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杜十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十三(1950年12月5日-2010年9月)出生于浊水村杜家,台湾南投县竹山镇人。为杜家排行十三的幺儿,后被过继给竹山镇的黄姓人家,取名黄人和。自小喜欢文学、绘画和音乐,文学创作以诗、散文为主。观念新颖,致力于不同艺术媒介的转换与整合。[1]

1965年,时年15岁以中部五县市联考总成绩第5名考上台中一中,开始接触《文星杂志》、《自由中国杂志》。并担任台中一中校刊主编与合唱团团长。后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

2010年9月,赴北京演讲,途中因心肌梗塞猝逝,享年六十岁。[2]

(跟别人一样)很没意思嘛

2005年11月,打公共电话恐吓当时的行政院长谢长廷而被捕。[3] 会打电话恐吓谢长廷,或许是他犀利个性的延伸。诗人杜十三:“(跟别人一样)很没意思嘛!我觉得做一点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可以的,比较有意义的。”

谢揆表示:“不会对他提出告诉、不会追究他的责任。”[4] 恐吓行政院长谢长廷,被裁定以三万元交保,至于为甚么要恐吓谢长廷,杜十三说自己是喝酒误事,事后他觉得相当后悔,也感谢谢长廷不对他提出告诉。

杜十三艺术探讨展

1982年,引起台湾艺文界注目的“杜十三(观念)艺术探讨展”,以邮递的方式展出其绘画、新诗、散文、剧本、歌曲、摄影之创作与“复数型作品”,并征求意见回函。这样将读者反应“设计”为展出内容的行动,在那个年代杜十三领先群伦。

他开了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作为此行动的主要象征,他将此原创举,运用摄影、制版、印刷技术,创作成光影、色彩、质感大量复数同于原型的作品。

复数型作品的观念,如今成为常态概念,电子载体、数位艺廊作为文艺创作传播通道的正当性已无庸置疑,今昔对照之下,杜十三首发的艺术探讨展形式具有领先之创举。

不按牌理出牌的真理

曾任地磅工人、高中理科教师、广告公司设计师、化妆品公司艺术指导、杂志社总编辑等。

在他不同阶层的朋友里,众多指出杜十三压根不是个适合共事的人,不拘小节,不习惯依常理行事,要他照著规矩来简直是找他麻烦,他的行事不规矩屡屡给共事者带来麻烦。

但杜十三这样的性格在创作上,不按牌理出牌正是“原创”的真理。

“形式”便是他留给后世写诗的朋友们最大遗产。而形式确实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将抽象的观念具体化为实践。形式思考的先行,使得他在同代一票优秀的诗人群当中,出类拔萃。

写下许多“第一”

杜十三写下许多“第一”。

2000年,的又一惊人之举,创作“人体诗”,并亲自手执毛笔在裸女身上写下诗作。

台湾第一个观念艺术个展。

第一本有声诗集。

第一首千行诗。

第一位将现代诗搬上舞台的艺术家。

第一位结合诗与装置艺术的作家等。

诗作

每天为你读一首诗[5]

伤痕 ◎杜十三

手与手分离之后

眼与眼仍然相偎厮磨

在站著的夜色

和躺著的离愁之间

千条雨丝是凝固的声音

万盏灯火

是醒来的昨日


我们心中

都藏著千山万水

蜿蜒曲折难以攀行

不是顺著两行泪水

就能找到方向

也不是藉著一声再见

就能辨出归途

我们迷失

是因为山崖水际

日出月落

没有痕迹

  唇与唇分离之后

脸与脸仍然相互留连

在站起的离愁和躺下的夜色之间

你默默用香烟点起一阵晨雾

我偷偷的用口红涂去一片

紫色的

伤痕

获奖

获陆军文艺金狮奖新诗首奖。

时报文学奖散文奖。

《创世纪》四十年诗创作奖。

中国电视公司全国歌曲创作比赛首奖。

年度诗人奖。

中国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奖项。

著作

诗集

2000年,《石头因为悲伤而成为玉》

1997年,《新世界的零件》

1994年,《火的语言》

1993年,《爱抚》(限量手工诗集)

1990年,《叹息笔记》

1990年,《爱情笔记》

1986年,《地球笔记》

1984年,《人间笔记》

小说戏剧

1995年,《四个寓言》

论评/论述

2010年,《杜十三主义》

1988年,《行动笔记》

1988年,《鸡鸣人语马啸》

画集

1994年,《诗与艺术》

1982年,《杜十三艺术探讨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