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锴(教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锴,男,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教学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碳中和经济学

研究领域

能源经济与国际经济学、碳交易、气候变化经济学

学术经历

• 世界经济系副主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年-至今

•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至今

• 副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年-至今

• 讲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年-2020年

获奖情况

• 2020年12月,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个人排名第2)

• 2021年3月,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课堂评教“前十名”(2013-2014、2014-2015、2015-2016、2017-2018)

• 2019年6月,武汉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

• 2019年4月,院优秀班级导师

• 2018年9月,教学事迹入选“我身边的好老师”文集

• 2012年12月,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 2012年11月,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学金

• 2012年6月,“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荣获特等奖

研究成果

学术论文

• Li K.,Tan X.,YanY., Jiang D.,Qi S.Directing energy transition toward decarbonization: The China story,Energy, 2022, 261, 124934.

• Li K., Qi S.,Shi X.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energy transitions: Evidence from low-carbon power generation in 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68,132994.

• Li K., Yan Y., Qi S., Zhang X. China’s ETS Pilots: Program Design, Risk-taking, and Long-term Investment.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22,13(1), 82-96.

• 杨勇、张晓婷、李锴.自由贸易区战略、 贸易二元边际与福利水平,国际贸易问题,2022年第8期。

• Li K., Yan, Y., Zhang, X., Carbon-abatement Policies, Investment Preferences, and Directed Technological Change: Evidence from China,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21, 172, 121015.

• Qi, S., Zhou, C., Li, K.*, Tang, S. (2021). The impact of a carbon trading pilot policy on the low-carb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y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a DDD model.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81(3), 125361.

• Qi, S., Zhou, C., Li, K.*, Tang, S. (2021). Influence of a pilot carbon trading policy on enterprises' low-carbon innovation in china.Climate Policy(1), 1-19.

• Yan, Y., Zhang, X., Zhang, J., Li, K.*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 implementation and it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effects on air pollution: The China story,Energy Policy, 2020, 138, 111-282.

• Geng, Y., Liu, W., Li, K., Chen, H. (2021).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Energy Economics, 99, 105312.

• 李锴,齐绍洲.碳减排政策与工业结构低碳升级.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42(12), 102-116.

• 李锴、齐绍洲、杨勇.异质性气候政策与出口低碳技术含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02。

• 李锴、齐绍洲.国际环境技术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局域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的测度,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8(5)。

• 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自选择与中国区域碳排放差距,财贸研究,2018 03.

• 齐绍洲,柳典,李锴,刘树, &邓哲.公众愿意为碳排放付费吗?——基于"碳中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9-10), 124-134.

• 严雅雪、李锴.中国城市化对PM_(2.5)浓度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环境经济研究; 2016年02期。

• 杜莉、李锴.气候变化与能源战略管理,经济研究,2013年第12期。

• Li, K., Qi, S.,Does FDI Increase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a?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 2016, 52(6).

• 李锴、齐绍洲.FDI降低东道国能源强度_假说在中国成立吗,世界经济研究,2016-3.

• 兰草、李锴.中国碳金融交易体系效率分析,《经济学家》,2014年第10期。

• 李锴、齐绍洲.FDI影响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传导渠道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4期,27-33页,2013

• 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4期部分转载

• 齐绍洲、李锴.区域部门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差异收敛分析,《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 齐绍洲、云波、李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 齐绍洲、方扬、李锴.FDI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区域性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 齐绍洲、李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收敛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 Qi S., Li K., 2011, “The Convergence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Intensity Gap between Regional Sectors”,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9(3), 33-46.

• Qi Shaozhou, Yun Bo and Li Kai, 2011,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vergence in Energy Intensity Gap and Its Economic Mechanism”,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9(2), 65-75.

• 齐绍洲、李锴.高增长并不必然伴随高能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4日。

• 齐绍洲、李锴.落后地区的追赶效应并不必然以高能耗为代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6日。

• 齐绍洲、李锴.劳动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强度呈U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8日。

专著

• FDI对中国工业能源环境的影响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ISBN 978-7-01-018805-8.

合著

• 《低碳经济转型下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 《欧盟金融市场一体化及其相关法律的演进》,人民出版社,2013

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动能成长下中国工业低碳升级的政策异质性与协同性驱动研究”,2019-2022,项目编号:19CJY02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际贸易对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政策研究”,2014 -2016,项目编号:71303176。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际贸易对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政策研究”,2014 -2016,项目编号:13YJC790073。

• 武汉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综合改革子项目: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学”大类平台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2022-2023。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强度差异研究”,2010-2011,项目编号:20101050102000053。[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