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食性動物~(喜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雜食性動物~(喜鵲)
目錄
喜鵲 (鴉科鵲屬鳥類)
喜鵲(學名:Pica pica)是鳥綱鴉科鵲屬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並自前往後分別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留鳥。棲息地多樣,常出沒於人類活動地區,喜歡將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兼食瓜果、穀物、植物種子等。每窩產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個月左右離巢。除南美洲、大洋洲與南極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中國有4個亞種,見於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的全國各地。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徵,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喜鵲
- 外 文 名:Black-billed Magpie
- 拉丁學名:Pica pica
- 別 名:普通喜鵲、歐亞喜鵲、鵲、客鵲
- 飛駁鳥、干鵲、鷽、雤、鶾鷽
- 界 :動物界
- 門 :脊索動物門
-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 :鳥綱
- 亞 綱:今鳥亞綱
- 目 :雀形目
- 亞 目:鳴禽亞目
- 科 :鴉科
- 屬 :鵲屬
- 種 :喜鵲
- 亞 種:10亞種
- 地 位:朝鮮的國鳥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 保護級別:無危(LC) IUCN標準
除南美洲、大洋洲與南極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中國有4個亞種,見於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的全國各地。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徵,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
形態特徵
雄性成鳥:頭、頸、背和尾上覆羽輝黑色,後頭及後頸稍沾紫,背部稍沾藍綠色;肩羽純白色;腰灰色和白色相雜狀。翅黑色,初級飛羽內翈具大形白斑,外翈及羽端黑色沾藍綠光澤;次級飛羽黑色具深藍色光澤。尾羽黑色,具深綠色光澤、末端具紫紅色和深藍綠色寬帶。頦、喉和胸黑色,喉部羽有時具白色軸紋;上腹和脅純白色;下腹和覆腿羽污黑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淡白色。
雌性成鳥:與雄鳥體色基本相似,但光澤不如雄鳥顯著,下體黑色有呈烏黑或烏褐色,白色部分有時沾灰。幼鳥:形態似雌鳥但體黑色部分呈褐色或黑褐色;白色部分為污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跗蹠和趾均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90-266克,♀180-250克;體長♂365-485毫米,♀380-460毫米;嘴峰♂31-38毫米,♀28-37毫米;翅♂190-230毫米,♀178-210毫米;尾♂210-275毫米,♀200-262毫米;跗蹠♂48-58毫米,♀42-54毫米。
生活習性
喜鵲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常成3-5隻的小群活動,秋冬季節常集成數十隻的大群。白天常到農田等開闊地區覓食,傍晚飛至附近高大的樹上休息,有時亦見與烏鴉、寒鴉混群活動。性機警,覓食時常有一鳥負責守衛,即使成對覓食時,亦多是輪流分工守候和覓食。雄鳥在地上找食則雌鳥站在高處守望,雌鳥取食則雄鳥守望,如發現危險,守望的鳥發出驚叫聲,同覓食鳥一同飛走。飛翔能力較強,且持久,飛行時整個身體和尾成一直線,尾巴稍微張開,兩翅緩慢地鼓動着,雌雄鳥常保持一定距離,在地上活動時則以跳躍式前進。鳴聲單調、響亮,似「zha- zha-zha」聲,常邊飛邊鳴叫。當成群時,叫聲甚為嘈雜。食性較雜,食物組成隨季節和環境而變化,夏季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其他季節則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常見食物種類有蝗蟲、蚱蜢、金龜子、象甲、甲蟲、螽斯、地老虎、松毛蟲、蝽象、螞蟻、蠅、蛇等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幼蟲,此外也吃雛鳥和鳥卵。植物性食物主要為喬木和灌木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也吃玉米、高粱、黃豆、豌豆、小麥等農作物。
棲息環境
喜鵲是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鳥類,在山區、平原都有棲息,無論是荒野、農田、郊區、城市、公園和花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一個普遍規律是人類活動越多的地方,喜鵲種群的數量往往也就越多,而在人跡罕至的密林中則難見該物種的身影。喜鵲常結成大群成對活動,白天在曠野農田覓食,夜間在高大喬木的頂端棲息。 喜鵲是很有人緣的鳥類之一,喜歡把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在居民點附近活動。
喜鵲也會上演現實版烏鴉喝水
烏鴉喝水的故事是大家從小就從課本上學過的,不過令人驚奇的是喜鵲和烏鴉一樣喝水可能每人看到過吧,近期一段視頻讓大家驚到了,喜鵲上演現實版烏鴉喝水,畫面曝光讓人不敢相信,快來看看吧。
不過這一視頻也有擺拍的嫌疑,因為視頻拍攝的道具都是提前準備好的,正對瓶子和烏鴉,距離也很近,礦泉水瓶大小正合適,裡面的水的高度也正好,而且地面上還有很多大小合適的石子,所以細品的話可能是擺拍的,但不管怎麼說,喜鵲也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類,它也可以做出類似烏鴉喝水這樣的事的,所以,人們對動物界的研究在許多領域還是未知的,需要深入研究了解。
猛禽出沒——澳洲喜鵲肆虐,堪稱「折磨王」
每逢一年中的8月初到10月下旬,此時處於春季的南半球澳洲人民就得遭遇他們的動物界「瘟神」,它既不是像黑寡婦蜘蛛這樣的劇毒生物,也不是鱷魚或者巨蟒這一類兇猛的野獸爬蟲,而是咱們平時比較常見的一種益鳥——被稱為報喜之鳥的喜鵲!
這種在當地獨有的喜鵲品種名叫Australian magpie(澳大利亞黑背鍾鵲),又被稱作澳洲喜鵲,每當的這個時候,澳洲民眾一出門就得變得分外警惕,因為澳洲喜鵲們隨時都有可能會對他們發起攻擊,從空中俯衝下來就是一番亂啄,被視作目標的人們也只能是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否則就是遭到一頓瘋狂「追啄」。一旦進入澳洲喜鵲的領地,隨時都有可能會被盯上,不管是在走路還是在騎車反正只要敢出門,那就得面臨被喜鵲「追啄」的風險。
其中最慘的莫過於每天都得在一個區域裡到處跑的郵遞員及送貨員大叔們,從事這一行業多年的他們估計都能出一個「被啄合集」了,就連平日裡只知道傻憨憨躲在樹上吃嫩枝的考拉們,偶爾也會無辜躺槍。
像這樣的澳洲喜鵲啄人事件,已經多到以至於當地有關部門專門做了一些相關的統計網站,根據一個名為Magpie Alert的網站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澳洲這類情況尤為糟糕。迄今為止,當地已經有4600多人遭到了喜鵲的攻擊!
其中有70%的受害者是騎自行車的人,有5%的人是在散步過程中受到啄傷,還有2%的人則是遛狗時被啄,儘管這些記錄在案的喜鵲啄人事件大部分都是沒造成傷害的,但還是至少有600例導致了傷害!
最關鍵的是,被澳洲喜鵲攻擊過的人總是會像遭到了頭像鎖定般接連「中槍」,
一旦它們發起攻擊,就老是盯着同一個人瘋狂「追殺」,而且這真不是瞎矇的。通過動物學家們的研究發現,澳洲喜鵲是自帶人臉識別系統的!這種足以媲美蘋果手機Face ID的能力,實在是讓人驚嘆絕倫啊!
原來,澳洲喜鵲一般都是成雙成對地生活在同一區域長達20年的時間,這住的時間一長,周圍每天進進出出的居民都被它們看在眼裡,自然也就把這些面孔記在了腦海里,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兒,它們都能輕易辨認出來,甚至還會清楚地記得各自的住處!除非是像音樂節一類人口雜多的盛會,才會讓喜鵲們稍微喪失掉這一功能。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被澳洲喜鵲盯上而且追着不放,是因為附近80米以內有它們的巢穴,它們這麼啄人就是一種護崽的表現,想着把其他靠近的生物驅逐出自己的保護範圍,而8月到10月間正是它們的繁殖季節,因此也就成了這類喜鵲傷人事件的頻發時間段!
於是一到每年的這個時候,各地市政府就會專門派人到一些澳洲喜鵲的棲息地周圍豎起警示牌,以防有居民誤闖這些區域,導致傷人事件的發生。最憋屈的是,澳洲民眾被喜鵲啄了也不能還手,因為喜鵲在澳洲屬於保護動物,任何殺害它們、偷盜喜鵲蛋以及傷害喜鵲幼鳥的行為都是違法的!而且就算真有人妄想用棍棒或者投擲石子的方式將它們擊落,那也幾乎是無濟於事,喜鵲們不僅會靈活地躲開這類攻擊,隨後還會變本加厲地對發起進攻的人開啄!所以要是被澳洲喜鵲盯上的話最好是能躲即躲,實在躲不了就趕緊瘋狂逃跑吧!面對這種打又打不得還喜歡偷襲的玩意兒,只能說是「年輕人不講武德」啊。
因此就有不少人另想他法,腦洞大開地改裝起了自己的頭盔。有的在上邊兒加起了塑料條,有的則是加了個可以吹起彈出塑料紙片的玩具,還有的在頭盔後邊畫了雙假眼睛,想着讓喜鵲以為臉在後面,甚至還有人在頭盔後面裝起了鬼臉面具,然而澳洲喜鵲們的智商那是這麼容易就被糊弄的,這些應對舉措的效果顯然並不怎麼樣。
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澳洲喜鵲們表現出不尋常的惡性舉動很可能是由於喪失棲息地以及食物短缺所導致的,這還是需要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的。
而頭盔面罩口罩等都是澳大利亞政府需要採購的內容中的一部分,關注我們了解更多政府採購需求。
杂食性动物~(喜鹊)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