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1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懷 | |
---|---|
出生 | 1897年9月29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紹卿 |
職業 | 軍人 |
知名於 | 抗日英雄 |
楊懷,字紹卿,重慶綦江扶歡鎮人。清光緒丁酉年(公元 1897 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其父楊文友早逝,一家六口靠租種少量山地度日。楊懷少年時,曾在扶歡鎮一所義館充當過雜役,因一次端菜燙手將菜盤摔落在地上,遭校方毆打,他憤然離開義館,到離扶歡十多里的興隆場幫人挑煤,掙點錢以助家庭的困難生活。
在民國初期,民不聊生,兵匪不分,綦江匪棚林立,百姓生活異常艱難,楊懷為貧困所迫,召集了一夥年輕人奪團防槍支,在川黔交界的羊角、松坎、酒店埡一帶,拉起一個「棚子」,搶劫過往富商,成了一名綠林好漢。他機智勇敢,多次打敗前來清剿的團防。楊懷1921 年開始為匪, 發展最好時共有人槍近兩千。司令部設在扶歡場上,三次襲擊貴州軍閥周西成的進剿部隊均獲勝,1924 年投誠熊克武部下周燮清旅任團長,後因軍閥混戰,熊克武失敗,楊懷改投湖南第四路軍劉建緒部仍任團長。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進攻,在國家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楊懷胸懷愛國熱情,奔赴抗日前線,投入了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台兒莊戰役,身先士卒作戰勇敢。後楊懷所屬團被編為陸軍第六〇師一八〇旅三五九團,陳沛擔任六十師師長,楊懷任三五九團上校團長,歸第三戰區司令顧祝同指揮,後奉命深入江蘇溧陽樟樹等地打游擊,藉以牽制敵人,曾在江蘇金雞嶺同數倍敵軍激戰,楊懷手端輕機槍,頑強奮戰在硝煙火海中,號召手下全團官兵「人在陣地在,誓死守住金雞嶺」。
哪裡攻上來的日軍多,攻勢猛,楊懷就率部阻擊在那裡,打退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瘋狂進攻,英勇奮戰七天七夜,取得了金雞嶺戰役的勝利。後楊懷奉命率部開往安徽省戴埠鎮修整待命,大隊日軍攻到戴埠郊外,戴埠地處平壩,地形開闊,易攻難守,由於寡不敵眾,戴埠失守。上司下令楊懷團長限期奪回戴埠,楊懷受命後召集各營連長開會,號召大家齊心協力,英勇殺敵奪回戴埠。
民國二十七年(公元 1938 年)四月五日,當天晚上,楊懷親率突擊隊出擊,他沖在隊伍最前,日軍在戴埠外布了數層鐵絲網,楊懷帶領手下戰士剪斷日軍鐵絲網時被日軍發覺,日軍用機槍掃射 ,楊懷不幸中彈壯烈犧牲,綦江人楊懷在抗日戰場上英勇殺敵壯烈犧牲。
為了表彰楊懷英勇捐軀的愛國精神,國民政府追認他為少將團長,辛亥革命元老但懋辛為其題詞:「見危受命」。川軍著名將領鄧錫侯題詞:「出發從戎,許國以身,保我疆土,誓掃浮塵。搏戰死餒,取義成仁,鄉國之寶,世界之珍」。國民黨高級將領陳誠題詞「倭寇犯境,金雞搏攖,限取戴埠,夜搗敵營。三方分工,鐵壘縱橫。率先猛撲,飲彈成仁,英姿凜凜,千載如生」。
楊懷靈柩由第三戰區以武裝保護送回綦江,途中所經市縣均舉行了隆重的接送儀式。民國二十七年(公元 1938 年)七月一日,運抵陪都重慶。七月二日重慶各界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後楊懷靈柩運回綦江,遺體安葬於故鄉扶歡。</ref>
公 元 1986 年 3 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楊懷為革命烈士。楊懷遺骸運至綦江革命烈士陵園安葬,供後人永遠悼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