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文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文正(1336年-1365年)明朝开国名将。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的父亲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南昌王)。

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后投靠张士诚,朱元璋得知,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基本信息

                  本名         朱文正                  所处时代          元朝末年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出生时间         1336年(丙子年)                 去世时间         1365年(乙巳年)


人物生平

朱元璋起兵时,朱兴隆早已死亡,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把朱文正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朱文正勇猛善战,随军渡江时,攻下集庆路。因屡立战功被升为枢密院同敛,朱元璋问:“想当什么官?”文正对曰:“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听了很高兴,更加喜爱这个侄子。

元朝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任命枢密院同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及再定江西,镇守洪都(今南昌),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陈友谅带六十万大军围洪都。朱文正数度摧其锋芒,坚守85日等到太祖亲自率兵来援,陈友谅撤围退入鄱阳湖,与朱元璋对峙。朱文正又断陈友谅粮道,友谅遂败。再派遣何文辉等讨伐未附州县。平定江西时,朱文正居功多。朱元璋还京后,大大地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将士金帛。朱文正有功暂未封赏,发怒,遂失常度,任部将掠夺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饮冰上奏朱文正骄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责骂。朱文正惧怕,李饮冰又上奏朱文正有异心。朱元璋立即坐船到城下,召朱文正来。朱文正仓卒出迎,朱元璋说了好几次:“你打算干什么?”遂押回京城,马皇后劝解说:“此儿只是个性刚强,无其他。”被免官软禁于桐城,没多久就去世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将其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朱元璋侄孙辈藩王。

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他关了起来。客观的讲,朱元璋对朱文正还是不错的,他在之后的洪武三年(1370)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王,并就藩桂林。

主要功绩

  • 枢密院同敛

元末至正四年,淮河沿岸地区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旱灾,导致当年当地农民收成极差,再加上元朝政府的不作为,导致后续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天灾人祸相加之下,当地百姓民不聊生。朱文正的父亲朱兴隆和爷爷奶奶相继饿死,只剩下了母亲王氏和叔叔朱元璋。母亲无奈携子投奔朱元璋。

至正十二年,朱元璋起义,朱文正加入起义军。之后,朱文正逐渐展露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他作战勇猛且有勇有谋,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屡立战功,很快就坐上了枢密院同敛的位置。

  • 洪都保卫战

元朝末年,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陈友谅部下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胡美)献江南重镇龙兴(今江西南昌)城于朱元璋,朱元璋改龙兴为“洪都府”,以其侄朱文正为大都督,大将邓俞为江西行省参政,驻防洪都。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陈友谅乘朱元璋出兵救援安丰(今安徽寿县)、江南兵力空虚之隙,发兵号称60万,围攻洪都。守将朱文正按朱元璋坚壁挫锐的计谋,顽强坚守,抗击陈友谅军。当时,洪都的城墙被攻破多处,守军且战且筑,攻守双方踩着尸体作战,伤亡都很惨重。但朱文正发挥卓越的指挥才华,沉着应战,坚守洪都85天,大量消耗陈军的有生力量,为朱元璋进行反攻赢得了时间。最终,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

洪都之战略意义极其重要,这场战争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陈友谅的汉军在此战中消耗极大、势力大削,最终在鄱阳湖被朱元璋全部歼灭,洪都之战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

外部链接

人物评价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于谋,勇于战,为朱元璋立过奇功,然而一时之错,铸成一生悲剧——或许,这是历史给这位军事天才最公正的评价了!

人物争议

洪都保卫战后不久,朱文正在部属怂恿下,欲投靠张士诚,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发制人,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极力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朱文正在桐城软禁起来,终老囚中。

但朱文正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洪武三年(1370年),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靖江王,就藩桂林,并传了14代,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朱文正于1365年与世长辞。

相关视频

  • 朱文正用了同样的招数,耍了陈友谅九次,陈友谅次次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