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越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越利

来自网络的图片

朱越利, 男,1944年生,河北省人,汉族。现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

华侨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道教学院特聘教授;香港道教学院特聘教授; [2]

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3]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出生日期----1944年

出生地点----河北省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三十九中。

196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专业。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道教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曾任《中国西藏》杂志社副总编。

主要贡献

书籍著作

1《道教答问》,华文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0年10月繁体字初版。华夏出版社, 1993年12月北京增订版第1版。

2《道教(第一卷)》(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版。

3《道藏提要》(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1995年修订本。

4《道经总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洪叶出版有限公司, 1995年1月繁体字初版。

5《道教(第二卷)》(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版。

6《道教(第三卷》(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版。

7《道教要籍概论》,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8《道教手册》(副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版。

9《今日中国宗教》(主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第1版。

10《道藏分类解题》,华夏出版社,1996年1月北京第1版。

11《中国道教宫观文化》(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第1版。

12《墨子(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3《道教学》(合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6月北京第1版。

14《当代中国宗教禁忌》(主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5《神奇之由——探究雪域佛教》,鹭江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16《真诰校注》(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7《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禁忌》(合主编),民族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18《道藏说略》(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6月北京第1版。

19《理论·视角·方法——海外道教学研究》(主编),齐鲁书社,2012年待出。

期刊论文

1、《炁气二字异同辨》,《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1期。

2、《试论〈无能子〉》,《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1期。

3、《〈太上感应篇〉与北宋末南宋初的道教改革》,《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4期。

4、《道教传入日本及其对神道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2期。

5、《〈养性延命录〉考》,《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1期。

6、《天老考》,《宗教学研究》1986年第2期。

7、《鲁迅与桔朴的谈话》,《日本的中国移民》,第322—333页。三联书店,1987年第1版。

8、《〈道藏〉中的中国哲学史史料举例》,《中国道教》1987 年第2期。

9、《论〈金瓶梅词话〉中的佛道教描写》,《金瓶梅研究集》,第172—196页。齐鲁书社,1988年第1版。

10、《三十七年来的道教学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第513—534页。三联书店,1988年第1版。

11、《从与徐福有关的神话故事看中日古代文化交流》,《全国首届徐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107— 114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12、《吉冈义丰与道教研究及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第117—128页。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1988年第1版。

13、《〈道藏〉中题属佛教的著作》,《法音(学术版)》第 2 辑, 1988年。

14、《松潘黄龙寺的宗教融合现象》,《宗教学研究》1988年第4期。

15、《论王通对三教的主张》,《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第1期。

16、《从〈山海经〉看道教神学的远源》,《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第1期。

17、《释杭州〈重建葛仙庵碑记〉》,《浙江学刊》1990年第1期。

18、《〈道藏〉的编纂、研究与整理》,《中国道教》1990年第2期。

19、《原始道教寺院补考》,《中国道教》1992年增刊。

20、《唐气功师百岁道人赴日考》,《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3 期。

21、《读徐州博物馆藏〈阴符经〉碑刻》,《上海道教》1993年第3 、4期连载。

22、《论孙思邈的房中术》,《中国传统医学与文化》,第167—180页。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第1版。

23、《原始道教崇奉形象与出家现象小考》,《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4期。

24、《张伯端生平与丹法流传》,《道教研究》第1辑,第31—39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

25、《〈磻溪集〉创作时间考》,《文献》1994年第4期。

26、《有关早期全真教的几个问题》,《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冬之卷。

27、《从〈磻溪集〉看丘处机的苦修与隐居》,《中国道教》1994年增刊。

28、《原始道教寺院种类考》,《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12期。

29、《何谓庙会──〈辞海〉“庙会”条释文辨证》,《妙峰山·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流变》,第106—130页。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30、《从〈磻溪集〉看丘处机的苦修》,《道家文化研究》第9 辑, 1996年6月。

31、《禅宗思想对〈悟真篇〉的影响》,释永信、吴立民主编《中国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87—501页。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32、《试析“弃儒从道”》,《道家文化研究》第10辑, 1996年8月。

33、《张宇初论道派》,张金涛、郭树森主编《道教文化管窥──天师道及其它》,第146—163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34、《〈歧路灯〉展示的清代盛世士人对三教的态度》,《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3期。

35、《〈金瓶梅〉求助鬼神观刍议》,《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2 期。

36、《石头希迁为何借用“参同契”作篇名》,王兴国、徐荪铭主编《石头希迁与曹洞宗》,第50—58页。岳麓书社,1997年11月第1 版。

37、《马王堆帛简书房中术产生的背景》,《中华医史杂志》第28卷第1期, 1998年1月。

38、《〈道藏〉与玄天上帝》,《道韵》第 3 辑, 1998年8月。

39、《〈黄书〉考》,《中国哲学》第19辑, 1998年9月。

40、《读〈茅山志〉札记》,《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

41、《禁毁道经说略》,《三秦道教》1998年第2期。

42、《玄天上帝神格论》,《道韵》第4辑, 1999年2月。

43、《乐而有节的西汉阴道》,《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4期。

44、《金丹派南宗形成考论》,《道韵》第 6 辑, 2000年2月。

45、《道教学的定义、对象和范围》,《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1期。

46、《藏传佛教与道教》,《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47、《〈老子想尔注〉的结精术》,郑志明主编《道教文化的精华──第二届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第1—25页。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7月初版。

48、《丘处机宗教思想的成熟期──〈寄西州道友书〉考论》,《三秦道教》2000年第3期。

49、《〈坐忘论〉作者考》,《炎黄文化研究》第7期, 2000年9月。

50、《论六朝方士的房中术》,《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1期。

51、《道教如何答好新世纪考卷》,《中国道教》2000年第6期。

52、《葛洪的性科学思想(连载上),《三清文化》第8期, 2001年3月。

53、《当代道教对道法自然和清静为正的解释》,《宗教哲学季刊》第7 卷第1期, 2001年3月。

54、《民间道教新房中术的产生》,《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5、《顺乎时代,振兴道教学术》,罗传芳主编《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沈阳出版社,2001年7月 第1版。

56、《六朝上清经的隐书之道》,《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2期。

57、《玄武的封号和称号》,《道韵》第9期, 2001年8月。

58、《〈灵剑子〉的年代、内容和影响》,《道韵》第9期, 2001年8月。

59、《贵族道教新房中术的产生》,《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3期。

60、《马王堆帛书房中术的内容》,《简帛研究二○○一》上册,第251—26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61、《六朝黄赤道经的内容——早期房中养生术典籍考析》,《道韵》第10期, 2002年2月。

62、《方仙道和黄老道的房中术》,《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1期。

63、《道教养生始终以老子思想为依托》,《三秦道教》2002年第2期。

64、《隋唐五代的性风气与阴丹术源流(上)》,《道韵》第11期, 2002年8月。

65、《王屋真人的阴丹术》(《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

66、《马王堆帛书房中术的理论依据》,李焯然、陈万成主编《道苑缤纷录——柳存仁教授八十五岁祝寿论文集》,第8—51页。商务印书馆〈香港〉,2002年初版。

67、《房中女神的沉寂》,《中国文化》第19、20期合刊, 2002年12月。

68、《隋唐五代的性风气与阴丹术源流(下)》,《道韵》第12期, 2003年2月。

69、《隐书以外的上清房中经》,《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1期。

70、《满怀慈悲心待人 加些出世心做事——吸收佛教构建现代人文精神》,《宗教与民族》第贰辑, 2003年7月。

71、《净明道与摩尼教》,《中国学术》2003年第2辑。

72、《自然无为,真静应物 ——论道教教义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和文化》, 郭武主编《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6—4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73、《基督教神学中国化刍议——从三位一体谈起》,《神学与生活》第26期特刊,2003年。

74、《丘处机对民族团结和元朝统一中国的贡献》,《中国民族报》2004年2月13日第3版。

75、《全真善美——全真道的明天》,卢国龙编《全真弘道集——全真道—传承与开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35—353页。青松出版社,2004年7月。

76、《汉代玄素之道的源流和内容》 ,《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3期。

77、《〈周易参同契〉的黄老养性术》,《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4期。

78、《〈封神演义〉与宗教》,《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3期。

79、《 惠能与禅丹——以〈上阳子金丹大要〉为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

80、《谈谈道教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55页—261页。2006年5月。

81、《敬业乐群 博详精实 ——看王利器先生如何做编辑》,《三秦道教》2006年第2期。

82、《唐代非参同阴丹术》,《道学研究》2007年第2期。

83、《太平经的兴国广嗣术与合阴阳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84、《北宋何仙姑与曹仙姑》,《宗教哲学季刊》 第37期,2006年9月。

85、《王志坦的道禅》,明生主编《禅和之声——“禅宗优秀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究会论文集》下册,第320—324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86、《钟吕金丹派的形成年代考》,《天问》丙戌卷,第347—370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87、《比于赤子无死地——〈道德经〉对现代人类生存安全的建议》,《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下卷,第574-577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88、《论葛洪的阴丹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89、《由白玉蟾〈快活歌〉谈到现代“易隐”》,《上海道教》2007年第4期。

90、《争做高僧提升中国佛教公众形象》,闽南佛学院编《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文集》,210—212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91、《隋唐五代参同和非参同清修内丹术》,《宗教哲学》第42期, 2007年12月。

92、《“天符”词义之诠释》,《仙道文化》第4辑, 2008年2月。

93、《宋元社会与阴丹术的流行》,《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1期。

94、《〈悟真篇〉的文本及丹法》,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第21卷,第157—19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95、《唐五代时期的参同阴丹术》,《天问》丁亥卷,第196—212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96、《白玉蟾享年36岁考》,刘凤鸣主编《邱处机与全真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40页~355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97、《全真教南宗的形成》,熊铁基、麦子飞主编《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第127~162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 版。

98、《玄天上帝神格论》,《道韵》第4辑, 1999年2月。

99、《陶宏景与传统梦文化之关系——— 以真诰为例》,《梦与道——中华传统梦文化研究》(上),第90~104页。2009年5月第1版。

100、《读丘处机栖霞时期的记游诗和山水诗》,赵卫东主编《问道昆嵛山——齐鲁文化与昆嵛山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1页~33页。齐鲁书社,2009年6月第1版。

101、《托名吕洞宾作诗造经小史》,郑开编《水穷云起——道教文献研究的旧学新知》,第101页~第14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102、《宋元士人与吕洞宾形象》,《第一次仙&道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中册, 2009年10月。

103、《吕洞宾、刘海蟾等北宋参同清修内丹家》,《道教研究学报:宗教、历史与社会》第1期, 2009年11月。

104、《宋元南宗阴阳双修的代表人物和经诀》 ,《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

105、《张三丰其人的有无乃千古之谜》,《天问: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第188—208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106、《读明代笔记小说及诗文中的吕洞宾资料》,《第三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道教文化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8~39页。中国成都,2010年9月。

107、《宋元士人、士大夫与吕洞宾形象(上)》,《弘道》第44期, 2010年9月。

108、《宋元士人、士大夫与吕洞宾形象(下)》,《弘道》第45期, 2010年12月。

109、《〈周易参同契〉注者储华谷考》(《中国道教》2011年第3期,第37~41页。2000年6月)

道藏说略

作者名称 朱越利

作品时间 2009年6月

《道藏说略》是一部材料丰富、立论公允、融贯古今、集百家之长关于《道藏》研究的鼎力之作。

获奖记录

专著《道经总论》,1992年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与《国学丛书》其它九种共获)。

中国图书奖为全国性综合性图书奖,批准机关是中国图书奖评委会,级别为国家级。

主编《道藏说略》,2011年3月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批准机关是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级别为国家级。

合著《道藏提要》,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资料二等奖。

参加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01年重点科研项目《藏传佛教僧人学经和晋升学位问题专题研究》,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成果特等奖。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