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李道泰 出生日期 = 1617~1683 | |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清初古瓷都德化名进士,封建时代百姓的好官 |
李道泰(1617年—1683年),德化縣潯中鎮沙堤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又名啟真,字子交,號藿思。曾在地方上多處為官,所到之處,皆甚得民望,被譽為品行高潔的清官。
目录
生平簡介
“下筆千言立就,每構思皆出人意表”
他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精通經史,“下筆千言立就,每構思皆出人意表”,”早年即抱負不凡,志趣高尚,希冀能以自己的才能,報效國家,造福黎民。 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鄉試中舉人,順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會試登進士第。
初任永修知縣
初任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知縣。他上任後,“獎孝行,振寒素,革陋規”。在貫徹推行政令時,重視正面教育開導,表彰好人好事,對違犯者“蒲鞭示儆”,故風正民淳。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起,翌年建昌縣境內“山寇”嘯聚,脅迫民眾依附,圍攻縣城甚急,道泰臨危不懼清,身先士卒,率眾抵禦,保全城池。
時論比擬之為“白李草堂”
建昌地處水陸要衝,時軍務、政事船泊車馬往來頻繁,應接任務殊重,道泰備極勞瘁,後以功升南康府同知。他為官清正,未與權勢同流,“冷署冰廳,家人團笑如寒士”。他曾闢地結茅于紫霄峰,曰“白厓”,寓以“廉白清正”,公餘間隙休閒於此,覽林泉洞壑之勝,寄情山水,寧靜致遠,潛讀詩書,時論比擬之為“白李草堂”,由此可以窺見其品性之高潔,學識之深邃。
“同舟共濟,豈吾獨安耶?”
李道泰於南康府同知任內,有次押送俸款過鄱陽湖,途中天氣突變,狂風驟作,逆浪折舵,覆船險難時可發生。在這危急關頭,差役劃來小船請道泰換船避險,道泰慨然厲聲謝絕:“同舟共濟,豈吾獨安耶?”其臨危不懼,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的精神,深受世人敬佩。离任时,士民攀辕洒泪惜别者载道。[1]
升任雲南開化知府
察訪民間疾苦,採取具體措施
李道泰升任雲南開化知府後,亦是勤懇履職。開化地處西南邊陲,經濟很不發達,文化更是落後,百姓生活甚為困苦,且少數民族聚居混雜,民族矛盾頗為突出,社會長期未能安寧。李道泰赴任後,經常輕車簡從,或乾脆微服私訪,深入村寨,探悉民情,諮詢民意,察訪民間疾苦,制定並採取具體對策措施。發現百姓稅賦徭役沉重,且不少是額外的不必要的加派,於是立即上疏,堅決請求減除。
倡辦義學,維護民族團結
荒災之年,眼見生靈塗炭,心中甚為不安,奏請朝廷開倉賑濟,讓百姓能夠活命。與此同時,大力勸導農桑,發展生產,改善交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積極發展教育,尤其是倡辦義學,提高少數民族文化素養,曉得大義,知恥向善。注意民族關係,較好地掌握民族政策,公正處理民族矛盾,維護民族團結,使各民族和睦相處。
整飭守軍紀律,嚴懲擄掠販賣兒童
當時,駐守開化的官軍,風紀廢弛,很多官兵為了獲取額外錢財,甚至私下常竄到鄰近湖南境內,擄掠孩童到開化販賣,致使湖南邊地許多百姓骨肉分離家庭破碎。李道泰得知情況後,立即派吏員深入山區鄉間,逐一調查摸底,造冊登記,責令相關人員,採取切實措施,放歸被擄掠兒童,並幫助籌集路費,使之得以回家與親人團聚。同時,採取果斷措施,整飭守軍紀律,嚴懲擄掠販賣兒童的作姦犯科的官兵,終於剎住了這股歪風邪氣。為此,受害者家屬感恩戴德,幾十年後,還為李道泰建廟祭祀,禱祝安康。應當說,這也是李道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到的最大獎賞了。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正是這樣的道理。[2]
著作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李道泰卒于任上,百姓无不痛惜。生前著有《缨溪文集》;又集古18卷,名《箨书》;诗有《响草》、《剩园四草》、《滇行草》与《南州耳鸣集》,惜大都散失。《咏石牛》、《岱仙瀑布》、《虎贲岩》等诗10余首,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
史載
據史載,李道泰出仕前因避兵亂曾在德化縣雷峰鎮海拔1100米的虎賁山石書房潛居修讀。書房實是由三塊大石組成的石洞,面積約10平方米,可置一床一桌。李道泰在虎賁山留下“有這亭”“風穴”等石刻手跡,還留有詩曰:有這亭宜絕壑邊,萬竿修竹雨和煙;避兵三百六十日,舉似山僧已二年。
詠石牛
德化名山石牛山至今仍留有李道泰一首七律詩-詠石牛,很能體現他為人處世及從政節操理念:
“片石崢嶸狀似牛,深山獨臥幾千秋。
春苔發背猶毛長,夏雨濕身似汗流。 青草盈塘難下嚥,蒲鞭任打不回頭。 欲尋鼻孔無穿處,天地為欄夜不收。”
要像那老黃牛,默默地為百姓耕耘,無所索取,只有奉獻。踏上仕途後,李道泰始終品行高潔,不改初衷,廉明清正,關心百姓疾苦,勤懇理政,興利除弊,維護民族團結,深得黎民百姓的擁戴與感念。[3]
德化舉行“品行高潔李道泰”微故事分享會活動
孝廉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涵養清明政風、樹立良好家風、培育淳樸民風的豐厚滋養。不管社會如何進步、文明如何發達、不論環境如何變遷、工作如何變動,我們都應該積極傳承、大力倡導“孝”“廉”這個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法寶”,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失。
日前,為響應泉州市“一鎮一孝廉”創建活動,德化縣“品行高潔李道泰”微故事分享會在潯中村李氏祖厝大埕舉行。德化縣有關部門領導幹部,各鄉鎮“一鎮一孝廉”創建活動負責人和當地群眾代表等200餘人參加活動。
“李道泰一生廉潔奉公、品行高潔,我們要繼承'蒲鞭任打不回頭'的老黃牛精神,把良好家風傳承下去。”這是德化縣潯中鎮李氏後裔發自內心的感慨。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治政廉為首”,今年來,德化縣紀委監委便是以創建“一鎮一孝廉”活動為契機,立足本地特色,以弘揚孝廉文化為主題,全面挖掘典型孝廉人物事蹟,打造孝廉文化系列宣傳產品,通過'線上+線下'平台宣傳,讓幹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孝廉文化熏陶。”德化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讓'孝廉因子'融入家庭,走進社會,根植於心,轉化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行動自覺,推進廉政教育延伸到'最後一公里'。”[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