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條參(中藥材)

條參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條參,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傘狀絹毛菊Soroserisumbrella(Franch.)Stebb.[CrepisumbrellaFranch.]的根。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補益氣血之功效。常用於身體虛弱,頭暈,四肢無力。[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條參
漢語拼音:Tiáo Shēn
別名:紅條參、雪條參
性味歸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
功能:補益氣血
主治:常用於身體虛弱,頭暈,四肢無力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條參

拼音名:Tiáo Shēn

別名: 雪條參、紅條參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roseris umbrella (Franch.)Stebb. [CrepisumbrelleFranch.]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傘狀絹毛菊的根。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切片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400-3900m的高山、草地或石坡。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的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

傘狀絹毛菊 多年生草本,肉質,高5-18cm;具木質根狀莖。葉柄具疏長硬毛;基生葉多數,暗紫紅色,下部葉卵形,上部葉披針形或條形,長3-12cm,寬0.8-5cm,先端圓鈍,具短絨毛或無毛,邊緣具鋸齒,葉片下部有時具小裂片。頭狀花序密集,梗長1.5-8cm,具1-4小葉或披針形苞片;總苞長15-20mm;外層總苞片2-4,寬條形,與內層等長或稍短,內層總苞片10-15,披針形,先端急尖,邊緣膜質,具疏硬毛或無毛;舌狀花黃色,長12-20mm,舌片先端5齒裂,筒部長5.5-9mm。瘦果,狹長圓形,暗褐色,長3-6mm;冠毛白色。花果期7月。

性味

味苦;甘;性溫

功能主治

補益氣血。主身體虛弱;頭暈;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論述

  • 1、《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甘,性溫。有補益氣血的功效。用於身體虛弱、四肢無力,頭暈。」
  • 2、《全國中草藥匯編》:「補氣血。主治身體虛弱,四肢無力。」

附註

同屬尚有蓮狀絹毛菊Soroserisrosularis(Diels.)Stebb.的根亦作條參入藥。分布於雲南。

形態特徵

傘狀絹毛菊:多年生肉質草本,高3-15厘米。根垂直直伸,圓柱狀,直徑1厘米。莖極短縮,無毛,直徑約1厘米。葉稠密,蓮座狀,紫紅色,外圍的葉較大,貼近團傘花序下部的較小,卵形、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5-8厘米,寬3-7厘米,頂端圓形,基部圓形或淺心形,葉柄寬厚,無翼或有狹翼,長4-11厘米,邊緣有稀疏的小尖頭或細尖齒,兩面及葉柄被稀疏的棕黃色的長或短硬毛。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蓮座狀葉叢中密集成團傘花序,含10-25枚舌狀小花,花序梗粗,幾等長,長2.5-4厘米,被稀疏的長或短硬毛,小苞片2枚,線形,長約1.3厘米,寬約1毫米,邊緣及外面被稀疏長硬毛,總苞圓柱狀;總苞片3層,10-15枚,幾等長,長1.4-1.6厘米,寬3-5毫米,長橢圓形,頂端急尖或鈍,干後黑色或黑綠色,外面或外面沿中脈被稠密或稀疏長硬毛。舌狀小花黃色,舌片頂端截形,5齒裂。瘦果近長圓柱狀,棕黃色,常彎曲,頂端無喙,長6毫米,寬1.5毫米,有14條粗細不等的細縱肋。冠毛3-(4)層,細鋸齒狀,長約10毫米。花果期7-9月。[3]

參考資料

  1. 條參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條參中醫世家
  3. 條參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