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 成化年间,被称为“明朝天下第一清官”
  • 居官于天顺(1457—146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三朝



杨继宗(1426年-14889年),字承芳,号直斋,又号祠庵,山西阳城匠礼村人。

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超迁浙江按察使,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乙巳年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左迁云南副使,累官左佥都御史,巡抚云南。

1488年,杨继宗去世。到了万历年间,杨继宗被赐“名臣”称号;天启年间,封谥号“贞肃公”。[1]

目录

基本信息

                本 名         杨继宗                 出生时间         1426年
                别 称         杨都堂                 去世时间         1488年
                所处时代         明代                 字 号         字承芳,号直斋
                主要作品         杨继宗赠卫孝子诗序及刘一清跋 [2]

话题

人物生平

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当时狱囚病死较多,杨继宗为他们改善饮食,下令每三天洗浴一次,使很多囚犯得以继续生存。杨继宗又善于辨明疑案。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强盗逃走。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个人都应当同死。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礼哭泣而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身被桎梏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成化初年,朝廷采纳王翱的推荐,升任杨继宗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孤峭,人们都不敢有所冒犯。然而他却能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子弟年满八岁不往就学,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每遇到学官时都待以宾客之礼,府内教师儒生竟相劝学,一时文教大兴。

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太监张庆,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

明孝宗即位后,杨继宗改任湖广按察使。到任后,他让人打来上百斛水,把厅衙冲洗一番,然后再处理事务,他说:“我用来清除污秽。”在任不久,又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云南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有许多旧日同僚,相见十分高兴。见面后他离开座位向僚友揖礼说道:“明天要办公事,望诸君能给予谅解。”于是弹劾罢免不称职的八人。

杨继宗卒于1488年(弘治元年戊申),他在一书法作品中写到:“一生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无外物...以醇泊独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为贵。....大人指正 祠庵弟杨继宗 "(宽宇精舍藏其墨宝所见并录之)善决疑狱,为官清正,不附宦官的一代青廉官吏,可见其清志也。又知杨继宗号祠庵,补其史料传记之不足也。

人物贡献

明朝的清官中,杨继宗堪称为佼佼者。他居官于天顺(1457—146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三朝,那时的官场已不似明初之严整,官吏贪黩渐成风气,杨继宗却身处其中,不为之所染,以至当时掌权的太监汪直都承认:“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杨继宗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把他们视作脏物,他到达任所,先汲水百人斛,将厅堂冲洗后再视事问政,并且说这样做是要清除污秽。杨继宗虽仅官至按察使,但却名著青史,成为后世敬仰的一代名臣。

人物轶事

  • 鹅肉事件

杨继宗做知府不久,其夫人就从老家过来看望他。差役们看平常杨大人甘于清贫,没有收受过什么礼物,于是趁着夫人过来,送了一只烤熟的鹅给夫人。夫人没有杨继宗这么高的政治觉悟,觉得一只烤鹅也没多大事,于是收了。不久,杨继宗回家,他看到鹅肉,以为是夫人帮他买的,于是拿起就吃了。吃完后,杨继宗就问今天鹅到哪里买的,挺好吃的。结果夫人一五一十的说是收了差役们送的。杨继宗知道后,大怒,一气之下跑到厅堂,召集衙役们,说到:我对家人管束不严,以至于吃了你们送的烤鹅。刚说完,杨继宗当着他们的面喝下肥皂水,将吃下去的鹅肉要吐出来。他的夫人也倒霉了,第二天,杨继宗就让人送回老家去闭门思过了。

  • 不私一钱

杨继宗做嘉兴知府时,有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 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3]

人物纪念

1488年,杨继宗去世,杨氏宗祠正殿正中间悬挂都堂像,约9平米大,身穿红袍,头顶悬挂一顶官帽,内含一道圣旨。正殿外上方悬挂两块牌匾,上书“海内流光”、“不私一钱”。万历三年,赐“名臣”称号;天启元年,封谥号“贞肃公”。后人又称杨氏宗祠为“贞肃公祠堂”。

匠礼村杨氏宗祠奠基于明朝景泰1445年,创建于明景泰1453年,位于匠礼村圪洞巷和牌楼巷之间,杨氏宗祠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一连三院,高低分明,错落有致。总面积达4000多平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