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遠哲

增加 27,732 位元組, 4 年前
添加{{expert}}标记到条目
{{expert|time=2019-07-02T05:16:34+00:00}}[[File:李遠哲.jpg| 有框|120px200px|leftright|[http://cdn.peoplenews.tw/news/be039731-c14e-440a-98e4-2be964b0ea4c.jpg 原圖連結] [http://www.peoplenews.tw/news/be039731-c14e-440a-98e4-2be964b0ea4c 來自民報的圖片]]]
'''李遠哲'''(英語:'''Yuan-Tseh Lee''',1936年11月19日-),生於新竹市,化學家。<br>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學士院名譽會員。<br><br>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94-2006年),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2011-2016年)、名古屋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會長。
== 學術生涯 ==
李遠哲的學術研究 生涯 始於大學時代, 指導教授為【 鄭華生 (Hua-sheng Cheng) 教授指導 研究 專攻 用紙[[電泳]]分離[[鍶]]與[[鋇]] 的研究 。1959年 入[[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原子科學研究所放射化學組碩士班 就讀 ,論文 指導教授為【 浜口博 (H. Hamaguchi) 教授指導 ,研究溫泉沉積物礦質[[北投石]]含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1962年 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化學系博士班,論文 由馬 指導教授為【馬 (Bruce Mahan) 教授指導<ref>[http://chem.rochester.edu/~jmfgrp/Bruce_Mahan.html Bruce H. Mahan, 1930 - 1982]</ref>,研究電子激發的鹼金屬原子的化學離化過程(chemiionization processes of electronically excited alkali atoms)。在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 期間,李遠哲逐漸對離子-分子間作用以及分子散射的動力學(ion-molecule reactions and the dynamics of molecular scattering),尤其是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應動力學(crossed molecular beam studies of reaction dynamics),產生興趣。1967年,李遠哲 前往 哈佛大學在[[赫施巴赫]]的指導下進行博士後研究。 帶領 赫施巴赫 兩位研究生跟隨李遠哲精巧的構想與設計工作,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期間, 由於 李遠哲不眠不休的工作 終於 組裝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交叉分子儀。拓展了交叉分子束法的應用範圍,同時也在[[物理化學]]領域上,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之後 赫施巴赫 後來 因此多次誇稱李遠哲為「物理化學界的[[莫札特]]」<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11/n1553483.htm 李遠哲滿70歲 老師巴哈溫馨送來生日禮物]</ref>。 {{main|交叉分子束方法}} 1968年李遠哲離開[[哈佛大學]],應聘前往[[芝加哥大學]]任職。1974年應聘前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LBNL)任職。1984年返台協助籌辦[[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1986年以[[中華民國]]及[[美國]]雙重國籍的身份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94年放棄美國國籍,返國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 創辦[[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1982年7月,甫當上[[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李遠哲,在第十五次院士會議提出,如果要厚植國家高科技工業的實力,必須要重視原子與分子科學的基礎研究。因此,他便提案成立一所能夠整合分子物理與物理化學研究的研究機構。他的構想隨即得到[[吳大猷]]、[[吳健雄]]及海外華人科學家,如[[沈元壤]]<ref>[http://www.physics.berkeley.edu/research/faculty/shen.html Yuen-Ron Shen]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23011549/http://www.physics.berkeley.edu/research/faculty/shen.html |date=2009-09-23 }}</ref>、[[蒲大邦]]及[[林聖賢 (化學家)|林聖賢]]等人的支持。於是,在同年9月,先行成立[[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簡稱「原分所」)籌備處,由李遠哲的好友[[張昭鼎]]博士擔綱籌備處主任[http://www.iams.sinica.edu.tw/introc/Background_history.html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沿革]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213135746/http://www.iams.sinica.edu.tw/introc/Background_history.html |date=2009-12-13 }}</ref>。 研究所設立在台灣大學的校園內。成立之初,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著重在[[化學動態學]]與[[光譜]]、[[尖端材料]]與[[表面科學]]、[[生物物理]]與分析技術、[[原子物理]]與[[光學]]等四個領域。並且,在張昭鼎的主持之下,原分所還擁有最先進的機械、電子與玻璃加工廠,得以承造精密度極高的科研儀器。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原分所一口氣延攬了近二十位優秀的青年科學家回國服務,這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與震撼。而且在成立短短二十年內,原分所年年在[[表面物理]]、[[雷射光學]]、[[化學動態學]]及[[大氣化學]]等等領域,屢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發表。有鑑於此,美國知名物理化學家[[Sylvia T. Ceyer]],在200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會議上,還公開發表「美國的化學動態學研究遠遠不及台灣……」言論。 除此之外,近年來,原分所亦不斷地培育出非常頂尖的青年研究人才,如中研院物理所[[林耿慧]]<ref>[http://www.phys.sinica.edu.tw/~khlin/ 林耿慧]</ref>、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的[[王亦生]]、[[中興大學]]的[[林寬鋸]]、[[國立東華大學|東華大學]]的[[彭文平]]、[[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的[[楊學明]]<ref>{{Cite web |url=http://www.edu.cn/zhuan_jia_ping_shu_1113/20080328/t20080328_288097.shtml |title=杨学明:享受科学研究的纯粹趣味 |access-date=2009-12-1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706042949/http://www.edu.cn/zhuan_jia_ping_shu_1113/20080328/t20080328_288097.shtml |archive-date=2008-07-06 |dead-url=yes }}</ref>、[[加州理工學院]]的郭青齡(failed tenure,於該校助理教授任期止於2014年3月)、[[夏威夷大學]]的[[Ralf I. Kaiser]]<ref>[http://www.chem.hawaii.edu/Bil301/cvrik.pdf Ralf I. Kaiser]</ref>[[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梅亞歷]]<ref>[http://www.fiu.edu/~mebela/index_files/v3_slide0001.htm Dr. Alexander Mebel]</ref>、[[東京大學]]的[[加藤毅]]<ref>[http://www.yamanouchi-lab.org/member/member_katou.html 加藤 毅(かとう つよし)]</ref>等等,儼然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公認的頂尖學術中心,因而有人戲稱此為「原分所學派」。 == 家族 ==李遠哲家族亦赫赫有名,父親是知名畫家[[李澤藩]],[[新竹市]]武昌街人士,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母親[[蔡配]]是小學教師,出生於臺中[[大肚中堡]][[梧棲街|梧棲港街]],畢業於[[彰化女中]]。李遠哲與太太[[吳錦麗]](Bernice Wu Chin-li)相識於小學時期,他們育有兩子一女:長子Ted(1963年出生,新聞業)、次子Sidney(1966年出生,醫師)、長女Charlotte(1969年出生,社會學家)。兄長[[李遠川]]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ref>[https://db1n.sinica.edu.tw/textdb/ioconas/02.php?func=22&_op=?ID:L044 李遠川院士]</ref>,[[中央研究院院士]]。小弟[[李遠鵬]]為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教授,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8/7/4/n2179715.htm 院士出爐 李遠哲:李遠鵬是家裡最聰明的人]</ref>。小妹[[李季眉]]為[[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曾任[[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 == 參與教育改革 ==熱衷社會事務的李遠哲在1994年9月應[[行政院]][[連戰]]院長邀請,擔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召集人。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會)是行政院特設部會,所遴選的教改會成員均為無給職。教改會的初衷,是想藉助李遠哲的聲望,來凝聚社會各界對教育改革議題的共識。當任務期滿,教改會必須提出一份[[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給行政院,供行政院做為施政的參考<ref>[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 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ref>1996年12月達成任務後的教改會便自動解散。 然而,[[台灣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立意,因當時的氛圍與日後不同政治利益的角逐之下,被不斷的曲解與扭曲。造成了李遠哲博士很多的困擾。例如北高兩市所施行的免試升高中的[[自願就學方案]]遠早於教改會的成立,但是輿論卻誤以為自學方案出自於教改會的評議<ref>[http://www.sinica.edu.tw/as/ytlee/lee-edu.pdf 關於教育改革的一些省思(李遠哲)]</ref>2002年,李遠哲擔任行政院首席科技顧問,認為高等教育成效不理想,於是提議增設高教審議委員會,隨後並擔任委員會召集人<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5/n1202890.htm 李遠哲:切割教學卓越50億 補助技職大學]</ref>,將教改重心從中小學轉至高等教育。2005年,李遠哲主持會議,公布五年五百億獲獎學校<ref>[http://www.pac.nctu.edu.tw/Report/report_more.php?id=6613 5年500億 李遠哲下午公布分配結果]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3003636/http://www.pac.nctu.edu.tw/Report/report_more.php?id=6613 |date=2013-12-03 }}</ref>。 2012年5月,李登輝在《[[財訊]]》週刊專訪中稱,台灣的失業率高,追根究柢指向教改失敗造成。他認為台灣教育並未認真培養人才,職業教育即是一例 <ref>[http://www.nownews.com/2012/05/23/301-2817029.htm 李登輝:教改失敗,李遠哲要負責!]</ref>目前大學林立,卻欠缺職業學校,不過,台灣過去的中小企業老闆大多是出身黑手,每一位都是埋首苦幹。反觀現在,黑手或粗重工作,往往乏人問津。李登輝認為造成這個現象的源頭,是李遠哲,因為他引介錯誤的教育方法。「李遠哲引介的美國式教育漏洞百出,他應該要負全責。德國的技職體系教育相當成功。」他認為台灣教育未培養人才,從現在大學林立,職業學校數量與所擁有資源卻相當稀少<ref>[http://www.sinica.edu.tw/as/person/ytlee/920801.html 敬答「國師變轎夫」(爽報92年7月25日社論)]</ref>。 == 社會關懷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力邀請李遠哲擔任[[九二一災後重建民間諮詢團]]團長<ref>[http://www.tccg.gov.tw/sys/SM_theme?page=3ff23b3d 中央震後處理情形]{{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隔年,諮詢團向行政院提出建議,儘速成立跨部會的國家級技術諮詢及支援小組,以整合各相關單位並提供專業支援,處理九二一震災災區的九份二山、新草嶺潭、九九峰等三大崩塌區災後防災及整體整治計畫的建議。建議報告提出後, 諮詢團隨即解散。*李遠哲自小就熱愛運動,多年來始終保持打網球的習慣。在美國柏克萊時,認識網球名將[[張德培]],亦熟悉[[張德培]]成長過程。因此,李遠哲認為華人也能打好網球<ref>[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14319 李遠哲 球拍在手Power無窮]</ref>。但是,回到台灣以後,李遠哲發現,台灣青少年網球選手擁有很優秀資質,卻很難找到贊助。於是,他親自上陣,說服中油等工商企業,從小就贊助[[盧彥勳]]、[[王宇佐]]、[[詹詠然]]、[[莊佳容]]、[[謝淑薇]]等選手訓練費,並且商訂長榮贊助機票{{請求來源}},讓選手能時常出國訓練與比賽<ref>[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57559 詹詠然 最愛的球友是李遠哲]</ref><ref>[http://shenyun.epochtimes.com/b5/7/1/26/n1604107.htm 李遠哲:台灣年輕人才多 民間應投入資源培養]</ref>。由於李遠哲適時提供的援助,這些選手才得以有機會擠進世界前一百名,進而晉級大獎賽。*2013年8月8日父親節,與[[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導演[[小野]]、[[魏德聖]]、[[楊雅喆]]、作家[[劉黎兒]]及棋士夫婿[[王銘琬]]、藝人[[蔡康永]]、作家[[九把刀]]的父親「刀爸」柯毓彬、[[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羅榮光]]等一群爸爸們組成「爸爸非核陣線」共同參與臺灣[[核四公投|反核四運動]]。<ref>[http://newtalk.tw/news/2013/08/08/39002.html 爸爸非核陣線成立 刀爸:要拿掉惡性腫瘤], [[新頭殼]] newtalk, 2013.08.08</ref> == 參與政治 ==*[[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1998年臺北市長選舉]]前,媒體影射他支持陳水扁競選市長連任,當時他接到匿名信,恐嚇在選舉結束後殺光他們一家人;選後隔天,鄰居看到有人想闖進中研院長官邸,打電話通報警衛,管委會主委一個月後才告訴李遠哲夫婦<ref>[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126/37533795/ 李遠哲驚爆 遭田弘茂死亡威脅 2000年總統大選支持扁 挺蕭人士關切]蘋果日報</ref>。*[[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投票前不久,李遠哲在3月5日公開發表《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後來又在3月10日組成[[國政顧問團]]公開支持[[陳水扁]],為選戰投下震撼彈,被認定是[[泛綠聯盟|綠營]]獲勝的主因之一;當年[[田弘茂]]曾威脅李遠哲「不要插手政治,要是插手,一九九八年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會重演。」。*2002年李遠哲對國防軍事改革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去除全面募兵,應實行大幅裁軍,提倡精兵策略,此項建議亦納入國防部戰略參考。<ref>我國軍事改革與兵役制度發展的戰略思考 國防雜誌卷期:18:3 2002.09 頁次:頁3-20 </ref>。*2005年10月13日上午,李遠哲出席[[立法院]]科資委員會,進行施政報告並備詢;他在接受無黨籍[[立法委員]][[李敖]]質詢時指出,目前的執政者有二點作得不好:第一,政策的精準度不足;亦即,政策形成太過粗糙。第二,執下者的操守須更好。因這兩點[[民進黨]]沒有作得更好,讓他感到失望。李遠哲認為:總統[[陳水扁]]如果要改革,就須確實推動,這才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事。<ref>[http://www.nownews.com/2005/10/13/10844-1856111.htm ETtoday 五年前挺阿扁 李遠哲在李敖逼問下坦承:對民進黨失望]</ref>這是李遠哲首度表達對民進黨執政的不滿。李遠哲同時在答覆李敖對教改,沒能緩解升學壓力而在立法院公開道歉。<ref>[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83080_55565.html 逼李遠哲道歉]</ref>原文如下:<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ue; padding: 0.5em 0.8em;">*李遠哲院長:這10年來,我雖然沒能影響的教改工作,但我仍在努力。如最近高中分流,這將會變成分級制度,每個人…… *李敖委員:對不起,我必須打斷你的話。我是問,你有沒有需要向我們認錯的事?這10年來,有沒有做錯嚴重的事,需要認錯?還是說10年來,我李遠哲所做的,沒有一件是錯的? *李遠哲院長:我做的事當然有錯。 *李敖委員:請告訴我們是哪一件? *李遠哲院長:沒能緩解升學壓力,反而加深了。 *李敖委員:要不要向我兒子及女兒道歉?要不要讓小朋友看看,我們的社會中有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知過必改,願意認錯?請問院長願不願意認錯? *李遠哲院長:我願意向各位道歉,因為社會對教改會有太大的期待,而不瞭解其實教改會所能做的,只是將諮議報告書提交給“行政院”,之後我無法著力。但社會對教改會有這麼大的期待,而我卻沒能做到,這點我需要道歉。</blockquote>*2006年6月2日,李遠哲指出:歷史一直在驗證[[英國]][[阿克頓勳爵]]的名言「權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敗」,海內外就有不少例子;因此不論誰當政,於城於國,都要謹記這兩句名言,時時自我警惕。他又表示,一個人的行為都是幾十年教育所造就;而現在一般人重視考試得分,[[大學]]門檻也依賴靠考試招生,道德修養均本列入考慮,這會衍生出問題。<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n/3/today-fo6.htm 自由時報--「扁釋權」我研擬對外說帖」]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14081025/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n/3/today-fo6.htm |date=2006-06-14 }}</ref>*2006年6月25日,李遠哲發表親筆署名的四點聲明,原文如下:<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n/26/today-p5.htm 自由時報--李遠哲期盼 體察和解的世界潮流]</ref><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ue; padding: 0.5em 0.8em;">#[[民主]]政治和[[政黨輪替]]是[[普世價值]],也是本人的堅定信念。本人過去對台灣民主政治和政黨輪替所公開表達的各種主張,今日檢視,依然堅持。#[[民主進步黨]]執政以來,政績有限,弊案不少。對於該黨未能堅持理想,未能謙卑執政,本人深感痛心。殷盼該黨深自檢討,以後功補前過,俾不負人民寄託。#現行《[[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對罷免總統的高門檻設計,應係當年修憲時著眼安定政局的縝密考量。本人認為,發動罷免的一方應當深切體察憲政之治的原理;但被罷免的人也應當再三推敲「止謗莫如自修」的精義。#台灣是國際社會的成員,在人類邁向未來的大道上,各國競爭激烈,不進則退。近數月來,本人多次出國,目睹各國進步神速,感觸良多。上個禮拜還赴[[中東]]參與中東和平會議。過去水火不容的國家,現在都在對談,可見和解才是當前世界的共同語言。反觀台灣,假如因為內部長時間政治惡鬥,造成施政空轉,兩千三百萬同胞不分藍綠、不分族群,勢必同受其害,無一倖免。因此,希望各方體察和解的世界潮流與同胞禍福與共的現實,從速共同排除籠罩台灣上空的陰霾,讓陽光重新照耀我們的國家和人民。</blockquote>*2006年4月,中研院評議會通過組織規程修訂,諾貝爾獎級學者聘用為「特聘研究員」,可不受年齡限制,被媒體指為李遠哲自肥條款。一般研究員薪水最高可領十萬四千元,特聘研究員則分零到八級,每月可領十三萬至四十九萬元不等,退休俸則與研究員相當。當時實際通過聘用者共有四十八位。李遠哲發表兩點聲明如下:<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ue; padding: 0.5em 0.8em;">#中研院評議委員會決議修正組織規程,增列優遇條款,本人應可留待新任院長批准。惟經深思,本人若因自己也在優遇名單上,便遲不處理,以私害公,對名單上另外五位院士,事實上形成不公平,自非處理院務之所當為。#本人一向以能為自己的國家服務為無上光榮,因此雖然美、日一些學術機構知道本人即將任滿,紛紛前來議聘,且報酬都在國內標準二倍以上,本人迄不考慮。至於本人是否自肥之人,社會應有公論;因此,對於某些惡意批評,本人並不在意。</blockquote><ref>[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511 中研院優遇條款自肥爭議 李遠哲:對5諾貝爾得主院士不公平]</ref>*2006年10月9日,李遠哲在接受台灣《[[聯合報]]》專訪<ref>《聯合報》2006年10月10日A13版。</ref>時,承認:「大家對教育確實有很多不滿。但這十多年來,很多人受到誤導,認為教改會要負責;實際上教育須要不斷改革、討論,透過經年累月檢討,在執行的過程中,方向不對就要改進。」同時,對於台灣教育的問題,李遠哲說:「最大問題出在,大家盲目相信筆試才公平;所以[[高中]]老師理應協助學生作生涯規劃,這部份實行不理想,因而讓[[補習班]]有利可圖。非指筆試沒用,只是筆試成績就人的才華中儘占微小的一部分,導至年輕人就在這種環境下掙扎。台灣的教育這幾年已經有不少進步,如老師教學自主,亦或是[[國小]]學生生活多元化;但『升學考試帶動的教學』還有大進步空間。」*2008年1月21日,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李遠哲不後悔曾經挺扁,但因為對陳水扁人格瑕疵感到失望,公開呼籲[[謝長廷]]與[[陳水扁]]切割<ref>[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rieslu20080123183622 李遠哲「期待」謝? 還原產經報導]</ref>。*2008年4月,民進黨敗選後,李遠哲曾致電[[蔡英文]],欲前往拜會[[蔡英文]]、遊說她競選黨主席,此時的蔡英文正在觀看韓劇,因李遠哲是她尊敬的長者,極不情願的情況下還是趕到辦公室。<ref>[http://big5.chinanews.com:89/tw/2011/10-26/3414354.shtml 蔡英文新書上市 透露不解扁為何找她掌“陸委會”]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812190141/http://big5.chinanews.com:89/tw/2011/10-26/3414354.shtml |date=2013-08-12 }}</ref>*2009年6月21日,鑑於台灣司法濫用羈押權,蔡英文串聯李遠哲等人,聲明保障人權,停止延長羈押[[陳水扁]]<ref>{{cite news|url=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982856&lang=tc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title=蔡英文串聯李遠哲 擬聲援陳水扁司法人權|publisher=中央社|date=2009年6月21日|accessdate=2009-06-29}}</ref>。*2012年1月10日,李遠哲及學術界人士連署聲明,[[宇昌案]]給科學工作者很深感觸,生技本無色,但選舉政治正踐踏生技幼苗,宇昌案是很好的生技成功典範,卻難逃政治抹黑。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人格及宇昌案背書<ref>[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6836347.shtml 李遠哲又站出來 挺蔡挺宇昌]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3014313/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6836347.shtml |date=2012-01-13 }}</ref>。*2012年8月14日,特偵組約談中研院院士[[何大一]]、[[陳良博]],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主席蔡英文後,查無不法簽結宇昌案<ref>[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20814/137317 還蔡清白 查無不法「宇昌案」特偵簽結]</ref>。*2015年12月31日,李遠哲自中研院原子所退休,依中研院規定辦理退休,並按照一般研究人員相同本薪請領「一次退休金」153萬9175元、「公保養老給付」58萬6093元,放棄[[十八趴]]優惠存款<ref>[http://udn.com/news/story/1/1948743 蔡正元點名李遠哲領取千萬年金 中研院否認]</ref>。*2016年4月27日,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聲明,李前院長卸任院長時領250萬元的退休金,一年多以前卸任特聘研究員又領150萬元,總計400萬元,並沒有外傳月退俸為數50萬元的月退休金。<ref>[http://udn.com/news/story/1/1656908-中研院:李遠哲退休俸領400萬-沒月退俸]</ref>*2005年10月19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回任中研院特聘研究員,10年間支領研究費數千萬<ref>[https://www.sinica.edu.tw/faq.html</ref> == 簡易年表 ==* 1936年11月19日生於日本帝國台灣新竹州。* 1943年入[[新竹公學校]],是棒球校隊及乒乓球校隊隊員。* 1949年入[[國立新竹高級中學|新竹中學]],是網球校隊隊員,並在學校樂團吹[[長號]]。* 1955年[[保送]]進入國立臺灣大學化工系,次年轉入化學系。* 1959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 1959年入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原子科學研究所放射化學組碩士班。* 1961年續留清大擔任助教一年。* 1962年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化學博士,論文由馬漢(Bruce Mahan)教授指導。* 1965年取得博士學位。* 1967年2月前往哈佛大學,在[[達德利·赫施巴赫]]教授處從事博士後研究。* 1968年10月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及佛蘭克研究所(James Franck Institute)助理教授。* 1971年10月升為芝加哥大學副教授。* 1972年返台擔任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半學年。* 1973年1月升為芝加哥大學教授。* 1974年返回加州柏克萊分校,任化學系教授、勞倫斯柏克萊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同年,成為美國公民。* 1975年任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Fellow,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 1979年獲選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8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第十三届[[中央研究院院士|院士]]。* 1980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名譽研究員。* 1986年獲授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1986年與哈佛大學赫施巴赫教授及[[多倫多大學]][[約翰·波拉尼]]教授同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7年5月,與另1位美籍華人得主李政道一起應邀到北京會見鄧小平。* 1994年1月15日,放棄美國國籍,回到台灣接替[[吳大猷]]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995年應時任總統[[李登輝]]和行政院院長[[連戰]]邀請,擔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會]])召集人,* 1997年12月2日教改會完成階段性任務解散後卸任。* 2000年3月13日發表辭去中央研究院院長職務;不久接受時任總統陳水扁挽留及續任。* 2006年10月19日,中央研究院院長任期屆滿,由[[翁啟惠]]接任。* 2007年1月,被選任為[[日本学士院]]客員(對國際學術的發達有特別功勞的外國人研究者,得被選定為日本学士院客員,李遠哲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位台灣人日本学士院客員)。* 2007年5月22日,出任《[[台灣大百科全書]]》,總監修。* 2007年10月9日,天主教[[教宗]][[本篤16世]]任命李遠哲為[[宗座科學院院士]]。* 2008年3月21日起擔任[[T3大學聯盟]]召集人、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8年當選[[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任期自2011年開始<ref>[http://db1n.sinica.edu.tw/textdb/gatenews/showpost.php?rid=1929 李遠哲前院長當選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會長]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15230241/http://db1n.sinica.edu.tw/textdb/gatenews/showpost.php?rid=1929 |date=2011-07-15 }}</ref>。* 2011年11月,擔任[[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理事會會員。<ref>[http://www.oist.jp/yuan-tseh-lee 李遠哲擔任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理事會會員]</ref>*2012年9月,應[[蒙古國立大學]]校長TUMUR-OCHIR Sanjbegz之邀請於9月11日至15日訪問蒙古,訪問期間除接受[[蒙古國立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外,並將發表題為"Sustainability of Human Society"及"Dynamics of Chemical Reactions and Photochemical Processes"兩場演講。<ref>[http://www.roc-taiwan.org/MN/ct.asp?xItem=308582&ctNode=8883&mp=641&nowPage=2&pagesize=15 中央研究院李前院長遠哲訪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21234152/http://www.roc-taiwan.org/MN/ct.asp?xItem=308582&ctNode=8883&mp=641&nowPage=2&pagesize=15 |date=2014-02-21 }}</ref>* 2012年10月17-20日,受[[巴拿馬]]第14屆國家科技會議之邀,發表開幕演講,並榮獲巴拿馬頒授「Manuel Amador Guerrero(大十字勳章)」。<ref>[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210190112.aspx 李遠哲獲巴拿馬大十字勳章 中央社 2012-10-19 12:20:14 PM]</ref>* 2014年5月30日,受邀至 TEDxTaipei 演講。對未來進行闡述說道:「打破一戶一冰箱的思維,由社區共用一個大冰箱來省電;水資源不一定要用於發電,面對酷熱的夏天,可以直接將台灣東海岸又深又冷的海水引至西岸冷卻大都會。」<ref>[http://tedxtaipei.com/2014/05/yuan-tseh-lee/ 用創新的力量打造人類的未來家園] {{Wayback|url=http://tedxtaipei.com/2014/05/yuan-tseh-lee/ |date=20140531124437 }}</ref>  == 延伸閱讀 ==* {{cite book|author=李敖|date=2000年9月1日|title=李遠哲的真面目|url=|location=|publisher=李敖出版社|page=272|isbn=9575100875}}* {{cite book |author1= 李遠哲 |author2= [[藍麗娟]]|date=2016年11月4日 |title= 李遠哲傳|url=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Wqn-DQAAQBAJ&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location= |publisher= 圓神|page= 992|isbn= 9789861335957}} == 參見 =={{wikiquote}}*[[華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 外部連結 =={{div col|cols=2}}*[http://nobelprize.org/chemistry/laureates/1986/lee-bio.html 諾貝爾基金會諾貝爾獎得主介紹]*[http://www.sinica.edu.tw/as/ytlee/biograph.html 中央研究院院長介紹]*[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9012270372 李遠哲與台灣首次政黨輪替], 玉山社, 2013*[http://mag.udn.com/mag/people/itempage.jsp?f_MAIN_ID=161&f_SUB_ID=943 台灣話題人物篇-大千聞人錄-李遠哲]* 演講:**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09163713/http://www.ascc.sinica.edu.tw/net/service/851220.html 「學術研究的心路歷程」演講會]** [http://book.tngs.tn.edu.tw/database/scientieic/content/1987/00010205/0007.htm 李遠哲與大學、高中理科學生座談紀錄]{{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http://homepage.ntu.edu.tw/~b93203019/lee.pdf 一位科學家成長的過程-李遠哲教授淡大演講稿]{{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http://www.ubraintv-jp.com/watch.php?id=292 ノーベル化学賞受賞者 李遠哲先生インタビュー ]{{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div col end}}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學家]][[Category: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Category: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Category:中華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