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爾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爾瞻(韓語:이이첨,1560年-1623年3月14日),本貫廣州李氏,字得與,號觀松,雙里,爵廣昌君。受教於南冥曺植鄭仁弘。出身於忠淸北道陰城郡。 韓國朝鮮王朝中期的文臣及政治人、知名儒學者、文學家兼作家及詩人,李克墩的第5代孫。是朝鮮攝政及光海君登上王位的大北派代表 。[1]

仁祖反正后被处以斩刑

天啓三年(1623年,光海君十五年,仁祖元年)春天,在李琿左右任事的親侄綾陽君李倧李琿身患疾病,于是令心腹陪臣建議將西人黨的平山節度使李貴教練兵馬五百人調入京城“防御”。三月十二日,朝鮮發生宮廷政變。李貴李適金自點等人在仁穆王後和新崛起的南人黨勢力的協助下,召集軍隊在綾陽君(後來的仁祖)的別墅內會合。當晚,仁穆王後手下在慶雲宮內舉火為號,李倧率領李貴等人以救火為號打入慶雲宮,發動宮廷政變,將李琿綁縛,押到仁穆王後面前接受訓斥,然後宣布廢黜其王位。史稱此次政變為“仁祖反正”。

宮廷政變後的第二天,即三月十三日晨,二十八歲的綾陽君李倧即位于慶雲宮之別堂,是為李朝仁祖。大北派的李爾瞻、鄭仁弘等被賜死。

參考资料

  1. 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 [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