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朝永振一郎

增加 1,7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name = 朝永振一郎
| image = [[File: 朝永振一郎.jpg |缩略图|center|200px1750px|[https://www.nobelprize.org/images/tomonaga-13186-portrait-mini-2x.jpg 原圖鏈接] ]]
| birth_date = 1906年3月31日
| 逝世 = 1979年7月8日
}}
'''朝永振一郎'''(英語:Shin'ichirō Tomonaga,{{bd|1906年|3月31日|1979年|7月8日}}),[[日本]][[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也因為這項貢獻與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及[[朱利安·施溫格]]共同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朝永振 量子電動力學又 重大勝利''' (英語:Shin'ichirō Tomonaga,{{bd|1906 ==[[LHC]] 的 [[ATLAS]] 實驗於 2017 |3月31 8 月 14 |1979年|7月8日}}) 在學術期刊《[[自然]]》宣報首次發現[[光子-光子彈性散射]] (γγ→γγ) 並且所量度到的散射截面與[[ 日本標準模型]]預測吻合。[[光子–光子散射]][[ 經典電磁 學家論]]中不可能發生,它是純粹的[[量子效應]],[[量子電動力學]]的 奠基 一項驚 之一 預言。[[光子–光子散射]]早在 1930 年代已被提出,在 80 多年後的今年終於被實驗證實<ref name="量子電動力學-1">[https://www.thestandnews.com/cosmos/%E9%87%8F%E5%AD%90%E9%9B%BB%E5%8B%95%E5%8A%9B%E5%AD%B8%E5%8F%88%E4%B8%80%E9%87%8D%E5%A4%A7%E5%8B%9D%E5%88%A9-atlas-%E5%AF%A6%E9%A9%97%E9%A6%96%E6%AC%A1%E7%99%BC%E7%8F%BE%E5%85%89%E5%AD%90-%E5%85%89%E5%AD%90%E5%BD%88%E6%80%A7%E6%95%A3%E5%B0%84/ ATLAS 實驗首次發現光子–光子彈性散射 ]</ref> 他也因  [[光子–光子彈性散射]](γγ→γγ)極為罕見,較 這項貢獻與美國物理學家常見的是[[光子–光子非彈性散射]],例如正反[[ 理察·費曼電子]] 對產生 (γγ→e+e-) ,[[ 朱利安·施溫格光子–光子彈性散射]] 共同獲得1965年 (γγ→γγ) 機率比[[ 諾貝爾物理學獎光子-光子非彈性散射]] (如 γγ→e+e-)的機率小一萬倍 。 {{Multiple image | align = left | direction = horizontal | width = 170 | image1 = ATLAS_detector_1.jpg | caption1 = ''' ATLAS 偵測器 '''<ref>[http://cds.cern.ch/record/910381 ATLAS 偵測器]</ref> | image2 = photon_photon_elastic_scattering.jpg | caption2 = ''' 含一虚電子迴圈的光子–-光子彈性散射 '''<ref name="量子電動力學-1"/> | image3 = photon_photon_inelastic_scattering.jpg | caption3 = ''' 光子–光子非彈性散射 '''<ref name="量子電動力學-1"/> }}<br>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