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杜鹃花苹毒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鹃花苹毒蛾类属:鳞翅目;毒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毫米,雄蛾翅展35-45毫米,雌蛾翅展45-60毫米。头胸部灰褐色,触角双栉齿形,触角干灰黄白色,栉齿黄棕色。下唇须米灰色,外侧黑褐色。复眼周围黑色,中间密布黑色和褐色鳞片。

卵:淡褐色,扁球形,中央有一凹陷。

幼虫:体被黄色长毛。体长35-52毫米,头淡黄色,体近圆筒形,绿黄色或淡黄褐色。腹部第一、二和二、三节间背面有宽大绒黑斑。

蛹:黄绿色至淡褐色,背面有较长毛束,腹面光滑。臀棘短圆锥形,末端有许多小钩。蛹化在黄褐色疏丝茧包中,上有幼虫毒毛。[1]

发生规律

苹毒蛾在东北每年发生1代,少数2代,以幼虫越冬。在陇海至长江下游每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一代幼虫发生于5月至6月上旬,二代幼虫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三代幼虫8月中旬至11月下旬,越冬代蛹期半年左右。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产卵,每块卵20-300粒,一二代卵可产于叶片上,越冬代卵多产在树枝干上。幼虫历期25-50天左右。

分布与危害

杜鹃花苹毒蛾别名纵纹毒蛾、茸毒蛾、苹红尾毒蛾

分布与危害:为害多种果树及杜鹃花、泡桐、榆、紫藤、鸡爪槭等。幼虫主要危害叶片,食量较大。 [2]

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天敌;消灭越冬虫源。

2、虫害危害严重时,一般采用化学防治进行快速控制,针对此类咀嚼式口器害虫,建议使用国光必治(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用2-3次,间隔7-10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