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朝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朝威
原文名 Li CchaoWei
出生 766年
陇西
逝世 820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唐代传奇作家

李朝威(766年?-820年?),唐代著名传奇作家陇西人。生平事迹无考。其创作活动大约在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至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他的作品仅存《柳毅传》《柳参军传》两篇。其中《柳毅传》是他的代表作,被鲁迅先生与元稹的《莺莺传》相提并论。他本人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之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

人物经历

唐朝陇西 ( 今甘肃东南部 ) 人, 小说家,与李复言李公佐合称‘陇西三李’
大约公元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在世。正史无传记, 其他文献中也不见载行状, 故具体生卒时间及字、号、别称不详; 家世及生平事迹不可考。然其所作传奇小说《柳毅传》,久传不朽,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他的作品仅存《柳毅传》和《柳参军传》两篇。后人只有借助这两篇佳作, 才得以窥知其思想境界及突出的文学成就。常言道:文如其人。故特以文评代传 ,以彰示其卓越。

作品特点

李朝威所作《柳毅传》

中国小说的发展,上溯先秦两汉的神话、寓言, 再经魏晋六朝的搜神志怪, 到唐朝又有传奇兴起。唐传奇多为文人有意创作, 开始比较深入地描写丰富的社会生活, 这是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趋于成熟的标志。而李朝威所作《柳毅传》, 则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名篇。

一天,李朝威到郊区专访了退休京官薛嘏,薛嘏给他详细讲述了其表兄柳毅为龙女传书所发生的传奇故事。回家后,他反复斟酌,修改撰写成《柳毅传》,成为唐代以来传奇里最有成就的篇章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故事说的是洞庭龙君的女儿,远嫁给泾川龙君的次子,丈夫虐妻成性,将她赶出龙宫,放牧羊群。龙女求助无门,掩面哭啼。书生柳毅路遇此事,慨然代龙女传书报讯,龙女得以被救回龙宫与家人团聚。龙女感谢柳毅大恩,心生爱慕,龙王也想将女儿嫁与柳毅。但柳毅传书是仗义执言,本无私念,就拒绝了婚事。柳毅回家后先后娶了两位夫人都不幸死去。后与一渔家女成婚,貌似龙女,后发现此女就是托书的龙女。此后,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该传奇以柳毅的经历为主线,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者逐步运用细腻的气氛描写, 和大量凸现个性特点的对话 , 塑造出四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洞庭君是一个有情有义, 涵养深厚, 宽容慈祥的仁德者; 钱塘君是嫉恶如仇, 勇猛异常, 既莽撞冒失又率直可爱的豪侠; 龙女是温婉善良, 执着于爱情的淑女 ; 柳毅是唯道是从, 同情不幸, 正直无私, 威武不屈的侠义书生。

创作手法高超

作为一千多年前的一篇文言传奇, 仅用短短五千字, 竟然成功地塑造出一组性格鲜明, 形象丰满的艺术典型 , 其创作手法的高超, 无疑值得后人称赞和学习。《柳毅传》与唐以前小说不同, 不再是粗陈梗概, 而是一篇布局严谨, 情节跌宕、曲折,笔触比较细腻,写作目的十分明确,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的小说。
小说以落第书生柳毅奇遇龙女为发端,以柳毅传书洞庭,龙女变人报恩与柳毅结为夫妻为整个故事的骨架,其间,通过穿插一系列曲折动人的具体情节,步步引人入胜。柳毅路过泾阳,戏剧性地偶遇放牧‘雨工(雷霆)’的龙女;龙女托他信,报告自己的遭遇。临行前,柳毅戏言:‘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龙女慨允:‘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似乎不经意间为两人后来的结合埋下伏线。柳毅如托进入龙宫,报告洞庭者:龙女在泾川因为劝阻丈夫的轻薄放荡,正在遭受糊涂公婆的虐待。钱塘君闻讯,立即破柱冲天去营救侄女。龙女被救回洞庭,清汤君为感谢柳毅千里传书借酒说媒,遭到柳毅义正辞严的拒绝。柳毅回家, 先后续娶三妻, 后娶的卢氏已经生了孩子, 使人觉得柳毅洞庭传书已成往事,从此人龙相隔两界, 与龙女再也不会有瓜葛。岂料, 卢氏原来正是龙女, 柳毅得到的不仅是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而且因此得以长生不老、同入仙境。

幻想和浪漫主义情调

这样, 小说采用奇异的幻想和浪漫主义情调, 艺术地揭示人生, 反映社会, 描绘理想,从中也表达了李朝威的思想。作者着意塑造的侠义书生柳毅完全是出于对邪恶的义愤, 是为了解除弱者所受的冤屈 , 并没有什么私念。正是柳毅的见义勇为和正直无私, 才引起龙女执着的倾慕和追求。与一般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小说不同, 他俩的幸福结合, 体现了较高的道德境界, 《柳毅传》也才传颂至今。

《柳毅传》还笼罩着一片圣洁的宗教情怀, 儒学的仁、义、礼、智、信和佛教的恩怨报应和道教的神仙丹药、长生不老等, 融会、浸润于字里行间。作者通过整个故事树立了这样一个思想观念人之为人要以道义为重, 诚心恪守道义者, 终将得到无边的福报。

弘扬道德信义

主人公柳毅在与龙女的对话中先后发出的内心独白五月‘义夫也’, ‘以义行为之士丘, ‘素以操贞为志尚’ , 这实际上是作者的道德追求。小说的末尾 , 作者还借用史家作论赞序跋的笔法直抒主意, 写道‘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 必以灵著, 别斯见矣。人 , 裸也, 移信鳞虫。洞庭含纳大直, 钱塘迅疾磊落, 宜有承焉。 暇咏而不载, 独可邻其境。愚义之 , 为斯文。’可见 , 弘扬道德信义 , 才是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

笼罩全篇的宗教情怀

柳毅和龙女终成眷属以后, 作者却并未回虽然止笔, 而是继续设计了一个情节柳 毅表弟薛暇在贬诵途中与他相遇, 柳毅向他赠了仙药, 四十多年后也同样成仙。乍一看来, 这一情节使小说有些拖沓。但是, 透过笼罩全篇的宗教情怀, 就会发现这点枝莹, 是必要的尾声。

有缘进入了仙境

柳毅一生虽有应举落第之愁, 有两度丧妻之苦, 然而由于明心见性, 诚心践行道义, 终于有缘进入了仙境, 他继而以‘觉悟主的身份向正在经受贬捕之苦的薛暇赠送仙药, 借得这位表弟之口将自己成仙的事迹传告于人世, 以达到启发、超度众生的心愿。如果说柳毅和龙女的爱情经历是一条明线, 那么, 宣示如何通过恪守道义来加深人类亲情、消减人间苦难 , 则是贯穿这篇作品的一条隐线。这种出世思想难免具有消极性; 但是,同时表达出作者对所处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是对现实的一种曲折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