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於 2022年8月29日 (一) 15:13 由 万事如意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杨 </big>''' |- |<center><img src=https://c.cidianwang.com/file/shufa/xi…”)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來自網絡的圖片

楊(讀音yáng)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楊"的本義是對一切楊柳科楊屬植物的泛稱。也指戰國初期哲學家楊朱及其學術派別的簡稱。後也作為姓氏。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楊

外文名稱; yang

拼音; yáng

總筆畫; 7

鄭碼; fyod

注音字母; ㄧㄤˊ

部首; 木

統一碼; 基本區 U+6768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筆順編號; 1234533

字級; 一級(編號0689)

平水韻部; 下平七陽

五筆; SNRT

四角碼; 4792₇

繁體字; 楊

字源演變

"楊"字是形聲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圖1)。篆文(圖4)是由"木"字和"昜"字構成的。"木"表示此字與樹木有關。表義。而"昜"讀yáng,表聲。《爾雅·釋木》中說"楊,蒲柳也。" 《廣韻·陽韻》中說"楊,赤莖柳。"這裡說的都是指"楊"的本義,是指對一切楊柳科楊屬植物的泛稱。後此字又用作周代的國名,也用作姓氏。如今此字既可單用,也可用作偏旁。凡從"楊"取義的字皆與樹木等義有關。新中國成立後,"昜"旁簡化為"Ó"。隸變後楷書寫作"楊"。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 與章切

木也。從木昜聲。

說文解字注 蒲桺也。

各木作木也二字。今依藝文類聚、初學記、本艸圖經、太平御覽所引正。釋木雲:楊,蒲桺。許所本也。按蒲,葢本作浦。浦,水瀕也。王風:不流束蒲。毛雲:蒲艸也。箋雲:蒲,蒲桺。孫毓雲:蒲艸之聲不與戎許相協。箋義為長,是則晉人讀蒲桺為浦桺之明證。古今注曰:蒲桺生水邊。又曰:水楊,蒲楊也,枝勁細,任矢用。任矢用者,左傳雲董澤之蒲是也。絫呼曰蒲桺,單禝曰蒲。音同浦。至唐而失其讀矣。

從木,昜聲。

與章切。十部。古假楊為揚,故詩楊之水。毛曰:楊,激揚也。廣雅曰:楊,揚也。佩觽曰:楊,桺也。亦州名。古書州名皆作楊矣。

廣韻 與章切,平陽以 ‖昜聲陽部

楊,赤莖柳。《爾雅》曰:"楊,蒲柳。"又姓,出弘農、天水二望。本自周宣王子尚父,幽王邑諸楊,號曰楊侯,後並於晉,因為氏也。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木名。《爾雅·釋木》:楊,蒲柳。詳柳字注。

又《詩·秦風》:隰有楊。崔豹《古今注》:白楊葉圓,青楊葉長,栘楊圓葉弱蔕,微風大搖。又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

又黃楊。《埤雅》:黃楊性堅緻難長,歲長一寸,閏年倒長一寸。

又《博雅》:白楊刀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楊縣屬河東郡。

又姓。《姓苑》:出弘農、天水二望。

又葉以征切,音盈。馬融《廣成頌》: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楓楊。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楊"是左右結構。書寫時先寫左邊的"木"字,第四筆一捺結束"木"字書寫。隨後在"木"字正右方開始書寫另一部分。最後一筆一撇結束"楊"字書寫。[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