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家河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家河镇位于宣恩县最南部,与湖南龙山县和本州的来凤县咸丰县接壤,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之说。全乡辖40个村,352个村民小组,1.24万户,4.99万人。

自1997年建乡以来,该乡党委、乡政府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全乡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上形成了"烟、果、猪、菜、油茶"五大产业,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560元提高到现在的5235元,使一个贫穷落后的李家河展示出勃勃生机,呈现出快速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1]

基本概况

几年来,李家河乡先后被授予 "湖北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恩施州水果第一乡"、"湖北省民政工作先进乡镇"、"宣恩县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为加快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李家河乡设立李家河镇,以原李家河乡的行政区域为李家河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凤山。

撤乡建镇使李家河的发展步入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新阶段,开启了强镇富民的新征程。李家河镇5万多干部群众要以撤乡建镇为契机,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紧跟时代节拍,全心全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上台阶,努力把李家河镇打造成经济富裕、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宣南新城。

经济状况

2011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8520万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34元,增加396元。全乡实现烟叶税收283万元,增收100万元。

科教文卫

2007年底,初中1所,完全小学7所,初小2所,教学点10个的格局。有在校学生5044人(其中初中1462人,小学3852人)在职教职工245人,资教特岗生52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效显著,2007年底,全乡有适龄儿童4491人,入学率100%,其中入乡内小学及小学毕业人数为3893人,本乡入学率为86.7%。比2001年净增22.2%。适龄少年总数2666人,入学率96%,本乡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数为1837人,本乡入学率为68.9%,比2001年净增3.1%。在全国德育论文比赛活动中,全乡有21名中小学教师论文分别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在全国"校长治校方略"论文比赛中有3篇论文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几年来,选派教师参加州、县优质课比赛活动,共有42人次分别获州、县一、二等奖。

民办教育方兴未艾,至2007年底,全乡共有民办幼儿园5所,改变了由政府包揽学前教育的单一办学体制。

乡卫生院是集卫生行政管理,医疗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下设一个卫生分院,四个中心卫生室,23个村级卫生室,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个别扶持的经营方式。全院现有职工87人,其中在编在岗人员37人,招聘人员49人,返聘人1人,设有门诊综合科、内儿科、外妇科、计生科、公共卫生科、中医理疗科、手术科等,开放床位60张。 卫生院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综合管理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全镇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做好卫生应急、预防保健,狠抓医疗质量。

卫生院目前开展诊疗科目有内科、儿科、外科、妇科、计生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及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等,近几年来投资65万元修住院部一栋,添置了200毫安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大机医疗设备,基本满足当地医疗服务需求。预防保健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前列,"五苗"接种、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建卡建证以及住院分娩都达到95%。卫生院国医堂于2016年4月被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国医堂。国医堂有业务骨干3名,主要开展业务有:小针刀、中频、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牵引等疗法,吸引了来自州内的各地患者,使我院的业务发展又跨跃了一新的台阶。2016年7月,卫生院将外科及妇产科进行合并重组,并取消产科接生工作,工作前期做好了对外宣传及解释工作,同时卫生院计生科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向孕产妇做好前期解释工作,及早为待产做好准备工作。

从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6月20日,卫生院业务总收入1519489元,其中住院科室收入897425元,门诊收入622064元。住院农合参合人数达842余人次,门诊农合参合人数就诊442786人次(含村卫生室)。

基础设施

乡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209国道穿境而过。40个村均已通达公路,通车里程160 公里,其中通村油(水泥)路达135.3 公里。通讯覆盖面达100%。其它基础设施如人畜饮水等都得到较大改善,为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旅游资源

板栗园大捷纪念碑坐落在"板栗园大捷"的发生地--湖北省恩施市宣恩县李家河乡利福田村。1935年8月3日,我红二、六军团将妄图消灭我军的国民党军第85师全歼在这里,并击毙第85师长谢彬,俘敌1000余人,缴获枪械近1000支,以及迫击炮6门。板栗园伏击战的胜利,迫使国民党的鄂军纷纷后撤,而湖南之敌也相继收缩兵力转入防御,国民党军队对湘鄂川黔苏区的"围剿"旋即宣告失败。

70多年的风雨,改变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却无法改变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如今,这里已经竖立起了一座纪念当年那场战斗的纪念碑。2005年6月14日,为了纪念当年红军在这里的事迹,也为了隆重的纪念板栗园大捷70周年,板栗园大捷纪念碑在宣恩县李家河乡利福田村正式揭幕。

巍然耸立的纪念碑,与廖汉生同志亲笔题写的"峥嵘岁月,血肉情谊"8个遒劲大字互相辉映。现在,前来凭吊革命先烈的人群,或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或在旧址前驻足沉思。

如今,这里虽然已经不再是当年战火纷飞的战场,但是红军的精神和红军的历史功绩,却仍在这里被继承和发扬着。我们不能忘记板栗园大捷的烈士们付出的巨大牺牲。

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官兵表现了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来凤各族人民跟着中国共产党、跟着工农红军,英勇奋起,前仆后继,同国民党反动派、土豪劣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优秀儿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雄们用鲜血浇灌出来的花朵。长征的胜利、革命的胜利,是英雄们用生命铸成的丰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的附近,还有其他一些当年红军在这里留下的历史遗迹。具有数百年历史却依然遒劲挺拔的"消息树"--古樟树;当年红军和国民党激战,如今已然可见其上多处弹孔的凉亭桥--红军桥;红军桥头的麻柳树;修缮一新的宣恩革命纪念陈列室。无不铭记着宣恩人民可歌可泣的精神。为支援前线,宣恩人民冒着枪林弹雨,出人出力,群众的一切活动转为为战争服务。如今,纪念碑、红军桥和陈列室等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旅游胜地。

在2005年纪念碑的揭幕仪式上,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刘精松上将、萧克将军的儿子萧星华少将、省委副秘书长刘克毅、湖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廖其良少将等特邀嘉宾和领导,老红军秦志维、李春泰、吴忠义、李成林、李万华及一批老红军、老将军的家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和省有关部门领导,州领导周先旺、谭先振、程远斌、冯国亮、刘武、周华品等,都被请来。老红军及亲属、解放军代表和省、州领导虔诚敬献的花圈、花篮,绽放在无数崇敬的目光中。

红军桥位于宣恩县李家河乡板栗园利福田村,修建确切时间有待考证。红军桥原为一座小型风雨桥,因板栗园伏击战而得名。

红军桥桥面宽2?72米,长10?5米,单孔。横跨自北向南流经李家河注入酉水的小溪上。桥墩用鹅卵石砌成,两墩之间是6根大小不等的枕木,粗者直径达65厘米,木板铺面,桥上建有飞檐翘角的凉亭,布瓦盖顶。两侧建有供路人歇脚的长条凳。在红军桥的木千子枋和柱头上,当年战争留下的多处弹孔仍清晰可见。

板栗园伏击战是我军继忠堡大捷后取得的又一次辉煌胜利。伏击战遗址利福田为一条长6千米的峡谷,两侧群山谷坡约60度,垂直高度80米,谷底最宽处60米,窄处仅30米。谷中一条小溪蜿蜒,在距王家河沟西北1千米处建有风雨桥,即后来命名的红军桥。

1935年,正值国民党十万余众向湘西进犯,贺龙、任弼时率部从湖南转到湖北,在湘鄂边界重镇沙道沟扩充队伍,筹建政权。6月12日,贺龙率红军主力在咸丰忠堡活捉敌纵队司令张振汉。6月23日,红六师开始围困龙山。此际,蒋介石将八十五师由江西调到利川归徐源泉指挥。当时,徐命已到晓关的八十五师开往李家河。板栗园是其从晓关倒洞塘去李家河必经之地。8月3日拂晓,贺龙部在两山挟峙、形如口袋的利福田峡谷设伏。上午10点左右敌人进入埋伏圈,红军鸣枪为号,霎时万弹齐发,杀声震天,全歼装入我军口袋的八十五师,敌师长谢斌在红军桥侧面斜坡上的和尚寺开枪自杀。

板栗园伏击战是我军在摸透敌情的情况下,运用伏击手段,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的典型战例。相关资料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战史编入军事教材。当地人为纪念这次战役,将遗址中留下弹孔的风雨桥命名为"红军桥",在桥头大柳树下,立有一块"红军桥"石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