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冶」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李姓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冶
 
| 姓名    = 李冶
| 圖像     = [[File:李冶2018.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
| 圖像 =  
 
| 圖像說明 = 唐朝女诗人
 
| 圖像說明 = 唐朝女诗人
 
| 出生日期 =  
 
| 出生日期 =  
行 10: 行 10:
 
| 知名作品 = 《八至》</br>《寄校书七兄》</br>《明月夜留别》</br>《咏乐汇》</br>《偶像就该酱婶》。
 
| 知名作品 = 《八至》</br>《寄校书七兄》</br>《明月夜留别》</br>《咏乐汇》</br>《偶像就该酱婶》。
 
}}
 
}}
 +
'''李冶'''(Li Yie) 唐吳興人,字季蘭。女冠。工詩,劉長卿稱為女中詩豪。有詩集。
  
'''李冶'''(Li Yie) 唐朝女诗人
 
 
== 人物生平 ==
 
== 人物生平 ==
 +
[[File:李冶.jpg|thumb|right|
 +
[http://www.newsancai.com/images/stories/newphoto/2015/02/history/54cf9cafd59ab54cf9bb654c034-11.jpg原圖鏈結]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9D%8E%E5%86%B6&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S-eLVyhJLxUUACnx_ggC4JchzkIQ:1579411161358&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elOiJ9Y7nAhWpwosBHb-1D60Q_AUoAnoECBIQBA&biw=1507&bih=680#imgrc=YrC35OliLYIQtM:] ]]
 +
 
 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 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而这也不幸被他父亲言中(原文: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ref>[http://zzrb.zynews.cn/html/2013-09/03/content_499776.htm 文苑撷英]</ref>
 
 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 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而这也不幸被他父亲言中(原文: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ref>[http://zzrb.zynews.cn/html/2013-09/03/content_499776.htm 文苑撷英]</ref>
  
行 23: 行 27:
  
 
 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一起,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清人汪如藻在修编《四库全书》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藏书中也有《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一起,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清人汪如藻在修编《四库全书》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藏书中也有《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
<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liye/   趣歷史>李冶——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ref>
 +
  
 
== 个人作品 ==
 
== 个人作品 ==
行 35: 行 41: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明月夜留别》
+
    《明月夜留别》
 
+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李冶
+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相思怨》
 
  
 +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感兴》
+
    《感兴》
 
+
 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
 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
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
 +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仰看明月翻含意 俯眄(miǎn)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 教人寂寞复相思
+
    《春闺怨》
 +
  百尺井栏上 数株桃已红 念君辽海北 抛妾宋家东
  
《春闺怨》
 
 
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 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chāng)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寄朱放》
+
    《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寄校书七兄》
+
    《寄校书七兄》
 
+
 无事乌程县, 蹉跎 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
 无事乌程县, 差池 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如 何?
+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 行书。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 行书。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
 +
    《句》
 +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
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
 +
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
 +
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
  
  驰心北阙随芳草 极目南山望旧峰 不能留野客 沙鸥出浦谩相逢
+
    《柳》
 +
  最爱纤纤曲水滨 夕阳移影过青蘋
 +
东风又染一年绿,楚客更伤千里春。
 +
低叶已藏依岸棹,高枝应闭上楼人。
 +
舞腰渐重烟光老,散作飞绵惹翠裀.
 +
 
 +
   《得阎伯钧书》
 +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 秋。
 +
莫怪阑干垂玉箸 只缘惆怅对银钩
  
  《句_经时 架却》
+
   《道意寄崔侍郎》
 +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
 +
愁鬓行看白,童颜学 成。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经时未架却 ,心 绪乱纵横
+
   《结素鱼贻友人》
 +
  尺素如残雪 结为双鲤鱼。欲知 里事,看取腹中书
  
  已看 鬟(huán)散 更念木枯荣 (《卧病》)
+
   《偶居》
 +
  心远浮云知不还,心 并在有无间。
 +
狂风何事相摇荡 吹向南山复北山
  
  鞞鼓喧城下 旌旗拂座隅 (《陷贼寄故人》)
+
   《蔷薇花》
 +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深处最宜香惹蝶,
 +
  摘时兼恐焰烧春。当空巧结玲珑帐 著地能铺锦绣裀
 +
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
 +
收起
  
  不睹河阳一县花 空见青山三两点 (《寄房明府》)
+
    《春闺怨》
 +
  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念君辽海北 抛妾宋家东
 +
<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434.html   詩詞名句網>「李冶」诗词全集(18首)],</ref>
  
注: 以上俱见《吟窗杂录》
 
  
 
==参考来源==
 
==参考来源==
 +
  
[[Category: 李姓]]
+
[[Category: 唐朝诗人]]
 +
[[Category:唐朝人物]]

於 2020年1月19日 (日) 13:56 的最新修訂

李冶
國籍 中國
職業 詩人、道士
知名於 與薛濤、魚玄機、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知名作品 《八至》
《寄校書七兄》
《明月夜留別》
《詠樂匯》
《偶像就該醬嬸》。

李冶(Li Yie) 唐吳興人,字季蘭。女冠。工詩,劉長卿稱為女中詩豪。有詩集。

人物生平

李冶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六歲那年,曾寫下一首詠薔薇詩:「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架卻」,諧音「嫁卻」。 她父親認為此詩不祥:小小年紀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緒亂,長大後恐為失行婦人。而這也不幸被他父親言中(原文:季蘭五六歲時,其父抱於庭,令詠薔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婦也。」後竟如其言)。[1]

長大後出家為女道士的她依然神情瀟灑,專心翰墨,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加及她又善彈琴,尤工格律。當時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陸羽和釋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有密切聯繫。她還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她的《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後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唐朝天寶年間,唐玄宗聞知她的詩才,特地召見她赴京入宮,那時,她已進入暮年,正棲身著名的花都廣陵。接旨後,只得應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為「其詳詞意,不類冶作」,似乎缺乏根據。

文學成就

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劉長卿對她的詩極其讚賞,稱她為「女中詩豪」。高仲武評論說:「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蘭則不然。形器既雄,詩意亦盪。自鮑照以下,罕有其倫。」又說她「上比班姬(婕妤)則不足,下比韓英(蘭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嫗。」

她與薛濤、魚玄機、劉采春一起,被人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清人汪如藻在修編《四庫全書》時進獻給乾隆皇帝的藏書中也有《薛濤李冶詩集》二卷。 [2]


個人作品

《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賞析:

「至近至遠東西 」,寫的是一個淺顯而至真的道理。東、西是兩個相對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極,任何地點都具有這兩個方向。兩個物體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東西區別。所以「東西」說近就近,可以間隔為零 ,「至近」之謂也。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 ,仍不外乎一東一西 ,可見「 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於「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至深至淺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淺」是實情,是其所以為溪的特徵之一。同時,水流緩慢近於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雲鳥、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測淺深,因此也可以說是深的。如果說前一句講的是事物的遠近相對性道理,這一句所說的就是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統一,屬於辯證法的不同範疇。同時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世態人情。總此兩句對全詩結穴的末句都具有興的意味。

  《明月夜留别》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感兴》

朝雲暮雨鎮相隨,去雁來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長下淚, 銀燈空照不眠時。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詞。 卻憶初聞鳳樓曲,教人寂寞復相思。

   《春闺怨》

百尺井欄上,數株桃已紅。念君遼海北,拋妾宋家東。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妾夢經吳苑,君行到剡溪。歸來重相訪,莫學阮郎迷。

   《寄朱放》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相思無曉夕,相望經年月。

鬱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寄校书七兄》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因過大雷岸,莫忘八行書。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仰愧彈冠上華發,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舊峰。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謾相逢。

   《句》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已看雲鬟散,更念木枯榮。 鞞鼓喧行選,旌旗拂座隅。 不睹河陽一縣花,空見青山三兩點。

   《柳》

最愛纖纖曲水濱,夕陽移影過青蘋。 東風又染一年綠,楚客更傷千里春。 低葉已藏依岸棹,高枝應閉上樓人。 舞腰漸重煙光老,散作飛綿惹翠裀.

  《得阎伯钧书》

情來對鏡懶梳頭,暮雨蕭蕭庭樹秋。 莫怪闌干垂玉箸,只緣惆悵對銀鈎。

  《道意寄崔侍郎》

莫漫戀浮名,應須薄宦情。百年齊旦暮,前事盡虛盈。 愁鬢行看白,童顏學未成。無過天竺國,依止古先生。

  《结素鱼贻友人》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偶居》

心遠浮雲知不還,心雲並在有無間。 狂風何事相搖盪,吹向南山復北山。

  《蔷薇花》

翠融紅綻渾無力,斜倚欄干似詫人。深處最宜香惹蝶, 摘時兼恐焰燒春。當空巧結玲瓏帳,著地能鋪錦繡裀。 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紗窗外一枝新。 收起

   《春闺怨》

百尺井欄上,數株桃已紅。念君遼海北,拋妾宋家東。 [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