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比奈泰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朝比奈泰彦(1881年4月16日-1975年6月30日),日本药学家、化学家。帝国学士院会员,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文化功劳者。
因有关汉方药(中药)的研究,朝比奈教授名列1951年、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1]。
生平
东京本所出生。旧制府立一中、旧制第一高校、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药学科毕业。1909年前往欧洲,向里夏德·维尔施泰特、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学习。
1912年时成为东京帝国大学的助理教授,1918年升任教授。
1923年以〈漢薬成分の化学的研究〉一文荣获帝国学士院恩赐奖,1943年获颁文化勋章。1951年认定为“文化功劳者”,并连续两年被提名角逐诺贝尔化学奖。
他是史上首位与“中药研究”有关的诺贝尔奖候选人,但直到一甲子后,才有学者因中药发现(屠呦呦)正式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著作
共同著作
- 医薬処方语罗和和罗辞典 清水藤太郎共编 南江堂书店, 1926
- 植物薬物学名典范 清水藤太郎共编 春阳堂, 1931
- 処方解说医薬ラテン语 清水藤太郎共编 南江堂书店, 1933
- 有机化学揽要 浅野顺太郎共著 南江堂, 1936
- 地衣成分の化学 柴田承二共著 河出书房, 1949
翻译
- 有机化学揽要 奥托·迪尔斯 苍〓堂, 1915
参见
注释
- ↑ 东京新闻:朝永氏、受赏前に7回“候补” ノーベル赏选考资料:国际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8-19. 东京新闻、2014年8月14日夕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