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宝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宝璋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杨宝璋,原名杨云贵,1925年出生,祖籍河南省封丘县,河南相声名家。 [1]

后拜相声老艺人陶湘九先生为师,赐艺名杨宝璋,是河南相声的旗帜性人物。 [2]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河南相声名家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河南省封丘县

出生日期----1925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相声演员

人生经历

杨宝璋自幼家境贫寒,直到九岁才上学,但他经常逃学去开封相国寺听相声,还迷上了说相声这一行。

那个年代,相声艺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下九流。他父亲一怒之下,把小学刚毕业的他留在自己身边学手艺(其父是竹器匠)。

但杨宝璋偏偏不爱子承父业,他不顾世俗观念,痴迷于相声,决心这辈子非说相声不可。他父亲无奈,最终成全了他。

这时他在开封结识了几位酷爱相声的发烧友,如:铜元局的徐世杰、大成舞台写海报的秦爽、修车铺的小伙计王俊卿、相国寺内剃头的马振浠等。

他们经常在一起听相声、谈相声,切磋相声技艺,后来干脆就几个人就凑钱,在南关四营房街办起了一个相声场子,说起了相声。

最初由于会说的相声段子又不多,因此观众不多,收入寥寥。他们意识到了危机在于他们的知识太浅薄,技不惊人,无法吸引观众。

所以,他们就想到了拜师学艺。恰好,这时候北京相声名家陶湘九先生在开封相国寺献艺,他们几个便找到陶先生要求拜他为师。

陶先生是位正经八百的相声行家,自幼随其兄相声名家陶湘如学艺,后拜师郭瑞林(郭荣启的父亲),在全国相声界人人尊称陶三爷。

陶先生看这几位青年人诚恳、执着,便欣然同意收为弟子,分别赐予艺名:徐世杰为徐宝瑜、秦爽为秦宝琦、杨云贵为杨宝璋、王俊卿为王宝珍、马振浠为马宝璐。

从此杨宝璋先生在相声界有了名份,这才算走上了专业相声演员之路,成为河南藉相声演员的先行者之一。

杨宝璋拜师之后,学习刻苦,而且极有悟性和灵气。他白天在跟师父学艺,晚上就把学来的东西拿到四营房实践演出。

陶先生看他勤奋好学,天资聪慧,对他就格外器重,非常用心地传授技艺。陶先生的这几个弟子中,他在杨宝璋身上下的功夫最大。他教先他从说绕口令背贯口开始,打下坚实的基本功,然后再学活儿(段子)。

那时候的老艺人既没无文字脚本,又没音像资料,全凭口传心授,用耳朵听,用心去记。

为学好相声,杨宝璋下了大功夫,他走路练、吃饭练,一大早到河边去练,晚上躺在床上还练。

他认为合格的相声演员都少不了这样一个走火入魔的阶段。否则,就领悟不到相声艺术的奥妙。

旧社会的相声,有不少"荤口活"(即低俗不健康的段子),杨先生说他从学徒时起就不爱演这类相声。拿自己和别人的家人抓哏逗乐,等同于"骂大会"。但这类相声的手法很高明,也有可取之处。

要借鉴这类相声的手法,去粗存精,为新相声的创作而用。马季先生的《海燕》就是借鉴了极低俗的传统相声《大娶亲》而创作出来的。现有的青年相声演员不学习、不研究传统相声,所以他们的相声就缺乏技巧性,没有趣味。

杨先生说相声,特别讲究"活理",即相声段子和"包袱"的合理性。要顺理成章,合乎逻辑,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还要有可信性,不可牵强附会,胡说八道。"包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过去有句老话:"说十年相声也不够个听相声的资格"。杨老先生解释说,十年相声怎么还不够个听相声的资格呢?花点钱不就能听相声了吗?内行听门道,外行看热闹。

听出门道了,也就是你对相声的鉴赏能力提高了。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何为高雅?何为低俗?该怎么'使'(指表演),怎么才能'寸'(恰到好处)。

只有鉴赏能力提高了,真正理解了相声艺术的深刻内涵和巧妙的表演技巧,才能把相声说得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把握好相声表演的度,才能给观众带来高雅、健康的笑,笑不是目的,是手段,要给观众留有回味和启迪,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性和教育性,这是杨老先生一生的追求。

成就

杨宝璋先生一生喜欢"文哏"相声(指有知识性的段子)如:《解学士》《苏东坡三吃鱼》《刘罗锅传奇》(原名满汉斗)、《小神仙》《五行诗》《文章会》《孔夫子吃元宵》等。

他一生所会三百多段传统相声大多数为"文哏"。他不善唱(柳活),但他匠心独运,改唱为说,表演风格独具魅力,堪称一绝,被业内人士所称道。

晚年的杨宝璋先生曾随淮南文工团赴江苏、安徽、上海等地演出,还多次与侯宝林大师同台,受到了观众及同行的一致好评。

1993年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录了他的二十集长篇单口相声《刘罗锅传奇》。

还与他的弟子余文光先生在河南电视台《七彩虹》《梨园春》栏目频频上镜。

1999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建国50周年有特殊贡献的曲艺工作者称号,这也算是为他的艺术人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杨宝璋先生一生收徒十几位,有金文和、余文光、李慧桥等,在河南、安徽及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2018年,受邀接受河南电视台《文化财富》栏目组人物专题采访。

参考来源

  1. 杨宝璋 ,名人简历网
  2. 杨宝璋 ,相声小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