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时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时百(公元1863年—公元1931年)名宗稷,字时百,号九嶷山人,宁远人,清末民初琴学大家[1]。师从黄勉之,经过努力学习数年,达到心弦合一境界。黄勉之曾叹曰:“吾不如也!”

公元1917年,杨时百开始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琴学理论研究,创办九嶷琴社,建立九嶷琴派。公元1922年,杨时百受聘在北京大学教授古琴。同年冬,杨时百又应闫锡山之请,往太原传琴,一时名声大噪。

琴著丰富 影响深远

杨时百一生琴著颇丰,包括:《琴粹》四卷、《琴话》四卷、《琴学漫录》二卷、《琴境补》三卷、《琴瑟全谱》三卷、《琴学问答》一卷、《藏琴录》一卷,后合编为《琴学丛书》四十三卷,影响非常之大。

杨时百最先将文字谱《碣石调.幽兰》译成减字谱,又对《广陵散》、《流水》、《胡笳十八拍》等古曲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的著名弟子有管平湖杨葆元杨宗稷之子)等。

参考资料

  1. 杨时百42岁开始学琴,你还认为自己学琴晚吗?. www.xuehua.us. 2018-12-23 [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