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育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育民

来自 湖南师范大学 的图片

李育民,男,汉族,1953年2月生,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首任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 、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1982年3月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林增平先生,1985年1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6年7月晋升为教授,1998年12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担任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负责人,曾兼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首任院长[3]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湖南耒阳

出生日期----1953年2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代表作品----《近代中外条约研究综述》

职 称 ---- 教授

人物简介

李育民,湖南耒阳人,1953年生,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1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和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以及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湖南湘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等。

承担博士、硕士、本科等层次多门课程的教学,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主持教育部"'三结合'理念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以及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3项;主编和参编教材、教辅3部,发表教研论文数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4项。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外关系史,在国内率先开创了近代中国条约制度研究,长期从事的近代中外条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受到海内外学界关注,并多次赴台湾、日本参加重大国际学术会议。

主要项目

2017年,《晚清中外条约关系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晚清条约关系观念的形成及演变研究"

2013年,日本亚洲财团和亚洲研究会资助项目:"亚洲共同体和世界--以历史眼光为中心"。

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中国近代史课程"。

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清季外交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2009年,国家质量工程:"国家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史"

2008年,国家质量工程:"三结合"理念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条约关系研究"

2006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

199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反对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史研究"

199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级社科项目8项等等,出版《中国废约史》、《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等各种著作20余种,发表论文100多篇;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以及省级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4项。

代表著作

《近代中外条约研究综述》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刍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李育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 (中华书局,2006年)

《中国废约史》 (中华书局,2005年)

《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2010年再版)

《曾国藩传统文化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清通鉴.嘉庆朝卷》 (岳麓书社,2000年)

代表论文

《晚清中外条约关系与朝贡关系的主要区别》《历史研究》2018年第5期。

《领土变更的"归还"形式与台湾的法律地位》《史学月刊》2018年第3 期。

《晚清时期中美条约关系的演变--从"搭便车"到"门户开放"》《人文杂志》2018年第2期。

《曾国藩的治家思想论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9期。

《晚清中外条约关系的畸形法律性质论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1 期。

《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史林》2017年第6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近代中外条约研究》《红旗文稿》2017年第3期。

《晚清中外条约关系中的平等内容探析》,《安徽史学》2017年第1期。

《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1期。

《晚清中外条约关系的基本形态论析》,《史林》2016年第4期。

《台湾问题的相关条约及其法律地位的演变》,《史学月刊》2016年第3期

《中外条约关系与晚清法律的变化》,《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帝主张的变化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4期。

《甲午战争暨《马关条约》与中外条约关系的变化》,《抗日战争研究》2015年第2期。

《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历史研究》2013年第5期。

《"排外"观念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史林》2013年第1期。

《近代中外条约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述略》, 《近代史研究》 2011年第5期。

《中俄"周胜有案"交涉》, 《史学月刊》 2011年第8期。

《血写的条约与近代中国》, 《光明 日报》 2011年5月。

《废约史研究30年》, 《 近代史研究》 2010年第2期。

《晚清改进、收回领事裁判权的谋划及努力》, 《近代史研究》 2009年第1期。

《"五四"与中国近代的废约反帝运动》 , 《中共党史研究》 2009年第6期。

《近代中国反对不平等条约斗争的启示》, 《光明 日报》 2005年1月。

《论清政府的信守条约方针及其变化》, 《近代史研究》 2004年第2期。

《中国共产党反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5期。

《论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 《史学月刊》 2002年第2期。

《论彼得一世改革"心法"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安徽史学》 2000年第1期。

《宪法研究会拼级前两政团名称辩误》, 《近代史研究》 1989年第3期。

《进步党述论》, 《近代史研究》 1986年第2期。

获奖情况

2018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2017年,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

2016年,湖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6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获校"十佳优秀共产党员"。

201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13年,"中国近代史"课程,再次获批国家精品共享课程。

2011年, 获湖南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

2009年,《中国废约史》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09年,"中国近代史"课程,获批国家精品课程。

2008年,《中国废约史》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 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

2006年 ,获湖南师范大学首届"师大教学名师"称号。

2005年,被评为湖南师范大学"校贵联十佳师德标兵"。

2002年 ,《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获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 "21世纪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中国废约史》

《中国废约史》是李育民先生花费了八年心血的最新研究,也是其近著《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的继续。系统地多角度地探讨了近代中国反对、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历程,深化了中国外交史和对外关系史,以

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的研究,较之此前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该书获湖南省优秀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出版后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又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4]

此书出版后,《光明 日报》、《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书品》、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等刊物发表书评或书讯,并入选《中国学术年鉴》2005年卷"优秀著作"。 研究过程中的部分内容作为阶段性成果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报刊发表,4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其中"论清政府的信守条约方针及其变化"一文入选《中国学术年鉴》2004年卷优秀论文,本人入选2004年中外关系史领域年度人物。

本著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如列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外关系史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参考书。本著可向外交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对精神文明建设亦有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应。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先生言,"全书没有空洞的说教,却很好地发挥了'述往事,思来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作用。"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