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伟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伟国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支持》等

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1],劳动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3],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会员(2001-2003),欧洲经济学会(布鲁塞尔)会员(2000-2002),美国国务院2005年VIP计划访问学者,中德2005-2006年DAAD-PPP项目奥斯纳布吕克大学访问学者

专事战略人力资源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人事管理经济学、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200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北京市高校十佳辅导员等。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重点、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社科院、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北京市等各类科研项目超过50项;先后近百次主持或参与人才服务、信息与通信、金融、国际贸易、工贸、电力、石油天然气、农业、制造业等多行业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等公共机构的战略人力资源咨询与培训项目。

个人履历

1991.7-1993.6 国家外经贸部人事司

1993.6-1994.12 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事总部

1994.12-1997.5 中国南光闽澳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

1996.1-1996.7 澳门南光集团南光(捷克)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1997.5-1998.10 中国光大银行人事教育部人力资源经理

1997.9-2000.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专业博士

1999.4-2000.3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学系留学

2000.7-2003.6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经济室副主任、科研处长

2003.6-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

2013.3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院长[4]

学术论文

《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支持》(与代懋合著),《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3期;

《美国技能短缺治理及对中国的借鉴》,《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1期;

《德国IT人才短缺与政策选择》(与吴守祥合著),潘晨光(编):中国人才前沿(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8月;

《薪酬审计:战略、功能与技术》,《管理@人》2007年9月,总第31期;

《德国哈茨改革及其绩效评估》(与ILLING、陈立坤合著),《欧洲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劳动力市场测量:基于指标与方法的双重评估》(与孙媛媛合著),《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基本格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全球遭遇技能短缺》,《求是》2007年第8期;

《短期紧张、结构缺口与大学生就业》,《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5期;

《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1期;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路径选择》,《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22日;

《技能短缺问题研究述评》(与张婧、孙媛媛合著),《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期;

《评<裘元伦文集>》,《世界经济》2006年第8期;

《我国的失业群集及其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德国技能人才短缺治理及其借鉴》(与吴守祥合著),《德国研究》2006年第2期;

《劳动力市场测量及其经济涵义》(与孙媛媛合著),,《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信息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微观透视》(与曹艳苗合著),《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

《战略人力资源审计:历史、结构与功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全文转载;

视频

《人才管理被颠覆的“三观”》杨伟国主题分享2017-11-15

乐才JoyHR | 人大劳人院院长杨伟国演讲分享2018-08-17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