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照耀马鞍山(余秀华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月光照耀马鞍山》是诗人余秀华创作的诗歌。
作品原文
1.
有理由相信,月光抵达马鞍山的时候,白到难以抗拒
那是五千年次的春暖花开,在花朵与雨水里淬炼出来的银
有理由相信,月亮在马鞍山停留的时间比在任何地方都长
这是一次诗意长久的迁移后的归属
也是一次民族的精神游走过后的栖息
在溶溶月光里,马鞍山静谧地卧在历史的腹部,听前朝蛐蛐儿的鸣叫
看一颗露水折射历史的苍凉,与永远不会失色的
马鞍山的黎明
而以马鞍山为名的一个城市在夜色里依旧以千里马的步履
向文明和经济的山顶狂奔
而月光在马鞍山的现时代,依旧清澈可鉴
这是一个时代的信仰,也是一个城市的信仰
无论我从哪个方向进马鞍山市,都不会迷路。月光般的方言里
让我在卸下行囊之前举起酒杯
把一个地方的湖光山色全部喝进内心,击节而歌
2.
噢,这么美的月光一定是李白的。在青山墓园
那个白衣飘飘的男子卸下八千里红尘,卸下帝王的呼喝
把酒杯里的月色铺满马鞍山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棵树,每一根稻谷
起舞高歌
那歌声,在一个男人的胸膛里澎湃了千年
以雨山湖的波浪奔泻而出
有李白的地方,就会有千年无法暗淡的月光。而李白以马鞍山为据点
圈住照亮诗歌,照亮灵魂,照亮一个民族的坚贞和浪漫
他的歌声也会被朱然听见。
也许马鞍山的土地适合一个个忠魂的安放,适合在风起云涌的时候
在月光里摘下一方净土,让一个民族的根系在这里
获得水分
还有一个人,我多么不忍说出,而又忍不住说出来
那个“不肯过江东的人”是怎样把八千里月色收拢在一把剑里
一刎谢天下?
英雄气短和气长在千年的争执里总是让人心疼
而今生今世,喊一声:项羽哥哥
乌江的水就会倒灌进我单薄的生命,恒久的爱情
而我只愿意是为他牵马的一个小卒,在乌骓马滚落的时候
搂住它的脖子,替他落为一座山
让它和项羽的灵魂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相遇
相互怜惜和爱恋
3.
在16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广阔的是水域
有多广阔的水域就能折射出多广阔的月光,你总能在水边
听到浣纱女的歌声
如果你的目光再深入一点,就会遇见铁,遇见结实的富裕
和这片土地给予的特质
也会遇见绿松石 ,和它蓝盈盈的光芒
遇见洪滨丝画 ,黄池酱菜 ,采石茶干 .....
遇见马鞍山从胸口里掏出的柔情和一个地方的文明
当我手捧一颗绿松石,经过李白墓
他一定会说:我认识你啊
相比于乌江的风云,墓园的静谧,我更愿意相信
此刻的马鞍山
它正以新鲜的笔墨在历史的广场上
描绘出浓墨重彩的时刻
2013年8月6日
作者简介
余秀华(1976年3月22日-),中国诗人,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1]
余秀华因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了脑瘫,从此行动不便,说话口齿不清。2009年起她正式开始写诗,代表作有《月光落在左手上》《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们爱过又忘记》 等,曾获农民文学奖、湖北文学奖等荣誉。[2]
余秀华的诗歌中有许多爱情诗。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带有残缺的女人,她对爱的缺失有着极为深刻的体验。她的爱情诗并不满足于对爱情欲望的诗意呈现,而是极力展现出丰富复杂、个性鲜明的女性主体形象。[3]
她诗中的女性抒情者是一个深怀自卑感揽镜徘徊的“傻子”、“犯病者”(《与一面镜子遇见了》),也是极为清高骄傲、爱自己身体里的锈斑胜过爱“你”的自恋者(《我想要的爱情》);是在“你”口渴的时候,甘愿以自己青春的鲜血供奉“你”的奉献者(《面对面》),又是决定将“人间情事一丢”重获“清澈的骨骼”的逃离者(《在田野上打柴火》);是让爱情的冰凉火焰照亮深处伤疤后兀自熄灭的孤独者(《战栗》),又是如果回到过去会“把爱过的人再爱一遍,把疼通过的再疼一遍”的痴情者(《人到中年》)。[4]
她的诗歌充溢着爱的躁动与呼唤、爱的幻灭与实现等复杂的意蕴,爱情与其说是其诗歌的主题,不如说是引发诗人对存在、真理、死亡等形而上问题进行本体追问的核心命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