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朱凤标(1800年-1873年),字建霞,号桐轩,浙江萧山人,系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第21世孙。

朱凤标

{{{国家}}}
族裔 汉族
出生 嘉庆五年(1800年)
逝世 同治十二年(1873年)
出身
  • 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一甲第二名进士

目录

生平简介

杭州市级文保单位朱凤标故居,位于萧山区新塘街道朱家坛村。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朱凤标参加殿试荣获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因此该故居又称“榜眼墙门”。朱凤标故居是萧山人的骄傲。 自此,朱凤标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为官:当过户部、工部、刑部、兵部、吏部五部尚书;曾主持山东乡试,慧眼选拔人才, “ 得士称最 ”;供职上书房时给七阿哥奕𫍽授读,讲习勤恳,十馀年如一日。七阿哥即醇贤亲王,为光绪皇帝生父。 同治七年( 1868 )正月,朱凤标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不久,拜体仁阁大学士,充文渊阁领阁事。这是朱凤标真正入阁拜相,年六十九岁,时称 “ 萧山相国 ” 。

经历

朱凤标于道光八年(1828年)乡试中举,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入直上书房,既而督湖北学政。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授国子监司业,迁侍讲庶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擢侍读学士。次年,奉命授皇七子(醇亲王)书,讲习勤恳,阅十五年如一日,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摄户部右侍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迁兵部右侍郎,旋调户部右侍郎。咸丰四年(1854年)授刑部尚书。咸丰六年(1856年)加太子少保,调兵部.复调户部。咸丰八年(1858年)充顺天乡试副考官,后发生戊午科场案,朱凤标亦受牵连,被罢官去职。咸丰九年(1859年)赏翰林院侍讲学士衔,仍入上书房。未几,授大理寺少卿,荐通政司、左副都御史,署刑部右侍郎,迁兵部尚书。咸丰十一年(1861年)调吏部,旋充上书房总师傅,授工部尚书,充经筵讲官。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不久,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吏部。仕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为官廉正,声望卓著,通军务。太平天国动乱,力主“防剿”;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极力主战。[1]

宦海“常青树”

在《曾文正公大事记》中,记载了同治八年正月初一日与朱凤标等大臣庆贺皇太后新年及正月十六日同治皇帝赐宴众大臣的场景,其中特别提到朱凤标。当时除满人以外,在汉人大臣中朱凤标的地位仅次于曾国藩。

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朱凤标病逝,享年74岁,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端”。同治帝赏给陀罗经被,派肃亲王隆懃带侍卫十员,即日前往祭奠。

朱凤标自道光十二年出仕,至同治十一年( 1872 )夏以老病乞休致仕,从政四十年,三朝元老,堪称宦海“常青树”。为官谨慎,处处小心,于乡情或有不到之处,故萧山民间对朱凤标流传诸多非议,尤其是他老家城东朱家坛一带,说朱是 “洋铁大伞”,不肯帮忙。当地还有不太好听的一句俚语: “你是朱凤标出世”。不过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朱凤标为官清正,不徇私情。

墨迹

朱凤标之墨迹,萧山民间所见者以对联为多。石刻文字有保存在他老家朱家坛村的万寿庵 “金绳觉路”门额及道光十六年朱凤标撰书《永远碑记》石碑一通。另有进化镇肇家桥村古等慈寺中石刻七言楹联一副:

衲衣林中常逊智莲花座下莫争能

年款亦署道光十六年丙申。

萧山民间藏有这一年朱凤标为同乡芝亭先生高卧图题跋的一幅肖像画,画为杭州人孙棨所绘,十分珍贵。

朱凤标之墓

萧山民间传言,朱凤标归葬萧山所前山里沈自然村黄泥岗南麓,本欲灵柩运到萧山时先在祇园寺开吊,而后再落葬。不知何故祇园寺住持僧不允,无奈自北京水运直接到所前山里沈山上落葬,坟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后毁于 “文革”时期,当地人传言,墓里面陪葬的朝珠用畚箕盛,朝服顶戴都还未腐烂,棺材用楠木制成,也都完好如新,让塘里陈人买去做木船了。朱凤标墓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浙江博物馆出资重修,墓前残存石羊、石虎。[2]


朱凤标故居的前世今生

朱凤标故居是由朱凤标爷爷朱镔建造,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朱镔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后裔,是一位儒商。朱镔原先在江苏开办丝线作坊,赚了许多钱,回家后购田置地,建造了东西两座并排而独立的大墙门。朱凤标出生在西墙门。

榜眼墙门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江南水乡民居。墙门坐北朝南,前后各有三进,前厅后堂格局。墙门四周砌有一米多高的“石壁萧墙”,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第一进中间为过道,两侧为布局雅致的书房和客房;第二进为大厅,是迎接客人和商议家族大事的场所;第三进为宅主生活起居之地。

墙门背后有一条小河,与北面的运河相连。小河之上横跨一座玲珑石拱桥,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美丽景观。

故居内砖雕、石雕、木雕三雕装饰极具传统文化特点。砖雕、石雕门楼上的文字和图案,采用浮雕、镂雕等技艺,表达了主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后代的期望勉励。榜眼墙门四周装饰石雕窗花。石窗花采用色泽光润、质地坚硬的天然石料,兼具采光和装饰两重用途。窗花图案多样且精美。雕刻题材有人物、动物、花卉、字符等,灵巧生动,线条优美。木构件上的木雕图案,更是祥瑞动植物、历史故事、博古器物等一应俱全,可看出主人的儒雅气质和生活品位。

如果仅从外观看,榜眼墙门简洁、朴实,可是里面的装饰却非常考究。砖、石、木三雕图案精美,雕刻技艺精湛。榜眼墙门吸收了江南民居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建筑文化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萧山区政府、新塘街道办事处对故居西墙门进行了维修。拆除了后期搭建的房屋,补齐了缺失构件,恢复原有格局和风貌。

朱凤标后裔名人辈出

朱凤标故居地灵人杰。其后裔传承和弘扬先辈优秀家风家教,名人辈出,群星璀璨。有关“榜眼墙门”和“萧山相国”朱凤标及其后裔的感人故事很多。朱凤标、朱文钧(著名文物鉴赏和收藏家)、朱家济(文物专家,著名书法家)、朱家濂(资深版本学专家)、朱家源(宋史专家)、朱家溍(文博大家,著名历史学家)等先贤发愤图强,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大家风范和辉煌人生是我们萧山精神--“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最好诠释。不久的将来,大家就能在榜眼墙门看到朱凤标及其后裔事迹的陈列展出。“朱凤标故居”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3]

诗文

【答何白英观察国琛见怀】

不随南雁渡长沙,脱冕来乘薄笨车。能忍朝饥何必吏,堪娱莱彩便为家。

世情空逐浮云幻,壮志难回白日斜。同是故乡归未得,上林金树愧栖鸦。 [4]


参考资料

  • 《清史稿·卷390》
官衔
前任:
孙瑞珍
户部汉尚书
咸丰四年五月辛丑-咸丰六年十一月癸酉
(1854年5月29日-1856年12月16日)
继任:
翁心存
前任:
周祖培
兵部汉尚书
咸丰六年十一月癸酉-咸丰八年九月壬午
(1856年12月16日-1858年10月16日)
继任:
陈孚恩
前任:
翁心存
户部汉尚书
咸丰八年九月壬午-咸丰九年二月甲寅
(1858年10月16日-1859年3月17日)
继任:
周祖培
前任:
沉兆霖
兵部汉尚书
咸丰十年十二月丙戌-咸丰十一年十月癸亥
(1861年2月6日-1851年11月10日)
继任:
万青藜
前任:
陈孚恩
吏部汉尚书
咸丰十一年十月癸亥-同治七年三月乙亥
(1861年11月10日-1868年4月19日)
继任:
单懋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