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杨进京.jpg

杨进京1983年毕业于辽宁阜新煤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杨进京,同年分配到准能公司露天矿从事电气维修工作,先后获准煤公司“十大青年标兵”、“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神华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目录

早年用功

刚从富饶美丽的松辽平原来到了满目荒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后,杨进京与其他人一样有过一段难以言表的苦闷:“无风三尺土,有风漫天沙”的恶劣自然气候虽然没有浇灭他报效祖国现代化矿山建设的激情,但是,准煤项目上马的遥遥无期给他和同伴们带来的是无所事事的精神折磨。焦急的等待中,杨进京用三年的时间自学了大学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全部主要课程。后来杨进京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高等教育电子技术专业大专自学考试的全部课程。为了更好地与外国技术人员打交道,他还完成了内蒙古大学二年制英语专业的学业。他和中国矿大老师及其他几位同事共同编写的《机械挖掘机》一书由中国矿大出版社出版。

自学钻研

1993年准煤露天矿从美国BE公司引进了斗容为32立方米,单价为500万美元的第一台大型395B电铲开始组装,杨进京被指定为电气技术负责人。 395B电铲电气技术是当今世界挖掘机行业中最先进的德国西门子技术,尽管他有很深的电气理论功底,但是接触395B电铲,杨进京还是第一次,为了尽快弄懂这个先进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维修技术,他开始了一次近乎自虐似的学习钻研。夜晚大量翻阅英文技术资料,白天坚持与外方组装人员一起干,以便随时向他们请教。

刻苦工作

组装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设备调试,技术难度非常大,当时外方人员常常选择在白班职工下班后进行调试。为了现场观察外方技术人员工作的全过程,杨进京常常连班赶到组装调试场地,直到厂家技术人员离开现场……有时为了弄清一个技术难题,他几天几夜也不能好好休息,还要从露天矿所在的山上到家里20多里路来回奔波。一位当医生的朋友多次提醒他:你这样不要命地折腾会累垮的!可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干活就是锻炼身体,累不垮的!他这种勤奋、忘我的工作态度,感动了刚开始对中国技术人员不屑一顾的外方专家。一位美国技术人员说:“和杨先生一起工作是最大的享受!他对电器表现出的那种极大的好奇心和非凡的理解力常常让我惊奇。”他们和杨进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并主动为他解疑释惑,与他一起研究、探讨技术难题……尽管杨进京牺牲了无数的工休时间,但是,395B电铲的工作原理在他的脑海中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此后,他又参加了另外四台电铲的组装。

大胆提议

在395B电铲安装过程中,因为原设计不合理,出现了电铲挖掘或行走时履带下沉、电缆受挤而短路的现象,短路发生后,每更换一次电缆就要损失20多万元,外方技术人员多次调试也无法解决。杨进京经过反复思考,大胆提议“改变原设计电缆的布线”,实施后,彻底解决了问题,他独到的见解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令外方人员对中国技术工人肃然起敬,他们由衷地称赞杨进京为“最优秀的中国电工”。

独挑重担

1995年,外方将五台电铲的维修工作全部移交给了露天矿,作为电气技术工程师的杨进京带着几个人独自挑起了395B电铲电气维修工作的重担。 电气故障不同于机械故障,故障的处理倒不是问题,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判断清楚出现故障的原因。有时一个小的故障点就需要几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来查明。 1996年12月的一天,在露天矿剥离作业现场,车水马龙,机声隆隆,巨大的铲斗凌空而下,犹如一个巨人在用自己的手臂灵巧地挖掘着层层黄土,一铲铲黄土准确地倒在了等待装运的一辆辆重型自卸卡车上,采掘面在不断地向前推进……突然,运行中的一台395B电铲断电失控,旋转的电铲由于惯性的作用在十多米的空中横冲直撞,最后“巨手”瘫在了空中,生产作业被迫停止…… 故障就是险情,险情就是命令!杨进京赶到现场后,发现是提升、推压、回转过压故障,这一故障涉及部件很多,很难通过测量判断出原因,此刻,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他马上忙碌了起来。可是,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原因仍未找到,当时在现场的外方专家已经在无可奈何中收拾好工具离开了现场,但杨进京并没有退缩,继续在现场挑灯夜战。一次次地分析观察,一遍遍地仔细监测,最终找到了“开关触点接触不良”的故障原因,更换开关后故障消失。

工友信任

多年来,矿上的人已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无论多难处理的电气故障到了杨进京手上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工友们都戏称他为“电气故障的克星”,他们说:“有杨进京在,处理任何电气故障,我们心里有底。” 也许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杨进京身上有一种鼓捣大型电器设备的”慧根“,平时显得十分木讷的他一讲起电器,就有说不完的话,一处理故障,就有使不完的劲。不管是不是自己份内的活,只要是电器故障,他总是潜心钻研,不解决问题誓不罢手! 2000年,露天矿从德国进口的140吨吊车,运行五六年了,但是一直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在吊车起臂或伸臂时,有时突然发生令操作人员心惊胆颤的”抖动“现象,矿里请了许多技术专家也无法修好。当管理吊车的车间主任找到杨进京时,他二话没说,直奔这个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庞然大物……终于在两天的工休时间里,彻底消除了这一设备带病作业的现象,为露天矿又排除了一个安全隐患,节约外委维修费9万多元。

坚守岗位

随着杨进京名气的增大,不少国内外知名的同行企业来找他。平朔煤矿、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PH公司等单位先后以十分优厚的条件想挖走杨进京这个工人电气专家。工友们也说:辛辛苦苦干了20多年,再有本领你也只是个工人,还不如跳槽到外企做个白领挣大钱!面对种种诱惑,杨进京也动过离开准能的念头。他在矛盾中一次次扪心自问:我的技术难道只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组织的信任,多次派我外出实习、锻炼,如果没有领导信任,没有工友的支持,让我挑起技术大梁,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吗?不,是准能公司培养了我,是各级党组织给了我胆识和荣誉,我绝不能在公司最需要我的时候离开。最终,杨进京义无返顾地留在了他奋斗了20多年的黑岱沟维修现场,投身到准能公司的”二次创业“的伟业中。 他说:“每个人都有他最适合的岗位和环境。但是,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不明白自己的潜力所在。我很幸运找到最爱干的活,找到了最适合发挥潜力的环境,只有在排除电气故障中我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这个长着长长络腮胡子,外表略显粗糙而干活十分精细的工人电气工程师,似乎天生是一块钻研技术的料子。

创新效益

第一台395B电铲投入运行到现在已安全运行了12年,期间,杨进京带领着大家成功地解决了无数个电气故障,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使电铲运行时间增加了2000多个小时。如果按照一台395B电铲和其它设备联合作业每小时创产值2万多元计算,2000多个小时就创产值4000多万元。 从1983年到2004年,这位维修大型设备”大腕级”的人物,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主持完成了油脂化验光谱分析仪、395B电铲显示器、CTO升级、140吨吊车举升系统等电气维修技术革新31项,累计为企业节支2500多万元。 2005年5月,杨进京用了八天的时间,修好了从美国米勒公司进口的价值人民币800多万元全自动氩弧焊接设备,结束了维修中心十几年来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端部焊接外委的历史。每台电机可节省外委修理费用一万多元。   2008年7月,杨进京花费三天的时间,排除了作业部整备队的从德国进口的140吨吊车五、六年来一直存在着的电气疑难故障。 2008年12月,他被邀请远赴神华集团胜利露天矿为495B电铲解决电气疑难故障。此外,他还多次义务为公司供应处、炸药厂、原准能中心医院等其它单位排除设备出现的重大电气疑难故障。 从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杨进京带头开展修旧利废、技术攻关、维修创新30余项,节支增效3000多万元,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了一个完美的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