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雷 (1947年~2014年4月15日)原名朱濟興。山東蓬萊人。中共黨員。1978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1987年畢業于吉林省作家進修學院。1968年插隊務農,後歷任白山市軸承廠工人、文化館創作員,通化市文聯《長白山》雜誌、副主編,副編審、編審,吉林省作協理事,通化市作協主席。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
知名作品
著有詩集《春的四重奏》、《綠色風》、《北方圖騰》等。組詩《白水灘苗圃》獲1987年吉林省《長白山》文藝大獎,《森林抒情》獲省首屆青年文學獎,《海蘭江的笑影》獲省優秀作品獎,《林中的雪》獲省慶祝建國30周年徵文獎,詩集《北方圖騰》獲省首屆吉林文學獎。曾獲吉林省政府首屆「長白山文藝獎」,吉林省青年文學獎,第二屆《作家》雜誌獎等。1983年5月,在北京參加了詩刊社主辦的第三屆「青春詩會」。1986年末,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全國青年文學創作會」。[2]
人物評價
從《春的四重奏》的精工細緻到《綠色風》的自然清新再到《北方圖騰》的陽剛雄奇,詩人朱雷一直在超越自我,而這種超越又不僅僅是對自我的簡單否定和對既往的隨意偏離。在《北方圖騰》中,我們看到的是關東人文資源的深層敞亮,一種陽剛風格的高度張揚,一種感性詩藝的精心建構。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種「逍遙於苦寒」的關東氣質上,在這種滲濾至骨髓的關東氣質里,同時流溢着詩人內心對庸常浮泛現實的無限思考。朱雷的《北方圖騰》挖掘出了關東地域風物的獨特氣質。在關東一隅,尤其是長白山地,雪嶺峻拔,清泉湍急;林藏野性,土含幽芳。雖經數百年拓荒和墾殖,仍不失其荒涼和苦寒。棲身於此的詩人朱雷,上承《詩經》《莊子》傳統,又繼現代詩人之流風,立足於長白山林海雪原、山河曠野中,將創作拓展至關東之千山萬水、邊鎮路站間。其描畫抒懷的視角,如同鯤鵬,振翼高空,垂天蔽雲,彷徨並逍遙於其上,精心繪製出一幅巨細無遺的關東風物長卷。
朱雷的詩集《北方圖騰》憑藉詩人對關東地城風物的獨特挖掘,以富於陽剛之氣的詩風及詩人自身的秉賦,在荒涼苦寒的境地中展示逍遙,即凸現着一種逍遙於苦寒的獨特的關東氣質.這種關東氣質傳遞着朱雷對關東本土人文資源的詩意打量和心靈關照,傳遞着詩人尋求自我與關東自然風物及其所折射出的內在價值的精神呼應和詩人自身的人格堅守.是對北方民族精神原始美質的詩化探索。
朱雷堅持寫自己熟悉的生活。他一次次走進大自然的森林,執着地表現林區生活, 抒發自己真摯細膩的思想感情,注重我國詩歌創作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講求詩的內涵、思想內容的充實,又注意出新,不排斥吸收各種詩歌流派的營養,使自己的詩無論是內容還是表現手法都不同於過去。他講求形象、意境的創造,講求構思熔裁,講求詩的語言的錘鍊。
作為一個在關東大地上命名的詩人,朱雷在不斷的蛻變中超越自我。最終,詩人將其價值指歸敞亮於極具關東氣質的一首首、一本本詩集。他的主體詩篇誕生於價值取向漸趨迷惘而信仰之塔行將崩塌的現代世界;人們已經意識到生存的種種問題向他們湧來,使他們目不暇接,一切有關靈魂拯救的思考都被遠遠推到邊緣境地;人們簡直無法理解把思緒都集中在精神生活上的心理狀態。正如詩人朱雷所唱出的驪歌:「不絕於耳的迎賓曲自崑崙山後裹着膻腥氣向我撲來」。可是他拒絕與這種「膻腥氣」和解,儘管詩人「焦躁、煩惱、不安」卻「不去應和」。
朱雷的詩集以剛柔相濟的筆鋒重鑄了關東人心靈的神喻。沿着百感交集的神話旅程,朱雷為自己抑或他人創作了有關價值和信仰的詩篇,足以醒世的,不朽的詩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