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芳,明穆宗时内官监太监。

对于李芳的记载,《明史》并不多,只是讲述李芳因为“能持正”而受到世宗信任。他还检举过工部官员在修建卢沟桥时的贪腐大案,以及弹劾自己的同僚上林苑监等偷工减料、克扣钱粮等事,为此受到了其他太监的仇视。而在司礼诸阉滕祥孟冲陈洪等人为了争宠,“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时,李芳却能力谏,导致“帝不悦”,“遂怒,勒芳闲住”。最后李芳终于因为自己屡次忠言进谏,从而惹怒明穆宗,被下狱,最后落了个“充南京净军”的悲惨结局。

李芳能够在龙蛇混杂、奸佞横行的内监保持出污泥而不染的品德,刚正不阿,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检举其他权监的恶行,并敢于屡次冒犯龙颜进谏,真颇有唐代谏官魏征的遗风。[1]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功绩自不必多说。而《明史·宦官传》中也列举了三个评价比较好的宦官:怀恩李芳陈矩

1.怀恩“护贤臣,保太子”

怀恩,原姓戴,出身名门,受其族兄犯罪受到株连,因怀恩当时尚为幼童,得以免除死刑而被净身送入宫中,赐名怀恩。历经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四朝,在四十多岁时,担任成化朝司礼监掌印太监,行使批红大权,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和执行。《明史》中曾说怀恩:“性忠鲠无所挠,诸阉咸敬惮之”就是赞扬怀恩在阉党得势时依旧直言不讳,维护贤臣,甚至为了维护太子被宪宗皇帝贬到了南京。孝宗初登基时重新召回了怀恩,怀恩“力劝帝逐万安,用王恕”,史书上也明确肯定了怀恩的功劳“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

2.李芳“以能持正见信任”

李芳,穆宗朝内官监的太监。穆宗即位时,李芳就因持身中正而备受信任。而在世宗时期,李芳因上疏建议节俭工部开支而备受排挤。而当时宦官滕祥孟冲陈洪方“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而备受世宗宠爱,李芳便劝谏皇帝惹得皇帝不高兴,又在滕祥等人的陷害下被皇帝勒令去职闲住。《明史》中有记载,“二年十一月复杖芳八十”,但是李芳却没有什么确切的罪名,连刑部尚书毛恺都说:“芳罪状未明,臣等莫知所坐。”然而皇帝一句“芳事朕无礼”就把李芳禁锢了,这样一来滕祥等人就更加专横了。两年后李芳才获得释放,被发往南京充净军。

3.陈矩“祖宗法度,圣贤道理”

陈矩,嘉靖期陈矩只是宫内默默无闻一小宦,自万历十年被取任后,各种恩遇不断,扶摇直上,万历三十三年(1605)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东厂提督,成为是时最为权重的宦官。但是陈矩为人正直,以“祖宗法度,圣贤道理”为内心操守。万历三十一年(1603)奉命与廷臣监讯“妖书案”,他秉正处理,绝不涉及无辜,对沈鲤、郭正域等贤臣的庇护及配合沈鲤谏言废止为时人困苦的矿监税使,使得陈矩为外廷称道,自然就留下了很好的评价。《酌中志》记载陈矩“菲衣食,淡滋味”,志趣高洁,不耽物欲,十分难得。

李芳,明穆宗时内官监太监。因忠言进谏,惹怒明穆宗,下狱。明史是这样记载李芳的:李芳,穆宗朝内官监太监也。帝初立,芳以能持正见信任。初,世宗(嘉靖帝)时,匠役徐杲以营造躐官工部尚书,修卢沟桥,所侵盗万计。其属冒太仆少卿、苑马卿以下职衔者以百数。隆庆元年二月,芳劾之。时杲已削官,乃下狱遣戍,尽汰其所冒冗员。又奏革上林苑监增设皂隶,减光禄岁增米盐及工部物料,以是大为同类所嫉。而是时,司礼诸阉滕祥、孟冲、陈洪方有宠,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芳切谏,帝不悦。祥等复媒孽之,帝遂怒,勒芳闲住。[2]

李芳,穆宗朝内官监太监也。帝初立,芳以能持正见信任。初,世宗(嘉靖帝)时,匠役徐杲以营造躐官工部尚书,修卢沟桥,所侵盗万计。其属冒太仆少卿、苑马卿以下职衔者以百数。隆庆元年二月,芳劾之。时杲已削官,乃下狱遣戍,尽汰其所冒冗员。又奏革上林苑监增设皂隶,减光禄岁增米盐及工部物料,以是大为同类所嫉。而是时,司礼诸阉滕祥、孟冲、陈洪方有宠,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芳切谏,帝不悦。祥等复媒孽之,帝遂怒,勒芳闲住。

二年十一月复杖芳八十,下刑部监禁待决。尚书毛恺等言:“芳罪状未明,臣等莫知所坐。”帝曰:“芳事朕无礼,其锢之。”芳锢,祥等益横。前司礼太监黄锦已革荫,祥辄复予之。工部尚书雷礼劾祥:“传造采办器物及修补坛庙乐器,多自加征,糜费巨万。工厂存留大木,斩截任意。臣礼力不能争,乞早赐罢。”帝不罪祥,而令礼致仕。冲传旨下海户王印于镇抚司,论戍,法司不预闻。纳肃藩辅国将军缙[火贵]贵贿,越制得嗣封肃王。洪尤贪肆,内阁大臣亦有因之以进者。三人所糜国帑无算。帝享太庙,三人皆冠进贤冠,服祭服以从,爵赏辞谢与六卿埒。廷臣论劾者,太常少卿周审怡以外补去,给事中石星、李已、陈吾德,御史詹仰庇,尚宝丞郑履淳,皆廷杖削籍。三人各荫锦衣官至二十人,而芳独久系狱。四年四月,刑科都给事中舒化等以热审届期,请宥芳,乃得释,充南京净军。[3]

成为吐露心声的知己

1519年,兴献王朱祐杬(明宪宗第四子,明武宗的叔叔)病逝,12岁的继承兴王位,成了一名少年藩王。按照明朝的祖制,不出意外的话,将在兴王位上终老一生。可是命运偏偏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1521年4月,明武宗病逝,并且没有子嗣。围绕皇位继承人的问题,皇太后和大臣们发生了争执,最后,由内阁首辅杨廷和拍板,决定立明武宗的堂弟,兴王为帝。当时正在为父亲守孝,接到圣旨(杨廷和以明武宗的名义下的圣旨)后吓得手足无措,上表拒绝继承皇位。但是杨廷和早就向全国宣布了登基的消息,不容推辞,派人将其接到北京,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世宗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到了北京后,人生地不熟的,连个知心人都没有。故而其从兴王府带出来的内侍李芳、黄锦等人,就成了其能吐露心声的知己。[4]

明朝最恨太监:李芳却名垂青史

太监李芳,为“穆宗朝内官监太监……以能持正见信任”,曾弹劾过世宗朝“以营造躐官工部尚书,修卢沟桥,所侵盗万计。其属冒太仆寺卿、苑马卿以下职衔者以百数”的工匠徐杲,致使徐杲“下狱遣戍”,并“尽汰其所冒冗员”,“又奏革上林苑监增设皂隶,减光禄岁增米盐及工部物料”,为国尽忠不浅。当时“司礼诸阉腾祥、孟冲、陈洪方有宠,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指穆宗)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即引导作为一国之君的穆宗不务正业,嬉玩怠政,对此,李芳“切谏”,却使得“帝不悦”,并在腾祥等辈群小的谄陷下,“下刑部监禁待决”。

  万历一朝矿监税使四出搜括,切削小民,为害地方,弄得举国不得安宁,但其中亦不乏善类可陈者。时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陈矩,史称其“为人平恕识大体”。万历三十一年,有人作名为《续忧危竑议》的妖书造谣生事,“言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王之祯,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相结,谋易太子”,惹得神宗龙颜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圣意之下,“大狱猝发,缉校交错都下,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某些奸佞小人想借此机会对其平素所嫉之人进行打击报复,如“(王)之桢欲陷锦衣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欲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俱使人属矩”,其时所陷之人多为朝中正类,“鲤素鲠亮”,“正域博通载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归之”,而王之桢则是与“同官周嘉庆有隙”,于是“矩正色拒之”。最后结果是,“鲤、正域、嘉庆胶株连者,皆赖矩得全”。万历三十三年升掌司礼监后,陈矩仍善举频行,“帝欲杖建言参政姜士昌,以矩谏而止”,“云南民杀税监杨荣,帝欲尽捕乱者,亦以矩言获免”……,其死后,“赐祠额曰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