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杨海蛟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 | |
出生 |
1955年3月 山西原平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山西师范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杨海蛟,男,1955年3月出生于山西原平,1981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现任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1],《政治学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创新工程"民主政治研究"课题"中国民主话语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组"首席专家。
人物简介
杨海蛟教授为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兼),北京市政治与行政学会副会长,《政治学研究》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教育部农村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政治学会顾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人事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第二次修订专家。《吉林大学学报》《学习与探索》编委。国家行政学院、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多少高校兼职教授。1982~1991年在山西师范大学工作。1991年至今在本院政治学所工作。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
研究成果
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学理论、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数十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理论版》全文转载或摘要介绍,部分著作和论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1990-1997年改革理论成果奖、"八五期间优秀科学成果",全国"五个一"工程提名奖,省级图书奖。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完成中纪委委办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多项。
获奖情况
多次荣获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从1993年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第1版 1996年第2版 获"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当代中国政治总论》(一套五本)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获山西省2002年图书奖。《何谓平等》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04年第8期转载 获《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优秀论文特等奖。《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 《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新华文摘》2003年第1期转载 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1期 被确定为"八五"期间优秀科学成果和"1990-1997"优秀改革理论成果。《也论转变政府职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年版 获《光明日报》《中国行政管理》征文三等奖[4]。
相关成果
序号 | 年度 | 名称 |
1 | 1994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
2 | 2003 |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中国政治学会二00三年年会召开,李慎明作工作报告 |
3 | 2006 | 论文明与文化 |
4 | 2001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5 | 2003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目标 |
6 | 2004 | 论平等的政治价值 |
7 | 2004 | 平等的社会相关性分析 |
8 | 2003 | "政治稳定"概念辩辨析 |
9 | 2004 | 民本:传承与超越 |
10 | 1998 | 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
11 | 1998 | 知识政治:迈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应当研究的一个问题 |
12 | 1998 | 试论意识在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过程中的作用 |
13 | 2001 | -50年来的中国政治学 |
14 | 1999 | 反对腐败的政治学思考 |
15 | 2002 | 政治文明的地位与功能 |
16 | 2004 | 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 |
17 | 2004 | 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向 |
18 | 2000 | 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 |
19 | 2000 | 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展望 |
20 | 1998 | 中国近20年的政治发展--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而作 |
21 | 1993 |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贡献 |
22 | 1992 | 试论首长负责制 |
23 | 1995 | 试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
24 | 2003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
25 | 1990 |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26 | 2006 | 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27 | 2006 | 中央与地方关系:中俄之比较研究 |
28 | 2005 | 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 |
29 | 1997 | 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 |
30 | 1990 | 列宁民族形成思想浅论 |
31 | 1991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观 |
32 | 1986 | 略论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
33 | 1996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贡献 |
34 | 1994 | 转变政府职能不容忽视的倾向 |
35 | 1988 | 权力制约与社会稳定 |
36 | 1991 | 社会政治心理与社会稳定 |
37 | 1993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政治稳定 |
38 | 1991 | 公平与社会稳定 |
39 | 1989 | 舆论监督与社会稳定 |
40 | 1990 | 政治文明与社会稳定 |
41 | 1997 | 民主的相关性分析 |
42 | 1997 | 论广义的民主 |
43 | 1998 | 中国新的政治现象--农村能人政治 |
44 | 1995 | 我国现阶段管理决策刍议 |
45 | 2005 | 监督:预防与治理腐败之本 |
46 | 2006 | 试论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47 | 1999 | 重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一点设想 |
48 | 2002 | 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 |
49 | 2005 | 政治学研究(2005) |
50 | 2006 | 政治学研究(2006) |
51 | 1986 | 列宁论工农管理国家和反对官僚主义 |
52 | 2002 |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 |
53 | 2002 | 政治学研究(2002年度) |
54 | 2003 | 政治学研究(2003年度) |
55 | 1999 | 政治学研究(1999年度) |
56 | 1998 | 政治学研究(1998年度) |
57 | 1997 | 政治学研究(1997年度) |
58 | 1996 | 政治学研究(1996年度) |
59 | 1991 |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
60 | 2006 | 试析政治文明的属性 |
61 | 2006 | 制度:公正的保障 |
62 | 2001 | 基层民主与社会发展 |
63 | 2000 | 现行政治制度论 |
64 | 2001 | 政治意识论 |
65 | 2001 | 政治学研究(2001年度) |
66 | 2000 | 政治学研究(2000) |
67 | 2004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若干问题研究 |
68 | 2003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 |
69 | 2002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
70 | 200 | 试论意识形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
71 | 2004 | 民本:传承与超越 |
72 | 2004 | 传承与超越 |
73 | 2004 |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
74 | 1997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贡献 |
75 | 2002 | 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永葆党的先进性 |
76 | 2004 | 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
77 | 2007 |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本经验 |
参考来源
-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杨海蛟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6-02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海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20-04-19
- ↑ 杨海蛟 ,中国智库网
- ↑ 杨海蛟 ,中国政治学网, 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