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杰里米·布雷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杰里米·布雷特

杰里米·布雷特
出生 1933年11月3日
国籍 英国
职业 演员
知名于 最具权威性的福尔摩斯扮演者
知名作品 《福尔摩斯探案集:回忆录》、《福尔摩斯探案集:新探案》

杰里米·布雷特(Jeremy Brett,1933年11月3日-1995年9月12日),又译成杰瑞米·布莱特,出生于沃里克郡伯克斯韦尔,英国演员,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

他在40年的演艺生涯中出演过众多经典作品,最广为人知的角色是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他被广泛的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具权威性的福尔摩斯扮演者。[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杰里米·布雷特 逝世日期 1995年9月12日
外文名称 Jeremy Brett 职业 演员
国籍 英国 毕业院校 伊顿公学 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
出生地 沃里克郡伯克斯韦尔 代表作品 《福尔摩斯探案集:回忆录》、《福尔摩斯探案集:新探案》等
出生日期 1933年11月3日

早年经历

杰里米·布雷特出生在家境殷实、思想保守的乡绅之家,在英国南部小镇Berkswell上的庄园里长大,原名Peter Jeremy William Huggins。父亲是一位战功赫赫的二战退役上校。杰里米·布雷特的少年时代是在二战后百业凋敝,经济萧条的环境中成长的。但是父母依然努力为他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受父母的影响,杰里米·布雷特从小就喜好箭术,骑马,喜爱音乐,钢琴是他的最爱。他和父亲、哥哥们都是伦敦一家有几百年历史的箭术俱乐部的会员。长大一些后,父母送他去闻名遐迩的贵族摇篮伊顿公学接受教育,伊顿公学培育了杰里米·布雷特的优雅气质。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学习戏剧,对此杰里米·布雷特说:"我8岁的时候就知道我将来会做一个演员,别人也都这么说"。

杰里米·布雷特保守的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去从军,但他16岁时得的心肌炎的后遗症使他与军人无缘。杰里米·布雷特本人爱好马术,想去当职业骑师,但身高太高,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他父亲很不看好演员这个"靠不住"的职业,不允许他在舞台上使用家族姓氏。杰里米不得已用外套上的商标为作了自己的姓氏,以Jeremy Brett的名字开始了舞台生涯。

演艺经历

1954年他首次在曼彻斯特的图书馆剧院(Library Theatre)正式登台表演,1956年首次在伦敦出演老维克公司(Old Vic)的舞台剧特洛伊罗斯和克雷西达(Troilus and Cressida)。同年他出现在百老汇并在《理查二世》中扮演奥墨尔公爵(Duke of Aumerle)。 他在舞台上扮演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包括早期在老威克(Old Vic)和后来在皇家国家剧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出演的无数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角色。

同年他首次在电视中露面,并于1955年首次在电影中出演角色。天生俊美,高大潇洒(身高1.88米)的杰里米·布雷特曾长期被视为偶像派演员,由于其相貌与奥黛丽.赫本酷似,甫一出道便得到了在《战争与和平》中扮演奥黛丽·赫本的银幕哥哥的机会。几年后又一次与奥黛丽·赫本演对手戏,在《窈窕淑女》中扮演追求赫本的贵族青年FREDDIE,杰里米·布雷特天生勤奋敬业,很早就获得评论界的高度评价,纽约百老汇也向他敞开大门。

早年的杰里米·布雷特还曾上过《时尚》杂志(《VOGUE》)的封面,心脏病后遗症和舌头上的小缺陷("R"发音有问题)始终成为他演艺事业上的绊脚石,限制了他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如此,靠着努力聪慧,杰里米·布雷特还是在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伦敦戏剧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在圈中颇有名气。[2]

1961年杰里米·布雷特出演哈姆雷特,获得如潮好评,这时他刚刚出道5年。他的父亲看了演出后曾笑着说:"现在你可以把名字改回来了"。60年代早期杰里米·布雷特频繁出现在英国的电视银屏上。他出演了许多系列剧,其中尤其以在1966年改编的《三个火枪手》中扮演达达尼昂(D'Artagnan)而著名。他也扮演过少数几个经典的喜剧角色,比如《情敌》(The Rivals)中的绝对船长(Captain Absolute)。

1973年,杰里米·布雷特在通过电视转播的莎士比亚名作《威尼斯商人》中扮演巴萨尼奥(Bassanio),其中劳伦斯·奥利维尔(Laurence Olivier)扮演夏洛克(Sherlock),琼·珀劳怀特(Joan Plowright)扮演鲍西亚(Portia)。(杰里米·布雷特、奥立佛和珀劳怀特三人曾在皇家大剧院扮演同样的角色。)杰里米·布雷特因此开玩笑说,作为一个演员,他极少被允许进入二十世纪,更何况当前了。[3]

经典的福尔摩斯

尽管杰里米·布雷特在他40年的表演生涯了扮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但至今最令人记忆犹新的还是他扮演的歇洛克·福尔摩斯[4]这是1984到1994年间由格兰纳达电视(Granada Television)拍摄,约翰·霍克斯沃斯(John Hawkesworth)和其他作家改编的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的小说。

生活中的杰里米·布雷特是一个开朗乐观,忠诚随和的人,他喜欢结交朋友,重视友情,从个性上说更象华生大夫。因此Granada电视台的制片人找他出演福尔摩斯时,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是非常不适合的。更何况福尔摩斯被改编过太多次,扮演者不乏很多大明星,其中美国影星巴兹尔·莱斯伯恩(Basil Rathbone)在1940年代先后出演过12部完整的福尔摩斯电影,是比较受认可的福尔摩斯扮演者,要去挑战经典重新塑造福尔摩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9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萧条,影视界更是萧条黯淡,演员们得到一个角色很难,尽管如此,杰里米·布雷特还是拒绝了制片人的盛情,去加拿大拍戏了,制片人等了一年半,直到杰里米·布雷特从加拿大回来,制片人告诉他:"你要是再不答应我可能真的没兴趣拍福尔摩斯了",因此杰里米·布雷特终于接演了福尔摩斯。[5]

演出期间杰里米·布雷特时时刻刻带着原著小说研究,并和柯南道尔的女儿保持交流。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乡绅后代,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艺术气质,侠义心肠和绅士风度兼而有之.....杰里米·布雷特的家庭和教育背景以及他本人长期的演艺经历,都十分适合福尔摩斯这个角色。福尔摩斯小说问世以来,第一次以维多利亚时期的绅士形象出现,打破了以往银幕上穿着猎装四处跑的常规,而这才是柯南·道尔的本意。

杰里米·布雷特展示了福尔摩斯优雅冷静的绅士风度,更发掘了福尔摩斯个性深处的人性温暖,加上演绎得恰倒好处的福尔摩斯的刻薄尖酸,恃才自傲的小缺点,赋予了冷静犀利的大侦探迷人的个性魅力。《红发会》中福尔摩斯从沙发上的纵身一跃,成为影迷们公认的经典。他的睿智冷静与优雅傲慢的结合,虽然轻视女性智商但却尊重保护女性,同情弱者的善良心肠,偶尔流露出来的对友情、亲情的珍视,更征服了无数女性观众的心。 [6]

福尔摩斯的成功为杰里米·布雷特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全球影迷们的热烈追捧,影迷们从全球各地赶来伦敦看他的舞台演出,排着长龙队索要他的签名,杰里米·布雷特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影迷, 盛名之下的杰里米·布雷特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Granada剧集中忠实再现了原著小说中福尔摩斯时常静脉注射7%的可卡因溶液以获得精神兴奋的情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体现福尔摩斯性格一个不可缺少的细节。但当杰里米·布雷特得知有很多青少年痴迷他所扮演的福尔摩斯之后,为了避免他们受到不良影响,提议剧组做了改动,在《魔鬼之足》一集中,福尔摩斯在海滩上把陪伴他多年的注射器埋入沙里。无数观众为此落泪。[7]

个人生活

1985年7月4日,杰里米·布雷特刚完成《最后一案》里福尔摩斯之"死"的拍摄,便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变故,爱妻Joan Wilson Sullivan罹患癌症去世,去世前因接受化疗经受了巨大的痛苦。与Joan伉俪情深的杰里米·布雷特被悲痛击溃了,杰里米·布雷特后来回忆:"我们拥有那种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我们异常默契"。在经过了这个巨大的创痛之后,杰里米·布雷特仍坚持完成了所有演出。尽管在家人朋友的关怀下康复出院,却从此被狂躁抑郁症所困扰,药物的作用令他身躯发福,生命最后几年的杰里米·布雷特身材严重变形,健康状况十分糟糕,但观众们已经无法接受由别人出演福尔摩斯,他依然坚持着病痛出演了以后的福尔摩斯剧集。在观众们眼中,垂垂老矣的杰里米·布雷特不过是福尔摩斯老去的表现而已。[8]

1985年8月杰里米·布雷特回到英国继续拍摄《福尔摩斯归来》。想用繁忙的工作驱除心中的痛苦。但是痛苦是需要面对而不是逃避和否定的,得不到化解的悲伤和愤怒不断侵蚀着杰里米·布雷特。在拍完《归来记》第一集后不久,他崩溃了,不久后被发现患上了狂躁抑郁症(Bipolar Disorder)。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是患者似乎被一种自己无法控制的情绪左右,交替出现异常的沮丧和兴奋情绪。杰里米·布雷特早期的症状还是能够控制的,但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这种症状愈演愈烈,终于打垮了杰里米·布雷特的精神防线。在以后的岁月里,杰里米·布雷特一直在和病魔搏斗,有时候他赢,有时他输。

杰里米·布雷特曾对媒体坦率地谈到他的病,希望能够驱散人们对于这种病的害怕和误解。杰里米·布雷特在BBC广播节目代表狂躁抑郁症社团做的一次感人而简短的演讲中描述了他的症状,敦促病人寻求治疗和帮助。他告诉人们他克服了严重的精神疾病获得了一个充实和成功的人生。直到他去世之后,杰里米·布雷特基金会仍然在为研究这种病进行募捐活动。

《垂死的侦探》一集中,虚弱不堪的福尔摩斯仿佛是杰里米·布雷特本人的真实写照。一年后,杰里米·布雷特便在睡梦中溘然长逝。

对于热爱杰里米·布雷特的人们来说,他去世了也就是福尔摩斯去世了。柯南笔下的福尔摩斯于62岁"退隐江湖",而杰里米·布雷特以62岁之龄去世。更为巧合的是,被称为史上最佳的莫里亚蒂(福尔摩斯的死对头)扮演者Eric Porter,于同年去世,仅比杰里米·布雷特早整整4个月。

BBC关于杰里米·布雷特去世的新闻,以华生医生在《最后一案》里的语句开篇:"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提笔写下这些最后的话,记下我朋友歇洛克·福尔摩斯独一无二的天才。"他的葬礼由多年的好友兼银幕搭档,"华生大夫"Edward Hardwicke致辞,小提琴手演奏出《莱辛巴赫瀑布》 (《最后一案》的主题曲),这是对杰里米·布雷特最好的纪念。

主要作品

TV剧

《福尔摩斯探案集:冒险史》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1984-1985)

《福尔摩斯探案集:归来记》The Return of Sherlock Holmes (1986-1988)

《福尔摩斯探案集:新探案》The Casebook of Sherlock Holmes (1991-1993)

《福尔摩斯探案集:回忆录》The Memoirs of Sherlock Holmes (1994)

海鸥岛的秘密 Seagull Island (1981)

唐宁街10号之血脉 Number 10--Bloodline(饰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983)

Moll Flanders (1996)

电影

《凤舞红尘》 Moll Flanders(1996)

《黑色恋情》 Mad Dogs and Englishmen(1995)

The Medusa Touch(1978)

Nicholas and Alexandra(1971)

Act of Reprisal(1964)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1964)

Girl in the Headlines(1963)

The Very Edge(1963)

The Wild and the Willing(1962)

《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1956)

《Svengali》(1954)[1]

人物评价

在杰里米·布雷特 40年的舞台生涯中,始终被媒体称为"拜伦式美男"(他本人也的确在舞台上演绎过拜伦),但他本人并不很喜欢这个称谓。的确,这样的评价掩盖了他作为一个职业戏剧演员的功力。实际上,杰里米·布雷特本人是一位敬业而演技精湛的好演员。)......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他几乎全都出演过,从华贵高雅的悲情王子哈姆雷特,到粗犷残暴的麦克白,老弱的李尔王.....杰里米·布雷特的功底是非常深厚的。

由于相貌气质的原因,他总是受邀演出俊美的古典角色,是名副其实的"贵族专业户",曾两次出演南丁格尔的父亲(据说在当时是财富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的贵族),一次出演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Wiiliam Pitt(The Younger),三次出演罗伯特·布郎宁,两度受邀出演007(但均因身体原因与007失之交臂)......还曾在电视版的《蝴蝶梦》中有过出演。1970年代中期,杰里米·布雷特人到中年,多年艺术修养的积淀和岁月的打造,使他的气质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也流露出成熟男性的超凡魅力,他频频演出华贵而富于魅力的角色,尽管很多是不起眼的小角色,却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以致于Granada电视台筹拍福尔摩斯系列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杰里米·布雷特。

杰里米·布雷特终其一生热爱舞台表演,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福尔摩斯只是他漫长演艺生涯中的一个角色,他赋予这个人物的光彩和魅力已足使我们倾倒了。虽然我们无缘再见他的表演,但我们能够从互联网上流传的大量照片文章和剪报看到杰里米·布雷特的笑容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看到人们对他由衷的尊敬和喜爱。

人物纪念

2007年,在全球影迷的要求下,伦敦的克拉芬公园(Clapham Common)为杰里米·布雷特种了一棵纪念树。杰里米·布雷特生前寓所在克拉芬公园附近,经常光顾这里,很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2007年3月30号下午2:30分,杰里米·布雷特的生前好友、部分戏剧界人士和很多影迷举行了小型的种树仪式。Granada版的福尔摩斯连续剧中的前后两位华生的扮演者David Burke 、Edward Hardwicke都出席了仪式。杰里米纪念树是一棵七叶树(Horse Chestnut)的幼苗。[9]

今天,全球各地的杰里米·布雷特影迷还在以不同的方式怀念他。他生前的好友写了多本关于杰里米·布雷特的书(有《Bending The Willow》《The Man Who Became Sherlock Holmes》《Dancing In The Moonlight》等),卖书所得收入均捐献给杰里米·布雷特基金会帮助癌症和抑郁症患者,这也是杰里米·布雷特生前的心愿。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