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世芳 - 京剧旦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世芳

来自 网络网的图片

李世芳,(1921年-1947年)京剧表演艺术家 京剧旦角 京剧演员, 名福禄,祖籍山西太谷,生于内蒙古包头。父母都是山西梆子演员。尤其父亲李子健是位戏路宽广,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无所不精的名角,并且对每门角色都有绝活。李世芳为人谦和,毫无一般伶人的傲气。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李世芳 [1]

别名 李福禄

国籍 中国

民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山西太谷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47年

职业 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 生死恨、《宇宙锋》、《天女散花》、《天女散花》

主要成就 京剧表演艺术家 京剧旦角 四小名旦之一

性别 男

出身

(1921年一1947年),名福禄,祖籍山西太谷,生于内蒙古包头。父母都是山西梆子演员。尤其父亲李子健是位戏路宽广,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无所不精的名角,并且对每门角色都有绝活。福禄从三岁开始就跟随父母往来于大小城市,过着没有定居的艺员生活。十岁时,其父在北京定居,准备息影舞台,专心教子。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四日,福禄正式进入富连成科班,开始了他一生的从艺生涯。他排在小"世"字科,专工青衣兼花旦、

刀马,从此改名为李世芳。

李世芳的青衣开蒙老师是苏雨卿,先学《彩楼配》、《探寒窑》、《二进宫》等青衣开蒙戏,又跟萧连芳先生学《双沙河》、《拾玉镯》、《铁弓缘》等花旦戏。还学了《穆柯寨》、《樊江关》两出刀马戏。李不但学戏勤奋,练功也颇认真,就连繁难的"打出手"等武功技巧,他也跟着习练。由于学练刻苦,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能登台唱戏了。在科班学艺时即已享名,为"世"字班之高材生。该班排演《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

初露锋芒

一九三四年,"盛"字科学生结业出科,相继离去。为了演出的上座率,富连成科班请来了张彩林老先生教、排一些旦角大戏。首先排了《花田错》带《桃花村》,李世芳扮演的小姐演得非常传神,唱、念、做俱佳,毛世来的春兰、袁世海的鲁智深也是唱、念恰当无疵,一致受到观众的赞誉。李世芳的艺术才华从此脱颖而出。接着,科班又为他排演《骊珠梦》因觉得他的嗓音、扮相与梅兰芳年轻时颇为相似,就决定为他排演梅派新戏。一九三五年春,《霸王别姬》首演于广和楼,他的梅派风范使四座惊异,一时北京各报刊都连篇载文称颂,并赠以"小梅兰芳"的美称。迷恋梅兰芳艺术的广大观众纷纷奔向广和楼争睹"小梅"风采。"小梅兰芳"之名的传扬,引来了梅兰芳的好友、京剧研究家齐如山先生对李世芳的钟爱,齐先生向李传授了梅师新篇的古装戏《晴雯撕扇》、《嫦娥奔月》和《红线盗盒》。随后又引来了尚小云先生,尚先生欣爱之余,为他排了《天河配》、《昆仑剑侠传》、《娟娟》和《金瓶女》四出大戏。经过尚先生一年多的雨露滋润,他获取了艺术上的飞跃进展。

梨园佳话

一九三六年,梅兰芳举家南迁后首次回到北京,对齐如山信中谈到的"小梅兰芳"很感兴趣,梅师连看了他的《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两出戏,决定收李世芳为徒。收徒仪式在绒线胡同的"国剧协会"举行,当时梨园名宿、各报记者数百人到场祝贺,盛况空前,一时"老梅"收徒"小梅"的梨园佳话盛传不休。

这一时期,梅师每天都让他到后台,边化妆边向他即兴指教,演出了,叫他在包厢里观摩学习,演出后叫他到家中或聆听吊嗓,或对他加以调教。因梅师演出繁忙,就推荐他的大弟子魏莲芳代为传授梅派新戏。

名旦之首

当年冬天,李世芳在童伶选举中,以超出他人五、六千张票之多的绝对优势,被选为"童伶主席"。一九三九年北京《立言报》接受读者建议,效仿二十年代评选"四大名旦"之举,主办了从青年新秀中评选"四小名旦"的活动。最后排列出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为"四小名旦"。此时李世芳已出科离开了富连成,正值变声"倒仓"期,他既未组班也未搭班,一直在家养嗓、学戏。他虽已有较长时间没有公开演出,却仍被推为"四小名旦"之首,足见他的表演艺术多么有魅力,多么深入人心。

舞台创业

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李世芳嗓音恢复,他挑梁组班"承芳社",开始了舞台创业生活。他与袁世海再次合作《霸王别姬》、《宇宙锋》,他演出了梅派戏《西施》和《生死恨》,排演了《百花公主》,在《金山寺》中加打出手,又排了一部艺术珍品《木兰从军》……他在京、津、沪、济南等地的演出盛况空前,从而李世芳名声大震,"承芳社"蒸蒸日上,步入了全盛时期。

一九四四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是梅师五十华诞,李世芳特暂停演出,与新婚夫人姚宝琏专程赴沪祝寿。在此期间,梅师又悉心传授《游园惊梦》、《金山寺》、《断桥》等昆曲杰作,并且他还如饥似渴地观摩话剧表演艺术,从中得到启迪。回京后他创排了《天国女儿》,观众对戏中诸多革新的唱腔,创新的身段,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戏中运用话剧手法的开场,也使观众感到新颖、动人,大为赞许。这时李的艺术创造已具备了相当的时代意识,这正是他深悟梅派艺术革新精神的深层次心得体现。

英年早逝

一九四六年岁尾,李世芳只身来到上海近半载,他该回家过年了。四六年除夕、四七年元旦及二日,梅师特意与弟子同台合作《金山寺》、《断桥》两折,准备弟子回家路费。不想这三场戏竟是李世芳诀别人世的最后演出。一九四七年元月五日,京沪航班121号班机途经青岛上空,因飞机遇雾撞山,机毁人亡。年仅二十六岁的一代名伶李世芳就这样化为尘埃而去。可惜他英年早逝,出科后仅有短暂的不到十年的舞台生涯。

李世芳乘机罹难,震惊了青岛京剧艺坛,引起梨园界的哀痛。李世芳之父李子健,友郑岐山前往收尸,其尸一团模糊,无从辨认,被编为三十号。遇难者尸体均用白布裹缠,仅露一面,全部用大布一块掩盖,停放在天后宫。宫内冷烛摇曳哀音不绝,报上载诗曰:

冷烛摇曳照残骸,天后宫内声声哀。不见名伶真面目,芳魂永留红坛毡。

后李世芳的遗体送入胶州路吕祖庙内举行入殓典礼,各界人士四十多人参加了公祭仪式。

李世芳的遗体运回北京后,京剧界名伶叶盛兰、马富禄、尚小云、谭福英等都前往吊唁。送去的挽联中,有一幅是由四个剧目的名字组成,上联是"金山寺成生死恨",下联是"帘锦风变镜花缘"。上联中的《生死恨》是李世芳生前经常演出的梅派戏,《金山寺》则是李世芳与梅兰芳合演的最后一个剧目。

梅兰芳从南京回上海以后,听到李世芳遇难的噩耗不胜悲痛,为此停演数日。他知道李世芳上有父母,还有妻子和三个女儿,生活无着,于是发起主办了两台救济戏,把全部收入寄给了李世芳的家属。常宝坤、张君秋等也分别为救济李世芳的家属举行了义演。

翁偶虹曾做诗悼念:

犹记童年霞举时,望梅竟玉成之。乱离前后梅无恙,及折梅园李一枝。

艺术特色

李世芳的嗓音宽厚,音色优美,声调纯正,有着较深的演唱功力,很会运用自身条件,尤其得到梅琴师王少卿先生的精心指教后,更能唱出纯正的梅派神韵。他的唱工可说虽无激越高亢之声,却有余音绕梁之妙。如果他能健在人世,对演唱艺术必有更大的发展和建树,定会以韵味胜出而称雄剧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