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萬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萬居(1901年7月22日-1966年4月9日),字孟南,臺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人,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是中國青年黨資深黨…”)
 
(added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李萬居(1901年7月22日-1966年4月9日),字孟南,臺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 ,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是中國青年黨資深黨員。他是知名的報人與政治家,與郭雨新、許世賢、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等人並稱臺灣省議會的「五龍一鳳」,有「魯莽書生」的稱號。'''
+
'''李萬居''' (1901年7月22日-1966年4月9日),字''' 孟南''' 出生於 臺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是中國青年黨資深黨員。他是知名的報人與政治家,與郭雨新、許世賢、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等人並稱臺灣省議會的「''' 五龍一鳳''' 」,有「''' 魯莽書生''' 」的稱號。
 +
 
 +
== 簡表說明 ==
 +
[[File:李萬居.jpg|250px|thumb |有框|右|李萬居(左)[https://www.peoplenews.tw/news/35ea6665-590c-4824-99f4-4b187cbaa884 原圖連結]]]
 +
{|
 +
|-
 +
|  姓名    李萬居  
 +
---------------------------------------------------------------------------------
 +
|-
 +
|  字     孟南    
 +
---------------------------------------------------------------------------------
 +
|-
 +
|  性別    男     
 +
---------------------------------------------------------------------------------
 +
|-
 +
|  出生日期  西元1901年7月22日
 +
---------------------------------------------------------------------------------
 +
|-
 +
|  逝世日期  西元1966年4月9日
 +
---------------------------------------------------------------------------------
 +
|-
 +
|  職業    報人、政治家
 +
--------------------------------------------------------------------------------
 +
|-
 +
| 出生地點  臺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      
 +
---------------------------------------------------------------------------------
 +
 
 +
|}
 +
 
 +
 
 +
==年表簡介==
 +
* 1902年,生於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
 +
* 1909年,喪父,由堂兄李西端幫助,入私塾苦讀,並修習日文。
 +
* 1919年,母親因無錢繳納租稅,被日警威脅,走投無路,自殺而死。李萬 居乃出外工作。
 +
* 1923年,在親友資主下,到上海求學。
 +
* 1924年,考入上海國民大學,受教於國學大師章太炎、胡樸安。
 +
* 1926年,赴法國,計劃半工半讀,尋求深造。加入中國青年黨。
 +
* 1932年,回國,在上海任教,見從事翻譯法文著作的工作。
 +
* 1933年,參加孫科所主持的「中山文化教育館」,擔任編輯。一直到一九三 七年抗戰爆發,四年之間,全部新曆花在介紹西洋文化。
 +
* 1937年,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國際關係研究所,負責外勤工作,來往於 香港、越南,為國軍搜集情報。
 +
* 1941年,奉調回重慶。
 +
* 1942年,受命為國際問題研究所住廣東、香港辦事處少將主任,潛伏港澳地 區。為策動台灣革命工作,與台灣革命同志組織「台灣革命同盟會 」,被選為常務委員兼行動組長。
 +
* 1945年,在重慶創「台灣民聲報」,鼓吹台灣革命。日本投降後,獲頒甲等 勝利勳章,奉命返臺接收新聞事業「台灣新報」,改組為「台灣新 生報」,是第一任社長。
 +
* 1946年,由大台南縣選縣參議員,再被推為省參議員。五月,臺灣省參議會 成立,被推選為副參議長。十一月,當選為制憲國大代表。
 +
*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新生報」被迫改組,任董事長,權力被架空 。不久即辭職。十月,創辦「公論報」。
 +
* 1951年,當選第一屆臨時省議員,參選副議長落選。
 +
* 1954年,連任臨時省議員。
 +
* 1957年,連任第三屆臨時省議員(後改制為第一屆省議員),與郭雨新、郭 國基、李源棧、吳三連四人,合稱「省議會五虎將」,加許世賢, 又稱「五虎一鳳」,發起「在野黨及無黨無派候選人座談會」。
 +
* 1958年,籌組「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
 +
* 1960年,再度連任省議員,組織「選舉改進座談會」,並倡組「中國民主黨」 ,內定為組織部長。因雷震案,新黨未能成立。
 +
* 1961年,「公論報」因缺乏資金,被有心人士設計,變更名義,以致產權被侵 蝕,引發長達一年以上的訴訟。
 +
* 1963年,再度連任省議員,是省議會成立以來在位最久的議員。
 +
* 1966年,病逝臺大醫院。<ref>[http://www.frontier.org.tw/people/person9.html/ 李萬居 - 開拓文教基金會]</ref>
 +
 
 +
== 影片分享 ==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xignLhHnw}}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68vAuTaOyM}}
 +
 
 +
==參考資料==
 +
{{Reflist}}
 +
 
 +
==外部链接==
 +
*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5390/ 李萬居 -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
 
 +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於 2019年4月6日 (六) 07:47 的最新修訂

李萬居(1901年7月22日-1966年4月9日),字孟南,出生於臺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是中國青年黨資深黨員。他是知名的報人與政治家,與郭雨新、許世賢、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等人並稱臺灣省議會的「五龍一鳳」,有「魯莽書生」的稱號。

簡表說明

李萬居(左)原圖連結
姓名    李萬居  
 字     孟南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西元1901年7月22日
逝世日期  西元1966年4月9日
 職業    報人、政治家
出生地點  臺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     


年表簡介

  • 1902年,生於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
  • 1909年,喪父,由堂兄李西端幫助,入私塾苦讀,並修習日文。
  • 1919年,母親因無錢繳納租稅,被日警威脅,走投無路,自殺而死。李萬 居乃出外工作。
  • 1923年,在親友資主下,到上海求學。
  • 1924年,考入上海國民大學,受教於國學大師章太炎、胡樸安。
  • 1926年,赴法國,計劃半工半讀,尋求深造。加入中國青年黨。
  • 1932年,回國,在上海任教,見從事翻譯法文著作的工作。
  • 1933年,參加孫科所主持的「中山文化教育館」,擔任編輯。一直到一九三 七年抗戰爆發,四年之間,全部新曆花在介紹西洋文化。
  • 1937年,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國際關係研究所,負責外勤工作,來往於 香港、越南,為國軍搜集情報。
  • 1941年,奉調回重慶。
  • 1942年,受命為國際問題研究所住廣東、香港辦事處少將主任,潛伏港澳地 區。為策動台灣革命工作,與台灣革命同志組織「台灣革命同盟會 」,被選為常務委員兼行動組長。
  • 1945年,在重慶創「台灣民聲報」,鼓吹台灣革命。日本投降後,獲頒甲等 勝利勳章,奉命返臺接收新聞事業「台灣新報」,改組為「台灣新 生報」,是第一任社長。
  • 1946年,由大台南縣選縣參議員,再被推為省參議員。五月,臺灣省參議會 成立,被推選為副參議長。十一月,當選為制憲國大代表。
  •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新生報」被迫改組,任董事長,權力被架空 。不久即辭職。十月,創辦「公論報」。
  • 1951年,當選第一屆臨時省議員,參選副議長落選。
  • 1954年,連任臨時省議員。
  • 1957年,連任第三屆臨時省議員(後改制為第一屆省議員),與郭雨新、郭 國基、李源棧、吳三連四人,合稱「省議會五虎將」,加許世賢, 又稱「五虎一鳳」,發起「在野黨及無黨無派候選人座談會」。
  • 1958年,籌組「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
  • 1960年,再度連任省議員,組織「選舉改進座談會」,並倡組「中國民主黨」 ,內定為組織部長。因雷震案,新黨未能成立。
  • 1961年,「公論報」因缺乏資金,被有心人士設計,變更名義,以致產權被侵 蝕,引發長達一年以上的訴訟。
  • 1963年,再度連任省議員,是省議會成立以來在位最久的議員。
  • 1966年,病逝臺大醫院。[1]

影片分享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