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小說的道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未來小說的道路》,法國文論。羅伯—格里耶著。1956年發表。譯者朱虹。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文是羅伯—格里耶重要的理論著作。認為今天唯一通行的小說觀念還是巴爾扎克的小說觀念,小說創作應該進行新的實驗,主張在小說中「創造出一個更實體、更直觀的世界」,來「代替現有的這種充滿心理的、社會的、功能的意義的世界」。反對19世紀以來以巴爾扎克為代表的傳統現實主義小說,主張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新小說。新小說把物件和姿態的存在當作先決條件,以寫物來表現人物的複雜的內心世界,主張打破小說中的時空界限,建立一個「純屬內心世界的時間和空間。」還指出:過去「作家的傳統作用在於開發自然」,傳統小說即以挖掘「深度」為基礎,新小說派認為已不能在這個基礎上認識現在的世界了,必須根本否定這個「深度」。文章最後寫道:「正當關於人的本體論觀念面臨滅亡的時候,『條件』的觀念就代替了『本性』的觀念」,因此整個文學語言也要改變,摒棄「那些內含的、比喻的和魔術般的詞彙」而使用「表明視覺的和描寫性的詞」。本文與作者的另一篇《自然、人道主義、悲劇》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宣言。文中的觀點,在當時就已引起爭論。
作者介紹
羅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1922— ),法國作家。「新小說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作家之一。曾做過農藝師,1955年後任巴黎午夜出版社的文學總編輯,並從事寫作和拍攝電影。有文學論文《未來小說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義、悲劇》。小說主要有《橡皮》、《窺視者》、《嫉妒》、《在迷宮裡》、《快照》、《紐約革命方案》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