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忱(唐宣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忱
图片来自中文百科网

李忱(公元810-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公元846—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初封光王。唐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的身份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十三年,年号“大中”。 唐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欢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宣宗时期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军事胜利之一。宣宗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唐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病逝,享年50岁,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基本信息

本 名:李忱

别 名:李怡、琼俊、光叔、唐宣宗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长安大明宫

出生日期:810年7月27日/28日

逝世日期:859年9月7日/10日

主要作品:《吊白居易》《百丈山》

主要成就:河陇归地、大中之治

庙 号:宣宗

谥 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初谥)

在 位: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7日/10日

年 号:大中

陵 墓:贞陵

母 亲:郑氏(孝明皇后)

父 亲:李纯(唐宪宗)

信 仰:道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李忱生于唐长安城 大明宫,为唐宪宗第十三子,生母原为镇海 节度使李锜侍妾郑 氏,李锜谋反失败,郑氏入宫后当 郭太后的侍儿,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

登基称帝

公元845年 唐武宗病危时,宦官们为了找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就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大中元年(公元846年),李怡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

唐宣宗即位后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 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 宦官。他把死于 甘露之变中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唐王朝政局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安定下来了。

大中之治

唐宣宗于即帝位后致力于改善 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对内贬谪 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唐宣宗不断击败 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 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 大中之治”。

因病驾崩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 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驾崩。嗣 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他一直信任的宰相 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人物品行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 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 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 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 李忱登基之后表现出来!

宣宗在私事方面也是极端的自律,甚至可以被称之为偏执。曾经有地方献给宣宗一支女子组成的歌舞乐队,其中有位绝色佳丽被宣宗收入后宫加意宠幸,一段时间之后宣宗认为这样下去有可能会重现玄宗朝之故事。于是把这名女子召到跟前,对她说:“我留你不得。”左右奏道:“可以将她放出宫。” 唐宣宗却说:“放她回去,我就会想念她,不如赐她毒酒一杯。”一名天香国色的女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如此之行为简直可以称之为恐怖。(事见《 唐语林》卷七补遗)。

宣宗身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诸如多才多艺,生活节俭,喜爱读书等等。

轶事典故

严教子女

唐宣宗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几乎到了不尽人情的程度。

他的大女儿 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 郑颢,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宣宗开始,改为铜饰。公主出嫁时,宣宗亲自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以皇家贵胄轻视夫族。有一回,驸马的 弟弟郑觊得了重病,宣宗打发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宣宗询问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 慈恩寺观戏。宣宗大怒,说:“朕有时怪 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 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让人吃惊的是,宣宗的二女儿 永福公主,已经选定于综为 驸马,不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兴。偏偏在一次和宣宗同席吃饭时,因为一点儿小事怄气,把筷子折断。宣宗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 士大夫家做媳妇?”当即传旨,令四女 广德公主下嫁于综。就这样,永福公主眼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夺去,送给了妹妹。

是否为僧

唐宣宗为僧之事的来源,主要是 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 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光王(即后来唐宣宗)。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光王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光王,而将其送出 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头子才将光王请出来当皇帝。

不过不少史家,如北宋的 司马光,认为唐宣宗曾被唐武宗迫害及出家为僧是没有根据,因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当时唐宣宗只是众多的庶出皇叔其中之一,对唐武宗的帝位根本没有威胁,更有史家认为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为的是丑化曾推行 会昌灭佛的唐武宗,同时圣化在登基后支持佛教的唐宣宗。

经过佛教徒的渲染,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 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光王潜逃到 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 赞宁《宋高僧传》也说,宣宗为僧,曾游方到 杭州, 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 他。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宣宗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此外,在禅宗的名僧 希运《黄檗宛陵录》中也有记载,说 唐宣宗为沙弥时,曾见黄檗大师大佛殿上礼佛,便问,“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于是两人一问一答,就说起公案来。禅宗以说“公案”代替说经,这次两人的谈话,还成了以“黄襞礼佛”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希运在 江西主安 黄檗山路过,传说还曾和正在该山做沙弥的 唐宣宗一同观瀑布,吟诗作赋。

关于宣宗为僧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越广,也传得越来越神奇。到明代时,有一名僧圆悟禅师在其撰的《碧岩集》中,是这样记载的:宣宗少时,爬到哥哥穆宗的龙床上,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穆宗非常赞赏。武宗即位后,记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宣宗,宣宗不得不逃走,就在香严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后随智闲和尚来到江西庐山,两人同观瀑布,智闲提出要作诗,其动机是觉得此人气度不凡,想趁机考考他,以判断其底细究竟怎样,便先吟出两句诗:“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宣宗接着吟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和尚见此人学识渊博,气度不凡,便以礼相待。后来在一次盐官会上,希运是首座法师,在其礼拜时,两人就谈起“公案”来,在这里,与《黄檗宛陵录》中所记载不同的是,将智闲和尚代替了 黄檗禅师,地点也由黄檗山变成了江西庐山。另外,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也有关于 唐宣宗为僧的记载,该书中则将地点又搬至 福清黄檗山,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所吟的两句诗也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唐宣宗所吟的两句诗倒没有改。《禅诗志》中还说, 唐宣宗来到福清黄檗山后,又南行至 惠安观看 洛阳江,再南行至 同安,还出现了所谓神象夜间出来迎接宣宗到来之事。[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