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务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朱务平 | |
---|---|
出生 | 1898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焕明 |
知名作品 |
|
朱务平(1898-1932) 化名朱大生、焕明、人和、大春等,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朱小楼人。1924年4 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中学时,领导徐州培心中学学生 进行反对美国传教士的斗争。大革命时期,在宿县从事农民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是宿县 中共组织的创建者之一。1928年春,领导临涣集1500名农民反对大恶霸袁三的斗争,并取得 胜利。8月,受中共江苏省委派遣,筹建徐海蚌特委。不久,任特委委员兼凤阳县委书记。1929年,出席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1931年,任中共长淮特委书记。1932年10月因叛 徒出卖在蚌埠被捕,解往南京警备司令部关押。1932年11月25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进步思想
朱务平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忠厚勤劳,希望孩子读书成人。朱务平从小接受教育,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他读私塾时,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对"水浒"英雄人物很崇拜,对地主儿子压迫同学,敢于打抱不平。?
1919年临涣镇成立宿县第二高等小学,朱务平转入该校,得到教师指导,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五四革命浪潮卷到临涣,朱务平积极响应,在临涣、淮汉等地成立学生联合会,举行罢课游行,响应北京爱国学生运动
英雄事迹
民国6 年(1917 年)朱务平入临涣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和领导二高师生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民国10 年朱务平考入南京建邺大学附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学校进步教师的影响下,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刊物。民国11 年初在临涣创建进步青年组织群化团,提出"大家联合起来,求得真知识,改造恶环境,推翻旧制度,实现真人生"的战斗纲领。不久即经江善夫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12 年朱务平转徐州培心教会中学读书,介绍马汝良、孙业荣等同学加入群化团,并组建了群化团组织。是年,经吴亚鲁介绍转为中共党员。
朱务平因在培心教会中学饱尝了奴隶式教育的滋味,认识到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的严重危害性,他和马汝良联合撰写了《美国侵略中国的两种方式》的文章,在民国13年3 月8 日出版的《中国青年》发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触发了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的运动。他还亲自组织和领导徐州培心中学学生反对教会学校的斗争,并撰写了《徐州教会学校学生奋斗的经过》一文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上发表,号召全国教会学校学生群起反对教会学校,希望全国学生群起帮助教会学校学生反对教会学校的斗争。 朱务平因反对教会学校被开除。民国13 年暑假,他在家乡创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涣支部,又把分散的中国国民党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宿县区党部。然后去上海,先后向团中央执行委员恽代英和当时担任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秘书的中共中央委员毛泽东作了汇报。他遵照毛泽东和恽代英的指示,按照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通过的农民运动决议案的规定,集中力量组建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神和封建地主的斗争,组建了安徽省最早的区农会组织临涣区农民协会。
民国14 年2 月,在国民党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朱务平被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后应吴亚鲁之邀去徐州,任陇海铁路总工会徐州分会党团书记,先后在纪念国际妇女节和追悼孙中山逝世大会上发表演说,号召人民支持召开国民会议和继承总理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之后,回乡奔祖母丧,应邀参加了西五铺各界群众追悼孙中山大会。5 月,朱务平当选为共青团徐州地委秘书。
民国14年夏,他被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徐州地委委员兼秘书,在临焕、东三铺、大店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反霸抗捐斗争。民国17年8月,他以中共江南省委特派员身份来蚌工作,旋即兼任重建的蚌埠特支书记。同年12月,在中共徐海蚌特委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特委委员。民国18年6月,他任中共凤阳县委书记。民国19年,江南省委决定将徐海蚌特委分为徐州、海州和长淮三个特委,长淮特委机关设在蚌埠,朱务平任组织部长。民国20年6月,因特委书记陈履真调走,由朱务平继任。
朱务平继任长淮特委书记后,为宣传革命和揭露敌人的种种丑行,继续操办特委机关刊物《红旗报》。他不仅撰文,而且亲自参加刻印工作。这时,蚌埠工人群众由于不堪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多次发生自发的反抗斗争。为了组织领导工人斗争,朱务平深入到群众中去,建立识字班、互济会、拳术团、兄弟会等组织,把工人团结起来,坚持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了配合鄂豫皖边区红军根据地的斗争,朱务平派人潜入驻蚌国民党军队内部,并亲自掌握军运工作,吸收一批革命分子加入共产党,建立党支部,致使这支军队在"围剿"红军中,有两个连的部队哗变。
在朱务平的领导下,蚌埠的共产党组织不断壮大,从原有1个特别支部10名党员,到民国20年4月,发展到8个支部60名党员。民国21年8月,长淮全区有580名党员。
朱务平回徐州后,立即成立了中共徐州支部。在团徐州地委召开的全体团员大会上,通过反击国民党右派和发展国民党左派的决议。会后,朱务平返回家乡,把共青团临涣支部改组为特别支部。8 月,陇海铁路总工会向陇海铁路局提出14 项要求,朱务平派人代表徐州分会参加谈判。经过20 多天的交涉,斗争取得完全胜利。朱务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改选了徐州分会,扭转了徐州分会频临解散的危局。9 月,朱务平参与创建了中共徐州特别支部,又把临涣和百善两个党小组合为中共临涣支部。
民国14 年10 月,徐州的党团组织划归中共豫陕区委和团豫陕区委领导,调朱务平到河南,负责陇海、京汉铁路的工运和豫陕的农运工作。他的频繁活动引起河南封建军阀的注意,并下令搜捕。 民国15 年3 月上旬,朱务平奉命回到家乡,并与中共南京地委取得了联系,决定成立中共临涣特别支部,朱务平任书记。他还先后兼任国民党宿县党部农民委员和宿县农民协会秘书、委员长。在宿城主办两期农民运动训练班,培训了一大批农运骨干,并在全县乡村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农民纳税委员会、农民息讼委员会、农村教育促进委员会、赈灾会、度荒互助社、农民自卫军。农协会员发展到数万人。组织和领导农民开展了一系列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封建地主的斗争。特别是临涣和百善地区的农民运动,被喻为安徽的"小广东"和"特别区"。
8 月,朱务平按照中共江浙区委第65 和69 号通告的要求,与中共徐州独立支部军事委员会委员张淦清去河南,同中共豫陕区委协商联合支援北伐军问题。回宿后,动员全县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国民党员加紧组织农民自卫军,策动红枪会武装参加北伐军。他还亲自去上海向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中共江浙区委和常恒芳汇报了工作进展情况。根据中共江浙区委的决定,年末组成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朱务平任书记。
民国16 年2 月,中共江浙区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朱务平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共江浙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和中共"五大"代表。后去蚌埠、怀远、凤阳、宿县、濉溪、泗县等地视察。4 月下旬,赴武汉参加中共"五大"会议。 8 月,中共宿县临委正式成立,朱务平当选为委员。11 月,宿县临委改为县委,他又当选为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民国17 年3 月,中共皖北特委派汪豪来宿县,要求宿县县委组织武装暴动,与皖北特委组织的武装起义相配合。会后,朱务平、祝广教去宿县西南与涡阳、蒙城接壤的地区,组织和领导白沙等地的农民武装举行暴动,围攻白沙团防局,俘获练总陈振铎。皖北特委领导的"四九"起义失败后,白沙起义军孤立无援,也被国民党军警镇压下去。
8 月,中共江苏省委调朱务平、董畏民二人去上海,商讨和研究筹建徐海特委等问题。12 月,在中共徐海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特委委员,负责指导蚌埠周围各县党的工作。 民国19 年3 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恢复徐海蚌特委,朱务平任特委委员兼凤阳县委书记。7 月,兼任徐海蚌总行委铁路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
他在调蚌埠地区工作的时间内,中共党员人数由36 人发展到580 人,增加了15 倍。先后下辖蚌埠市工作委员会、蚌埠铁路工作委员会和凤阳、寿县、定远、凤台、阜阳、盱眙县委及灵璧独立区委、颍上区委、五河支部、泗县的3 个支部、国民党新编二十师特别支部等党组织。蚌埠地区的工运、农运、兵运、青运、学运和妇运都有较大发展。先后组织过淮河码头、蚌埠黄包车、毛巾厂、卷烟厂、宝兴面粉厂、蚌埠铁路、临淮关淮上火柴公司和淮南大通煤矿等工人的政治、经济斗争。组织和举行了凤台和盱眙县农民的借粮斗争,组织和举行了凤台县黄家坝、定远县吴圩、盱眙县高庙、凤阳县亮岗和灵璧、泗县的武装暴动,还组建了定远和盱眙县游击大队。派中共党员打入国民党蚌埠市公安局和新编二十师作兵运工作,组建了共青团长淮特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在他的指导下,省立蚌埠第二乡村师范、第七职业中学、淮西教会中学、江淮中学、凤阳五中等校的学生运动也有发展。
烈士牺牲
民国21 年8 月(1932年),原中共长淮特委军委书记刘平叛变,长淮特委及其所属党组织均被破坏。 1932年11月25日,一个雨后的清晨,寒风萧瑟的南京雨花台,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宪兵集体屠杀中共长淮特委革命者。这次竟然有25名共产党员和工作人员(其中邵敦山幸还,后在抗日战争中阵亡)倒在罪恶的枪口之下。特委书记朱务平,就是这群血溅雨花台的长淮英雄群体的擎旗人。其英雄事迹在江淮大地广为流传,在雨花台展厅内有其生前遗物。南京雨花台烈士陈列馆展出的《颈上血》,就是他留下的珍贵宣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