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朱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集镇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东北部。南通襄阳市区45公里,距襄阳机场25公里,翟双公路纵贯全镇南北,往东15公里316国道,往北通河南新野25公里,越南阳直达郑州。[1]

中文名称: 朱集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地理位置: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东北部

面 积: 111.98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69125人(2017年)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襄阳唐城,隆中

机 场: 襄阳刘集机场

火车站: 襄阳站、襄阳东站

简介

两河碧水夹境过,一舟沃土孕商机,具有“河套明珠”之美誉的朱集镇,唐、白河夹境而过,版土面积111.98平方千米(2017年),辖31个村,1个居委会,178个村民小组,69125人(2017年),7.7万亩耕地。

朱集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怡人,有新石器时代的望家寺遗址,记存刘秀倒插柏的历史传说,有堪称一奇的“鸬鹚官”尚双喜之墓碑,有传承孝敬公婆遗风之典范的代栗碑之传说,更有革命旧址黄观填充纱厂等历史文物古迹。

行政区划

“河套明珠”之美誉的朱集镇,唐、白河夹境而过,版土面积111.98平方千米(2017年),辖31个村,1个居委会,178个村民小组,69125人(2017年),7.7万亩耕。辖官庄、宋王营、马沟、柳林、马套、望午、寇集、杨岗、上湾、孟庄、水田、李坡、郭楼、下湾、四新、尚寨、代栗碑、上陈、黄岗、雷庄、翟湾、袁湾、潘湾、刘湾、郝湾、路庄、三合、朱集、王集、崔营、罗庄31个村委会和朱集1个居委会。178个村民小组,12767户,69125人(2017年),国土面积111.9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76957亩,地处襄阳市东北部唐白河下游的夹套平原,东西唐白两河夹境而过,北与河南省新野县五星、王庄两乡镇毗邻。

全镇国土总面积为111.98平方千米(2017年),地势属于平原地区,东面是唐河,西面白河,最北面与河南新野县五星镇、王庄镇相接。朱集镇是1965年从程河区、双沟区分离出来,程河区原来是由黄岗、上湾、朱集、马套四个小乡镇合并起来。该镇位于南阳盆地的南端,唐白河流域(汉水最大的支流)。整体上属于南北气候,以北方气候为主。

朱集镇有69125人(2017年)。耕地面积76500亩,有31个村,176个村民小组。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对于数量较大的农民来说,靠种田只能达到温饱水平,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所以外出打工的人很多,人数将近20000左右。每个小组有60到70户人家里,大约有100多个在外打工。由于打工的收入可观,促进了朱集镇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地理人文

朱集镇南通襄阳市区45公里,襄阳市襄州区辖镇,是湖北、豫南物资集散地之一。

唐河、白河从镇东、西边境至镇南交汇注入汉水,交通、灌溉方便,种植业是全镇重要的经济支柱。至二000年,全镇社会总收入达到97375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208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3元。

历史传说

1958年为朱集公社,1984年设区,1987年建镇。

气候经济

朱集镇气候四季分明,水源充沛,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棉花、花生、水产、林果、蔬菜等,朱集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行业协会,发展生态农业,以建设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劳务输出为特色经济,以此带动全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迈入新世纪,朱集镇多年积累的生态优势开始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资源开始转化为发展资源。2006年以来,朱集镇以惠及全镇人民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生态环境,塑造生态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致力于把得天独厚的“大米香、面粉白、黄酒甜、麻油纯,棉花是金、花生是银、山药土豆是财神、鱼虾养殖有前景”的地方特色资源,拿到更大更广的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倾力打造“人文朱集、休闲胜境”品牌,一个生态、富裕、和谐、发展的新朱集正展现在世人面前。改革创新、务实勤政、开放进取的朱集镇党委、政府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前来观光旅游,参观指导、投资兴业。

所获荣誉

一九九一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先进乡镇》,一九九二年被省统计局授予《湖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九一年、九四年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教兴市先进乡镇》,九八年分别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粮食产量五十强乡镇》、《湖北棉花产量五十强乡镇》、《湖北农业总产值五十强乡镇》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综合经济实力20强乡镇》等荣誉。

特色经济

【花生】朱集镇油沙质土壤占全镇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适宜花生的生长和管理,全镇每年种植面积达30000亩.销路广、价格好,本镇加工的香酥花生,可使效益提高一倍以上,其中独创的天星牌花生在省内外久享盛誉。

【柳编】朱集镇素有柳编之乡之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柳编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走俏,已成为全镇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镇现已插植柳条面积2000亩,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线。

【招商引资】本镇柳编、花生、油菜籽深加工前景广阔,热切盼望外商外资前来洽谈投资,本镇在场地、水、电、税收等方面均予以特别照顾,给予最佳优惠待遇。

水质问题

过去唐白河上都有很多水鸟,特别是唐河上。小时候唐河边上还有一个小树林,听长辈门说有很多小动物。我曾经就见过松鼠。以前这里的很多居民都直接从河里取水来喝的!

2008年底,襄州区朱集镇的第三座水厂——中日友好刘湾水厂将投入运行,周边6个村的10461人将喝上安全的自来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在上游受到污染,白河在进入朱集镇后已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并逐渐污染了浅层地下水,严重危害了该镇居民的健康。2005年,环保部门在该镇刘湾村设立了水质监测点,发现水中含有铬、苯、甲苯等致癌物质。经多方呼吁,日本驻华使馆援助了1000万日元的建设资金,用于建设中日友好刘湾水厂。2008年2月,该水厂开工建设,水源来自150米的深层地下水,日供水能力为1000吨。控制设备已经安装,供水管网正在铺设。待年底3座水厂全部投入运行后,2万多群众就可以全部喝上安全的自来水。

视频

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小大课间(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