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廷和」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政治家 文学家)
 
(removed Category:文化名人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 -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人 ,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 -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人 ,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
[[File:Yantinghe.jpg|缩略图|[http://www.baike.com/wiki/%E6%9D%A8%E5%BB%B7%E5%92%8C 图片来自互动百科]]]
 +
==生平简介==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正德二年(1507年)入阁,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刘瑾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正德二年(1507年)入阁,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刘瑾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
  
行 6: 行 7:
  
 
 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
 
 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
 +
 +
==典故轶事==
 +
<big>'''政绩显赫的顶级名臣'''</big>
 +
 +
杨廷和的政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
<big>1辅弼武宗</big>
 +
 +
明武宗正德皇帝是史上出名的荒淫无道君主,杨廷和多次上疏规谏,俱不听。杨廷和虽“邑邑不自得”,但仍勤于政事,忠于职守。正德年间,武宗常居“豹房”淫乐,或出外游玩,多不在京。杨廷和入值中枢,参与机要,“镇静持重”,“补苴匡救”,“灾赈蠲贷犹如故事,百司多守法”,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安化王朱寘鐇反,他“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钺果执寊鐇”。刘六、刘七起义,他建策献言,调兵遣将,终于镇压了这次起义。明末文人陈子龙指出:“武皇穆骏西驰,而天下晏然者,以任相得人也。”
 +
 +
2<big>择立新君</big>
 +
 +
武宗荒淫无嗣,正德皇帝驾崩后,当时皇太后命大臣议所当立者。杨廷和举《皇明祖训》,主张立兴献王长子(世宗),得到了阁臣们的赞同,才有后来的嘉庆皇帝。太后“一如廷和请,事乃定”。使这一颇为敏感的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
 +
<big>3 铲除江彬</big>
 +
 +
武宗死后,当时平虏伯江彬在京郊拥有重兵,知道天下人厌恶自己,心里很不安稳。他的党羽李琮劝江彬乘机带领其家兵起来造反。于是杨廷和用皇太后的命令逮捕、杀掉江彬。江彬被除去后,朝野内外举国欢庆。
 +
 +
<big>4,革除弊政</big>
 +
 +
明世宗(嘉庆皇帝)未至京师前,杨廷和成为最高统治者,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间,杨廷和不受皇帝的掣肘,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以革除武宗时弊政为己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
 +
杨廷和办事勤勉,讲求效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史载:“其调度区画,取办俄顷,命中书十余人操牍以进,石斋(杨廷和)一一口授,动中几宣,略无舛错”,“中外倚以为安”。正德、嘉靖之际的遗诏、登基诏都出自杨廷和之手,他的很多兴利除弊的改革措施都是通过诏书的形式颁布的。
 +
 +
杨廷和的改革措施,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称颂。杨廷和的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嘉靖初年,政府财政状况大有好转,阶级矛盾也相对缓和,“天下翕然称治”。
 +
 +
<big>因大礼议事件而定罪</big><br>
 +
 +
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杨廷和的终结者,竟是他一手扶起来的嘉庆皇帝。原因是在“大礼议”事件中与嘉庆皇帝对立,于嘉靖三年(1524年),杨廷和被罢归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职为民。嘉靖八年(1529年)卒于新都,年七十一。他的儿子、状元杨慎继承父志,因这“大礼议”事件被廷杖,永远发配滇南,酿成父子悲剧。<br>
 +
 +
武宗朱厚照驾崩后无后,杨廷和起草遗诏,说武宗父王孝宗敬皇帝的亲弟弟兴献王的大儿子朱厚熜(即后明世宗),按照辈份、排行应该立为皇帝。按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例,在宗庙里祭告祖宗,向慈寿皇太后告请之后,可迎接他来即皇帝位。本来这一切都按礼仪行事,并无大矛盾。但嘉庆皇帝(明世宗)即位后,涉及其父兴献王的称谓及进宗庙一事,与杨廷和等一般死守礼仪的大臣针锋相对。正如礼部尚书毛澄说:“应该让皇上尊称孝宗(武宗之父)为皇考,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意思就是明世宗按理仪过继给武宗之父孝宗为子,称孝宗为父,称亲生父亲为叔,称自己母亲为叔母。嘉庆皇帝坚决不干,坚持称自己的父亲为“皇考”,而且要他没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进入“宗庙”。由此与杨廷和为首的坚持礼仪的大臣针锋相对,彼此毫不让步,这就是嘉庆初年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梗概<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2x4fv.html 从神童到顶级文臣——杨廷和传奇_民俗四川_新浪博客]</ref>。<br>
 +
 +
<big>削职定罪</big><br>
 +
 +
嘉靖七年(1528年),《明伦大典》修成,朱厚熜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朱厚熜降敕称杨廷和"为罪之魁,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将其削职为民。
 +
 +
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二十一日(7月25日),杨廷和病故于新都,享年七十一岁,以平民礼下葬。
 +
 +
杨廷和执掌朝政期间,革除弊政,减轻漕粮和赋税,取消团练,重整边兵,遣返宫女乐人,释放无辜囚徒,裁减冗兵冗员,诛杀奸宦头子,使朝野为之一新。他还捐资为家乡筑堰开渠、维修城墙、重培宝光寺等,做了许多好事、善事。他死后不久,有一次嘉靖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储存了多少粮食?”李时回答说:“能够用几十年呢。都是当初陛下下诏裁革冗员以后积累的。”嘉靖帝听了以后感慨地说:“这都是杨廷和的功劳啊!<ref>[http://yw.eywedu.com/24/24/mydoc412.htm 杨廷和传]</ref>”
 +
<big>复官治葬</big><br>
 +
 +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杨廷和得以复官,赐祭四坛,命有司治葬。追赠太保,谥号"文忠"。
 +
==相关链接==
 +
1.大礼议中为什么杨廷和一定要让嘉靖认孝宗为父?究竟争的是什么?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82977]<br>
 +
 +
2.明朝首辅(21)——杨廷和_老古的笔记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909501008a6s.html]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
[[Category:明朝军政人物]]

於 2019年8月31日 (六) 14:17 的最新修訂

楊廷和(1459年10月15日 -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號石齋,漢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人 ,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學家楊慎之父。歷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生平簡介

楊廷和年少成名,十二歲時鄉試中舉,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歲時中進士,授翰林檢討。明孝宗時為皇太子朱厚照講讀。正德二年(1507年)入閣,拜東閣大學士,專典誥敕。劉瑾誅後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輔。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崩後,楊廷和計除平虜伯江彬,立武宗從弟朱厚熜(明世宗)繼位。在朱厚熜未至京師時,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內外稱讚,加左柱國。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議"事件與世宗意不合,罷歸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職為民。嘉靖八年(1529年)卒於新都,年七十一。明穆宗隆慶初復官,贈太保,諡號文忠。

楊廷和善書,筆法工整。曾參與編修《明憲宗實錄》、《明孝宗實錄》、《明武宗實錄》、《大明會典》,有《楊文忠公三錄》傳世。

典故軼事

政績顯赫的頂級名臣

楊廷和的政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輔弼武宗

明武宗正德皇帝是史上出名的荒淫無道君主,楊廷和多次上疏規諫,俱不聽。楊廷和雖「邑邑不自得」,但仍勤於政事,忠於職守。正德年間,武宗常居「豹房」淫樂,或出外遊玩,多不在京。楊廷和入值中樞,參與機要,「鎮靜持重」,「補苴匡救」,「災賑蠲貸猶如故事,百司多守法」,使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安化王朱寘鐇反,他「草赦詔,請擢邊將仇鉞,以離賊黨。鉞果執寊鐇」。劉六、劉七起義,他建策獻言,調兵遣將,終於鎮壓了這次起義。明末文人陳子龍指出:「武皇穆駿西馳,而天下晏然者,以任相得人也。」

2擇立新君

武宗荒淫無嗣,正德皇帝駕崩後,當時皇太后命大臣議所當立者。楊廷和舉《皇明祖訓》,主張立興獻王長子(世宗),得到了閣臣們的贊同,才有後來的嘉慶皇帝。太后「一如廷和請,事乃定」。使這一頗為敏感的問題,得到了順利的解決。

3 剷除江彬

武宗死後,當時平虜伯江彬在京郊擁有重兵,知道天下人厭惡自己,心裡很不安穩。他的黨羽李琮勸江彬乘機帶領其家兵起來造反。於是楊廷和用皇太后的命令逮捕、殺掉江彬。江彬被除去後,朝野內外舉國歡慶。

4,革除弊政

明世宗(嘉慶皇帝)未至京師前,楊廷和成為最高統治者,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間,楊廷和不受皇帝的掣肘,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他以革除武宗時弊政為己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楊廷和辦事勤勉,講求效率,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幹。史載:「其調度區畫,取辦俄頃,命中書十餘人操牘以進,石齋(楊廷和)一一口授,動中幾宣,略無舛錯」,「中外倚以為安」。正德、嘉靖之際的遺詔、登基詔都出自楊廷和之手,他的很多興利除弊的改革措施都是通過詔書的形式頒布的。

楊廷和的改革措施,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稱頌。楊廷和的改革雖然時間不長,但還是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嘉靖初年,政府財政狀況大有好轉,階級矛盾也相對緩和,「天下翕然稱治」。

因大禮議事件而定罪

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的楊廷和的終結者,竟是他一手扶起來的嘉慶皇帝。原因是在「大禮議」事件中與嘉慶皇帝對立,於嘉靖三年(1524年),楊廷和被罷歸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職為民。嘉靖八年(1529年)卒於新都,年七十一。他的兒子、狀元楊慎繼承父志,因這「大禮議」事件被廷杖,永遠發配滇南,釀成父子悲劇。

武宗朱厚照駕崩後無後,楊廷和起草遺詔,說武宗父王孝宗敬皇帝的親弟弟興獻王的大兒子朱厚熜(即後明世宗),按照輩份、排行應該立為皇帝。按照《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條例,在宗廟裡祭告祖宗,向慈壽皇太后告請之後,可迎接他來即皇帝位。本來這一切都按禮儀行事,並無大矛盾。但嘉慶皇帝(明世宗)即位後,涉及其父興獻王的稱謂及進宗廟一事,與楊廷和等一般死守禮儀的大臣針鋒相對。正如禮部尚書毛澄說:「應該讓皇上尊稱孝宗(武宗之父)為皇考,稱興獻王為皇叔考興國大王,母妃為皇叔母興國太妃,自稱侄皇帝。」意思就是明世宗按理儀過繼給武宗之父孝宗為子,稱孝宗為父,稱親生父親為叔,稱自己母親為叔母。嘉慶皇帝堅決不干,堅持稱自己的父親為「皇考」,而且要他沒有做過皇帝的父親進入「宗廟」。由此與楊廷和為首的堅持禮儀的大臣針鋒相對,彼此毫不讓步,這就是嘉慶初年著名的「大禮議」事件梗概[1]

削職定罪

嘉靖七年(1528年),《明倫大典》修成,朱厚熜重定議禮諸臣之罪,楊廷和被定為罪魁。朱厚熜降敕稱楊廷和"為罪之魁,以定策國老自居,門生天子視朕",將其削職為民。

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二十一日(7月25日),楊廷和病故於新都,享年七十一歲,以平民禮下葬。

楊廷和執掌朝政期間,革除弊政,減輕漕糧和賦稅,取消團練,重整邊兵,遣返宮女樂人,釋放無辜囚徒,裁減冗兵冗員,誅殺奸宦頭子,使朝野為之一新。他還捐資為家鄉築堰開渠、維修城牆、重培寶光寺等,做了許多好事、善事。他死後不久,有一次嘉靖帝問大學士李時:「太倉儲存了多少糧食?」李時回答說:「能夠用幾十年呢。都是當初陛下下詔裁革冗員以後積累的。」嘉靖帝聽了以後感慨地說:「這都是楊廷和的功勞啊![2]復官治葬

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六月,楊廷和得以復官,賜祭四壇,命有司治葬。追贈太保,諡號"文忠"。

相關鏈接

1.大禮議中為什麼楊廷和一定要讓嘉靖認孝宗為父?究竟爭的是什麼? - 知乎 [1]

2.明朝首輔(21)——楊廷和_老古的筆記_新浪博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