

曾士峨,1904年生,湖南益阳人。

1923年入益阳信义大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独立一师学生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任连长。北伐到武汉后,转入我党控制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1927年9月随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营参谋长。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连长,1928年5月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连连长,率部参加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屡立战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29年1月任三十一团一营营长,3月任红四军三纵队七支队支队长,不久任三纵队参谋长。率部参加大柏地、长岭寨、白沙、上杭等战斗,英勇作战,身先士卒。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艰苦战争环境中,他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致亲友的信中写道:“士峨离家四载有余,虽奔波南北,历尽千辛,-+然为大众之生息,常觉无形的快慰,精神爽奋。”

1930年春曾士峨任红四军二纵队司令员,同年夏任红四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8月,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率部参加莲塘、良村、黄陂战斗,取得重大战果。在高兴圩战斗中,他率部坚守竺高山阵地,与精锐之敌展开顽强争夺。9月8日,当敌人向红四军指挥所逼近的危急时刻,他率领全师以党员和排以上干部为核心的敢死队冲向敌阵,壮烈牺牲,年仅27岁。 [2]

人物纪念

曾士峨纪念碑、旧居和纪念馆

曾士峨是1931年9月8日经过一场动人心魄的激战,在江西兴国县高兴圩西北的竺高山光荣牺牲的。1987年冬,家乡人民为让曾士峨魂归故里,将其遗骨从江西兴国迁葬至会龙山,让烈士英灵得以魂归故里,并立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耸立在青翠的会龙山巅。在纪念碑的基础之上建有益阳市会龙山森林公园,碑名是1987年军委总参谋长杨得志同志题写。

因岁月久远,风雨侵蚀,曾士峨故居的五间土屋逐一倒塌。后经地方重视,专门拨款对故居进行修复,并收集烈士早年使用过的床铺、衣柜等物件,陈放于其中。 曾士峨烈士的后代、中国有色金属设计院原总设计师曾天元和其老家大桥冲村多次联系,并专门回到大桥冲,为纪念馆布展提供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文字方案,预计将在其老家赫山区泥江口镇大桥冲村建立曾士峨纪念馆。

曾天元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走访罗瑞卿杨得志何长工肖克张宗逊等曾士峨生前的战友和部下,积累了关于烈士的大量一手资料。其中有1924年9月和1925年1月曾士峨前往广东投奔革命,途中路资用罄,滞留江华县署担任科员和书记(文书)的委任状,1930年11月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红一军团红四军军长林彪、政委罗荣桓关于部队警戒问题给红11师师长曾士峨、政委罗瑞卿的信,还有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给烈士三兄曾叔彬的回信,极为珍贵和难得。据该村支部书记说,一旦纪念馆建成,这些罕见的历史资料都会以原件或复印件的形式在其中展出。

纪念碑四周的护栏被整饰一新,高大的塔基也用花岗岩重新砌好,跟不远处的何凤山陵园一道,相映成辉。昭示着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这样一些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每到清明节,自发前来祭奠的人络绎不绝,朵朵黄菊寄托着人们的哀思,英烈永远不会寂寞!

人物评价

毛泽东深情地说: “曾士峨同志的牺牲是英勇的。他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牺牲的。他亲自带部队冲锋,改变了战况。”红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向曾士峨学习的通令。[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