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李德平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26年11月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江苏兴化 |
民族 | 汉 |
母校 | 清华大学物理系 |
职业 | 辐射物理、辐射防护及安全学家 |
辐射物理、辐射防护及安全学家。1926年11月生于北京,籍贯江苏兴化。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
建立了我国核工业辐射防护研究和监测体系。指导了我国初期放射性计量实验室科研及建立实验室的工作。在从事辐射探测器研究中,参与我国首次研制卤素计数管、强流管及稳压管的工作。在电离室方面,指出当时苏式堆控硼壁电离室设计参数的缺点,并推导出普适的电离电流体复合损失的新公式,发展了用细束照射研究探测器性能的方法,证明近滕等人的精细工作仍与实际不符。“球形电离室特性”一文证明球形室等效中心不因反平方律而前移。
教育背景
- 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 1966年复旦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 1950年,调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
- 195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开始核安全防护科学研究工作。
- 1964年后任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原华北辐射防护 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院长等职
- 1987年,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安全咨询组成员。
- 1986年,担任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项目“中国辐射防护近代化”的主要负责人。
- 2015年8月,李德平同志任河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 2017年9月12日,李德平同志任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方向及领域
科研成果
建立了我国核工业辐射防护研究和监测体系。指导了我国初期放射性计量实验室科研及建立实验室的工作。在从事辐射探测器研究中,参与我国首次研制卤素计数管、强流管及稳压管的工作。在电离室方面,指出当时苏式堆控硼壁电离室设计参数的缺点,并推导出普适的电离电流体复合损失的新公式,发展了用细束照射研究探测器性能的方法,证明近滕等人的精细工作仍与实际不符。“球形电离室特性”一文证明球形室等效中心不因反平方律而前移。 在核科学研究及核工业建设中,“生产未动,防护先行”。1958年起,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开始核安全防护科学研究工作。李德平担任该所辐射物理研究室主任。李德平带领团队一起完成了我国核设施第一次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同时,还设计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剂量监测系统,为中国的辐射防护科学研究和建立辐射监测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试爆成功,李德平带领科研人员在现场获取了大量实验数据,列成表格编出手册,为防化兵辐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并力排众议,建议采用国际公认的防护原则和标准。这一建议使我国避免了前苏联曾走过的弯路。改革开放后,李德平在辐射防护研究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国际辐射防护界的认同,他也开始为加强中国辐射防护界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交流做一系列工作,
主要奖项及荣誉
-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5年获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苏步青奖。
-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国家优秀奖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高等教育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学术成就及著作
- 结合辐射防护的需要在辐射物理方面完成主要论著50余篇,获国家和部级奖7项,专利2项。其中关于电离室室壁次级电子角分布的新概念,超过了国际上近腾等人的最精确设想。
- 《球形电离室•特性》一文平息了电离中心是否前移的长期争论,完整解决了我国核工业辐射防护体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电子束和β射线的吸收剂量估算方法》一文澄清。
- 李德平院士文集——庆贺李德平院士八十华诞(精装)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1] 李德平院士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