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会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会明
U=121716674,2711016549&fm=26&gp=0.jpg
国籍 中国
知名于 全国劳动模范

李会明 (1965年9月 - )  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文化程度。1989年毕业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前身)给排水工程专业,同年被分配到潍坊市自来水总公司工作。历任潍坊市自来水总公司副科长、科长、副总经理;潍坊市污水处理厂厂长、党支部书记;潍坊市自来水总公司总经理、

简历

党委副书记兼潍坊市污水处理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现任联合润通水务集团运营总裁、潍坊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李会明一直从事潍坊市供排水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领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他凭着自己的学识和实践经验,十分注重发挥现代科技在工程施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面对近几年潍坊市水务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发展方向,结合潍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供排水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见解的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为从根本上加快潍坊市供排水一体化和打造水务“航母”的改革进程、保持公益性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审时度势,科学规划,努力抓好供水工程建设

1989年潍坊市的日供水量仅为2万吨,被列为全国42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因供水不足每年影响工业产值近百亿元,水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李会明从1990年起担任朱里应急供水工程技术负责人,在不到半年时间内钻探深井15眼、铺设管道50公里,随后又继续负责邓村应急工程的挖潜改造,最终建成43眼深井群的朱里水厂,直到现在仍然是潍坊市主要水源地之一。 九十年代初期,正是潍坊市水源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尽管当时供水形势有所缓解,为了给上级领导超前决策提供依据和供水企业的长远发展,李会明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对未来供水需求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于1992年投资2.1亿元建成了峡山给水一期工程。根据建设现代化大潍坊的需要,他又组织论证并建议开工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峡山给水二期工程。面对潍坊市跨世纪最大的供水工程,他带领干部职工奋战300多个日夜,自主设计、自行安装,建成1.2万立方米清水池2座,铺设直径1.4米管道19公里。该工程投资少,质量高,投产后立刻发挥了巨大效益。上述工程建设的完成,使潍坊形成了地下水、地表水互为备用的供水格局。目前市区日供水能力达18万吨,与九十年代初期相比提高近10倍。近几年在全省部分城市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潍坊却能保证足量供水。 2000年以来,李会明校友组织技术人员反复论证,积极筹备了城区供水二期续建工程----白浪河水厂建设项目,该工程投资1.3亿元,占地120亩,供水能力为12万吨/日,于2006年8月28日正式并网运行。白浪河水厂投产是潍坊市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转折点,标志着城区供水的保证率和安全可靠性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此得到了跨越式提升。白浪河水厂并网运行后,城区供水管网形成了东西方双向供水格局,平衡了管网供水压力,提高了整个市区供水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潍坊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提供充足、安全的供水保障。

二、注重技术革新,努力做好关键项目课题研发

李会明十分注重发挥自身业务专长的优势,努力在所从事专业领域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在自来水公司工作期间,他积极倡导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并身体力行,带领广大技术人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使企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先后共组织领导技术改造20余项,主持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多项,动用科技手段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其中,针对潍坊峡山水库水源地污染严重问题,他组织技术论证并投资600多万元新上水质处理新工艺,运行后,水质异味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该项目得到有关专家充分肯定,成为省内水司首家被列为省建设厅《城市供水藻类污染控制项目》的典型示范项目;另外,由他主持完成的净水厂反应沉淀池改造项目于1999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于2000年主持完成的智能抄表网络系统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3年主持完成的峡山水库富营养化成因防治对策研究课题,获得省环境科技二等奖;参加并论证了2002年度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22150102)“山东省城市供列,为城市安全优质供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市供水藻类污染控制”课题组指导委员会成员,潍坊地区主要负责人,对于项目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获优秀组织奖。该项目已于2005年12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的鉴定,鉴定结果为“填补国内空白,世界领先”等。 为了适应建设部新颁布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李会明超前决策,投资100多万元,更新添置了先进的水质检测仪器和设备,使潍坊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水质检测中心的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5项指标增至87项指标,极大提升了潍坊水司水质检测能力和水平,走在全省同行业的前列,为城市安全优质供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10月,在李会明的主持下,公司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公司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供水行业,形成了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统一管理平台、生产调度系统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水质检测系统、营业收费服务系统、管网维护设计系统、公司网站等为骨干网络的信息采集、交换、管理的一体化信息系统。水厂的自动化系统使所有的生产车间、泵站达到了自动或遥控运行,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地下管网信息精确定位、爆管分析等先进的功能,为抢险抢修、快速反应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先进无线传输方式GPRS实现的远程实时调度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远程水厂自控系统数据的采集,而VPN虚拟专用网络的应用,实现了水厂自控系统与生产调度系统数据的无缝连接,保证了数据的安全高效传输;管网平差系统可以对管网运行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为优化管网设计、管网建设和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选取最佳方案;营业收费系统与建行连网,实现了银行代收费业务,方便了市民。同时,公司先后引进了网络办公和审批系统,对原有的办公方式进行革新,建立了公司内部网站,开通员工电子邮箱,实现了办公方式质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降低了公司办公成本。截止目前,公司办公模式已基本实现无纸化、电子化。公司以企业自身为主进行系统开发设计,不仅保持了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可维护性,而且锤炼了队伍,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实现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 在工作中注重持续学习,寻求水务改革的新突破

潍坊市公用事业的改革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改革的重点。然而,水务改革和发展方向应如何定位和把握,李会明深感责任重大,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围绕理顺供排水管理体制,寻求企业改革发展的最佳模式,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最终提出了水务改革的基本思路:利用自来水及污水的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产,放大资产规模,整合水务市场,走供排水一体化道路,实现四区水务一体化,依靠规模效益,促进企业发展。该方案既符合潍坊的实际,又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得到了有关上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3年,按照上级要求和整个公用事业改革大局,潍坊市决定将污水处理厂的改革改制列为重点,先行一步。为确保污水处理厂改革改制的成功,李会明校友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对污水处理行业的优惠政策,利用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系统学习企业改革改制相关文件和法规,努力掌握政策;另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察论证,按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思路,最终确定以TOT模式与深圳市联合润通水务合作,亲自组织和操作了对潍坊市污水处理厂的整体改制,成为我省市政公用事业企业中第一个采用TOT模式运营的项目。该项目的成功运作,不仅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有力推动了潍坊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社会影响,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典范作用。污水厂的成功改制,为后续水务改革改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自来水公司的改革改制,李会明校友显示了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在改革改制方案筹划论证过程中,他全程参与了与深圳市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的谈判工作,带领和组织有关人员完成了改革改制《框架协议书》,成功融资投资我市水务领域。目前,自来水有限公司改革改制工作已顺利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天道酬勤,水到渠成,收获累累硕果

李会明校友善于对自己参与和主持的攻关课题进行总结,敢于创新,先后在国家、省、市级专业报刊发表过有关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的科技论文多篇,在专业领域内获得了一致好评。 其中,论文《关于在水处理过程中对加氯的研究》在全省城镇供水行业科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絮凝网格平流技术在净水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供水管理网络及自动化调度系统简介》在省级刊物《山东供水通讯》上发表;《眉村水厂采取新技术改造平流池实例》在国家级刊物《中国给水排水》上发表;《玻璃钢夹沙管的埋地安装》、《气浮+常规工艺除藻的研究与工程示范》在省级刊物《山东供水》上发表;论文《固相萃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金属铅、银、镉》作为经验交流材料在山东省2000年水质检测与净水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宣读,获优秀论文证书,并被收入《山东省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论文《气浮+粉末活性炭+ 常规工艺研究与工程示范》被收入《城市供水藻类污染控制研究》一书;结合实际撰写了论文《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 全面开创供水工作新局面》、《提高党员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先后在《潍坊通讯》发表等。 天道酬勤。多年来,凭着他在专业技术领域的辛勤努力和卓越贡献,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两项、市科技进步奖一项,曾被列为市委组织部后备干部。1996年获市总工会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共青团山东省委、省人事厅、省科学技术厅、省青年联合会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4年当选为“潍坊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5年4月被潍坊市总工会授予“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章”;2005年6月被潍坊市企业家协会、企业家联合会评为潍坊市第十二届优秀企业家;2005年10月被评选为“第四届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2005年12月被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授予“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优秀会员”等荣誉称号;2006年3月在潍坊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中记三等功;2006年4月被评为“第八批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6年5月被山东省城镇供水协会评为“山东省城镇供水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6月被潍坊市市政管理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6月成为省委省政府“泰山学者” 工程项目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团队成员。2006年12月,被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会、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大众报、联合日报社、山东工人报社、山东青年报社、山东科技报社、中国金融网、山东财富论坛组委会等十部门联合授予“山东省2006年度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