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机器人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机器人学(英语:robotics)是一项涵盖了机器人的设计、建造、运作、以及应用的跨领域科技,就如同电脑系统之控制、感测回授、以及资讯处理。这些科技催生出能够取代人力的自动化机器,在危险境或制造工厂运作,或塑造成外表、行为、心智的仿人机器人。如今许多的机器人受到自然界的启发,贡献于生物启发的机器人学的领域。

创造可自动运转的机器的概念可追溯至古典时代,但是直到20世纪以前,机器人的功能和潜在应用开发及研究没有持续地成长。纵观历史,机器人常见于模仿人类行为,且常以类似的方法管理事务。时至今日,机器人学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领域,同时先进技术持续地研发、设计、以及建造用来达成各种实用目的新款机器人,例如家庭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或军用机器人。许多机器人从事对人类来讲非常危险的工作,如拆除炸弹地雷、探索沉船等。机器人学还被用于STEM教育(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 和数学Mathematics) 作为教学辅助[1]

语源

机器人学(robotics)源自于机器人一词,而机器人一词最早被一位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在他的舞台剧作品R.U.R.罗梭的万能工人中提出并发表于1920年。该剧开始于一个用有机合成物制造人造人的工厂,那些人造人被称“机器人”(robots)。卡雷尔称是其兄弟约瑟夫·恰佩克发明了该词。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机器人学(robotics)一词第一次被使用在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短篇科幻小说Liar,初次出版在1941年五月的《超级科学故事》(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杂志上[2]

历史

公元1927年,一个由德国演员布里居·海默(Brigitte Helm)演示、女性人形的机械式人类(德语:Maschinenmensch),第一次在弗里茨·朗执导的德国科幻电影《大都会》(德语:Metropolis)中出现。

1942年,科幻作家以撒·艾西莫夫(英语:Isaac Asimov)勾勒出他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1948年,以撒·艾西莫夫提出了模控学原理,成为日后机器人学的基础。

直至20世纪中才出现了全自动的机器人。第一个可数位操控及可编程化的机器人:通用机械手,于1961年建立,功能为从压铸机中举起高热的金属片并推叠起来。今日商业及工业机器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可以比人工更廉价、或更精确可靠的工作上。机器人也被雇用于肮脏、危险或令人感到乏味的工作。关于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还有:制造、组装、封装及包装、运输地球太空探索、外科手术、武器、实验研究、保全,以及消费性和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

视频

机器人学 相关视频

机器人学(4)_时变坐标系
机器人学中最好的编程语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