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比奈泰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朝比奈泰彥(1881年4月16日-1975年6月30日),日本藥學家、化學家。帝國學士院會員,日本文化勳章獲得者,文化功勞者。
因有關漢方藥(中藥)的研究,朝比奈教授名列1951年、1952年諾貝爾化學獎[1]。
生平
東京本所出生。舊制府立一中、舊制第一高校、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藥學科畢業。1909年前往歐洲,向里夏德·維爾施泰特、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學習。
1912年時成為東京帝國大學的助理教授,1918年升任教授。
1923年以〈漢薬成分の化学的研究〉一文榮獲帝國學士院恩賜獎,1943年獲頒文化勳章。1951年認定為「文化功勞者」,並連續兩年被提名角逐諾貝爾化學獎。
他是史上首位與「中藥研究」有關的諾貝爾獎候選人,但直到一甲子後,才有學者因中藥發現(屠呦呦)正式成為諾貝爾獎得主。
著作
共同著作
- 醫薬処方語羅和和羅辭典 清水藤太郎共編 南江堂書店, 1926
- 植物薬物學名典範 清水藤太郎共編 春陽堂, 1931
- 処方解説醫薬ラテン語 清水藤太郎共編 南江堂書店, 1933
- 有機化學攬要 淺野順太郎共著 南江堂, 1936
- 地衣成分の化學 柴田承二共著 河出書房, 1949
翻譯
- 有機化學攬要 奧托·迪爾斯 蒼〓堂, 1915
參見
註釋
- ↑ 東京新聞:朝永氏、受賞前に7回「候補」 ノーベル賞選考資料:國際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8-19. 東京新聞、2014年8月14日夕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